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1: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伯牙鼓琴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海内存( ),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士为( )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千金易得,( )难寻。
海内存( ),天涯若比邻。
士为( )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莫愁前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金易得,( )难寻。
知己
知己
知己
知己
七弦古琴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shāng
xián
wēi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sh o)
少(shào)
1.数量小(与多相对):少时,少许,少数
2.副词,稍微
1.年纪轻,与老相对 :年少
2.旧时称有钱有势人家的儿子:阔少
少(sh 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wéi
wèi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
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不懂的地方注出来。向同桌请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相传伯牙是春秋战国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是一个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回家探亲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伯牙为何视子期为知音?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若 。”
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起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的非常的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化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没有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伯牙只好改弦更张,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的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已经在琴声中昏昏欲睡。伯牙又气愤又伤心,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他的知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ōu)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唐 薛涛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唐 牟融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唐 李白
zún
móu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后作业:
搜集了解关于知音的典故,如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郑少谷与王子衡的“生死之交”,角哀与伯桃的“舍命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