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6 将相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我会读
bì chén lìn qiǎng nuò huà zuì lián
璧 臣 蔺 强 诺 划 罪 廉
dǐ yù cí rǔ shàn qīng xuē páo抵 御 辞 辱 擅 卿 削 袍
强
划
削
强
划
huá
huà
(划船)
(计划)
削
xuē
xiāo
(剥削)
(削皮)
qiáng
qiǎng
jiàng
(坚强)
(勉强)
(倔强)
我会写
zhào chén yì quē gōng xiàn nuò 召 臣 议 缺 宫 献 诺
diǎn chāo zuì qiè jù jīng
典 抄 罪 怯 拒 荆
召集 大臣 商议 献宝 捧住 强逼 撞碎 允诺 划归 隆重 典礼 客舍 得罪 欺骗 胆怯 廉颇 抵御 鼓瑟 推辞 侮辱 擅长 击缶 上卿 削弱 乘机 战袍 荆条 蔺相如 和氏璧
完好无缺 怒发冲冠 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同归于尽
怒目圆睁 厉声呵斥 同心协力
词语表
无价之宝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完好无缺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同心协力
理直气壮:
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旺盛。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七国里最强的国家。
战国时期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背景简介
学习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连词成句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2.蔺相如采用什么方法得以“完璧归赵”?
3.“渑池会面”中廉颇有没有去渑池?
4.“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和廉颇有直接冲突吗?
5.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6.“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将”
“相”
“和”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你能找到对应段落,并给每个故事取一个小标题吗?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1—9)
(10—14)
(15—17)
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完璧归赵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起因:
经过:
结果:
渑池会面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不畏强权,请秦王击缶,维护国家尊严。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
起因:
经过:
结果:
负荆请罪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借助小标题,复述课文。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砍柴,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按当时民间传说“凤凰不落光宝地”,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当时王宫的玉石匠不识此宝,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王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厉王的儿子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把这块宝石献给武王,仍被说是普通的石头,武王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足。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继位了,卞和还想去献宝,可是他因失去了双脚而无法行走,便抱着这块宝石坐在荆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把眼泪哭干了,眼中流出鲜血来。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文王,文王派人去问卞和:“天下受刑被砍掉双足的人很多,为什么数你悲伤悲伤:情感上的痛苦、低落。得最厉害呢 ”卞和回答说:“我痛心的并不是自己双足被砍断,而是这块奇宝,被人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文王派人把卞和接进王宫,并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润无瑕悲伤:情感上的痛苦、低落。、晶莹光洁的奇宝,文王再命令工匠将它雕像成一块玉璧。世人为了纪念卞和的发现,便给它取名为“和氏璧”。这就是“和氏璧”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