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1 18:2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三步七环节”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课堂设计
(一)教师导学(9分钟)
1、目标解读(3分钟)
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过与表现;
了解宋代的衣、食、住、行与娱乐;
知道辽、宋、西夏、金的建立,以及战与和;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元朝的建立、巩固政权的措施;
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
2、题型解析:
期中考试试卷以中考试卷为准,涵盖选择题、改错题与材料题。历史知识中涉及碎片知识,主要以选择题、改错题呈现;涉及到范围大的知识点,如影响、意义等,则主要呈现为材料题。
(二)合作探究:
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1、916年,生活在
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
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
。947年,
改国号为辽。
2、
年,大将

)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定都
今(
),史称北宋。后来他又通过“杯酒释兵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
局面。
3、11世纪初,
族首领
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
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
之盟”。
5、1115年,
族首领
建立金朝,定都上京。1125年,金灭
;1127年,金军灭
。史称“靖康之变”。
6、1127年,

)重建宋朝,以
为都城,史称“南宋”。抗金雄师中以
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1、情况:从
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快。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
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北方。与此同时,南方
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忽必烈的改革措施:
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推行
制,进行改革。
①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
,增设
,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度曲军政事务的管理。②在地方,设立
(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③元朝还设置了
作为管理
(今
)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④忽必烈重视农业,禁止变
为牧场,鼓励开荒。他向全国推广
种植技术,
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⑤忽必烈时期,政府治理
水患,开凿了两段
,使大运河又畅通了。
⑥意义:这些措施,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4、师生合作探究:评价宋与辽、西夏、金的几个和约:
积极:这些和议的达成,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双方的发展。
消极: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宋的负担。
(三)检测提高
5、学生自主演练:
综合探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束西晋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再次完成国家统一的是哪一个朝代?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在位时期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为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通过“战与和”的两种方式,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中的“北朝”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政权?
材料中的规定开始于什么盟约。
6、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①对课本知识把握不到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②做材料题的时候,没有仔细审题,脱离材料,直接根据问题给出答案。③对应试技巧拿捏不够,没有坚持看分给题的原则,所给答案字数、点数过少。
解决问题:
①针对课本比较难的,学生容易记错、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夯实基础。②强调材料题的答题技巧,一定要先看问题再看材料,根据材料、题目的意思正确作答。③讲明答题规范,材料题一分一点,看分答题。④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⑤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⑥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7、作业布置: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涂“×”,错误填涂的“√”。
(1)史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推论:
唐太宗采用和亲方法,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实现了民族平等。


史料:“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一位唐朝官员的话。
推论:唐朝向隋朝学习了科举制,其中以进士科选拔人才尤其为多。


(3)史料:“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推论:南宋时期,苏州、湖州地区盛产稻米,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4)史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推论:八股取士的危害超过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因为它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史料:“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推论:诗中“荷夷”指荷兰侵略者,“十年始克”指1662年收复台湾,“复先基”指把台湾再次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