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知识梳理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识梳理
第六学习主题知识网络
第六学习主题第1、2课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
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
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
在三省六部中任要职;②轻徭薄赋;③减轻刑法;④重视教育
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
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
宋
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
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
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
王景担任宰相;②发展农业,扩大
耕地面积,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
④废除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经过唐玄宗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
第六学习主题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表现为:①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②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科举制度的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一批有真才
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第六学习主题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①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②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④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唐与南诏: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8世纪蒙舍诏
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回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第六学习主题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访华。跟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
著名的代表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2、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
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3、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隋)
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发展(唐)
(1)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的方式。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3)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3.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吸取隋亡的教训,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简法轻刑: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
(4)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即李世民。626年,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等诸多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使唐朝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局面,从而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三、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一,任用贤能;
第二,采取措施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
第三,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第四,实行“宽仁”政策,废除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
第五,倡导节俭。
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五、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与吐蕃的关系
(1)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松赞干布一再向唐皇室求婚,唐太宗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2)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仿效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在今拉萨大昭寺门前建立了会盟碑。
2.唐与南诏的关系
8世纪初,唐朝扶持建立了南诏政权。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使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3.唐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贞观年间,唐朝灭亡东突厥时,回纥曾出兵助战。
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安史之乱时,回纥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更加密切。
六、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来华
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唐使节到唐朝访问。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突出代表。
2.
鉴真东渡
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3.
玄奘西行
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和求取佛经。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隋
朝
隋朝
和
唐朝
贞观
之治
唐
朝
女皇
武则天
统治
措施
统治
措施
开元
盛世
唐与
吐蕃
唐与
回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