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史复习 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1 18: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七下)
“交子”
、“瓦子”
1、交子(1)出现的原因: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起来;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2)时间:北宋(南宋时是“会子”)
(3)地点:四川地区。(4)地位: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2、“瓦子”,
东京城内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南宋都城临安也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城内供人民娱乐的场所叫“瓦舍”。
2、意义:交子、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二、郑和下西洋-------“和平之帆”
1、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郑和(三宝)下西洋---明成祖支持(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
①目的
a.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b.宣扬国威
②七次下西洋时间段:1405年---1433年
③出发点:江苏刘家港(江苏太仓境内)
④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亚洲、非洲)
⑤意义: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远航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明朝的经济衰弱。)
7、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意义:①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②郑成功成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评价)
2、1684年(康熙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加强了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三、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1.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无恶不作,康熙帝决定用武力驱逐侵略者。
(2)经过:1685年和1686年,清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
2.《尼布楚条约》
(1)时间: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2)性质: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四、驻藏大臣的设置(雍正帝设立)
1、职权: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乾隆时制定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由驻藏大臣督办
2、意义(作用)加:强清朝对西藏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3、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台湾府→东南边疆
(2)驻藏大臣—西南边疆
(3)对西藏(政教合一)的管辖: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三
中国古代文化
一、汉字的演变(汉字在文字发展史上做文章)
1、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①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②甲骨卜辞真实记录了商王的活动,为研究当时(商周)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③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信史)
2、金文(铭文、钟鼎文):——出现于商,流行于西周(司母戊或后母戊)
3、小篆:秦统一后,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后期出现隶书
4、隶书:秦朝后期出现,汉朝时广泛使用,汉代竹简、帛书、石刻上的文字基本上是隶书。
5、草书(潇洒)、楷书(端庄)和行书(流畅便捷)——形成于汉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
二、孔子-----至圣先师、圣人
(长效考点)
春秋时期思想家,主要贡献:
1、思想家:
①思想核心(主张):“仁”;-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
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创立儒家学派(影响:后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2、教育家(贡献)
①创办私学(教育最大贡献)--------影响: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孔子是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
②.丰富教学内容,编订《诗》
《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影响: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
③.积累教学经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
4、《论语》:孔子弟子编写有关孔子言行的书,为研究孔子提供宝贵资料
三、战国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
2.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孟子》
治人要实行“仁政”
荀子
《荀子》
强调把“礼”和“法”结合起来;认为人力可以征服自然
道家
庄子
《庄子》
思想消极,“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加强国君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
四、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我国人民用麻作原料造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渔网等作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产量,便于携带,
(2)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发明时间:隋唐
中心:成都、江淮地区
全盛时期:宋朝
代表:868年《金刚经》,地位: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
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余年)
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指南针(北宋):
(1)发展:战国---司南
北宋----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南宋初期---发明罗盘针
(2)意义: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
②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火药:
发明时间:唐代
发明者:炼丹家
唐末用于军事,宋元时,火器广泛使用(火箭、火球等)
作用:
①应用于军事,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欧洲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应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生活:烟花、爆竹、、、、、、
五、中国古代建筑奇观
1.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2.大运河,①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这条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②元朝统一全国后,开凿了从今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
③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明长城
(1)修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2)地位: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4.故宫(1)修建: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
(2)布局: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宫城又称紫禁城,今天一般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北京城的核心,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主体,是皇帝举行大典、筵宴等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
(3)特点: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