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四环节”导学案历史学科
八年级
班
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课
题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
型
新授
学案编号
总课时数
课时数
授课教师
主
备
审
阅
八历组
审
核
授课时间
学前准备
学生学记
通过这节课的预习,了解辛亥革命后,因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同时结合P134“材料分析”中紫禁城内仍然照跪不误的事例,强调旧风俗、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二、学习探究
目标导学1、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重点)2、认识民国初年的社会习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是近代文明的标志,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同时也要认识到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难点)(二)聚焦目标聚焦目标一
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时期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型妇女地位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聚焦目标二结合课后题的“材料分析”体会新旧事物转变中存在的反复性、借以说明新的社会习俗取代旧的社会习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南京街头热烈握手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6年6月,《申报》报到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2、下列各项,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可能出现的是(
)①坐轮船、火车
②使用洗衣机、电视机
③照相、看电影
④男子剪辫,女子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4、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还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5、下列服饰,属于沿用西式服装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习惯和传统服装的样式,而创制的新服饰,并且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特色服装的是(
)
A、西服和中山装
B、西服和唐装
C、中山装和连衣裙
D、中山装和旗袍6、多选题: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A.
易服
B.剪辫
C.
废止缠足
D.
改称谓
7、清末民初社会习俗的变革能否一帆风顺地进行?为什么?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