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6: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一、积累与运用
国庆佳节,小语和家人一起出游赏秋景,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次旅行见闻。但他的日记在字音、字形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你阅读后帮他解决。
10月3日 周二 多云
漫步山中,金黄的银杏叶不 guī zé____地铺满了羊肠小路,探出 yuàn qiáng____的枫叶如同一把把火炬,传递着秋天到来的消息。果园里,自然馈zèng____的果子压弯了树枝,散发出诱人的气味。再看那pái____列整齐的稻田,遍地的稻子都成熟了,人们满载而归,洋溢着无尽的喜悦。
秋天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yóu____画,它充满了神秘与希望,我喜欢秋天。
1.根据拼音,将词语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2.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zhōng yā zǎi B.zhòng yà zǎi
C.zhōng yā zài D.zhòng yà zài
3.结合文段,下列词语中,都和秋天有关的一项是(  )
A.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B.一叶知秋 桃红柳绿
C.金桂飘香 绿树成荫 D.麦浪滚滚 鸟语花香
二、看拼音写词语
4.读拼音,写词语。
chéng zi jú huā jiāo ào bì xū
cán jí zèng sòng xié pō shí jìng
三、单选题
5.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加(zēng) 皮靴(xuē) B.凌乱(líng) 棕色(zōng)
C.钥匙(yuè) 歌曲(qǔ) D.喇叭(lǎ) 缤纷(bīn)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旗 跳舞 早辰 荒野 B.私塾 阵雨 霎时 攻课
C.招引 能够 敬礼 粗状 D.安静 影子 穿戴 急忙
7.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B.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C.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
D.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生出)
8.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 B.荷/尽已无/擎/雨盖
C.萧萧梧/叶送/寒声 D.停车/坐爱/枫林晚
9.杜牧在《山行》一诗中的观察顺序是(  )
A.由近到远 B.由远到近 C.由上到下 D.由下而上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阳光是一种酒。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一样。
D.收起青编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四、填空题
11.组词。
洞    庭    未    径   
斜    爱    霜    落   
1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枫桥夜泊”中“泊”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组词为   。“泊”在字典中的解释:①船靠岸,停船;②恬静。“泊”在“枫桥夜泊”中应选   种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是   。
13.阅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同学们给出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秋天到了,一些落叶堆叠在地上,排列十分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②树叶在冷风中忐忑不安地抓着树枝,生怕自己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
(1)【借助工具书】①句中“堆叠”在词典里的意思是   。
(2)【根据字形理解】②句中“忐忑”二字的部首都是   ,说明“忐忑”一词和   有关,我们可以猜测“忐忑”的意思是   。
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诵道:“   ,   。”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 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   ,   。”
(3)《赠刘景文》一诗前两句写景,抓住“   ”“   ”描绘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后两句议论,告诉我们要   ,   。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门前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   之情。
五、句子练习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用划线词造句)
(2)我背着书包。我看着漂亮的树叶。(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   歌唱着   (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六、课内阅读
阅读理解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____,飘哇飘哇,____。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____。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6.将选文补充完整。
17.【新题型】秋天的雨把不同的颜色都给了谁? 完成下面的填空。
18.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①从第2题里表示颜色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   。
②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我知道选文中“频频点头”写出了   的美丽姿态。
19.秋雨还会把什么颜料送给谁? 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写一写。
它把   ,   给了   。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  )的衣裳,换上了(  )的时装。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  )。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藏着清新的泥土气息。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一直红到了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xián)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儿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__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20.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黄色 绿色 金黄
21.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补写第5 自然段横线上的内容。
22.短文第4 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   ,把高粱比作   ,把成堆的棉花比作   ,把苹果比作   ,让人回味无穷。
23.下列对短文思想感情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喜欢看秋天的景色
B.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C.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游玩时的高兴心情
八、写作题
24.在各位同学的建议下,学校决定成立文学社,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下面是文学社首次创作的题目,请你按要求写作。
题目:我身边最   的人
要求: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舞台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比如“熟悉”“有趣”“难忘”……然后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写一写,字数不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规则、院墙、赠、排、油
2.C
3.A
4.【答案】橙子、菊花、骄傲、必须、残疾、赠送、斜坡、石径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洞口;庭院;未来;小径;斜阳;爱心;秋霜;落叶
12.【答案】bó;pō;湖泊;①;夜里,把船停在枫桥这个地方
13.【答案】(1)一层一层地堆起来
(2)心字底(或:心);情绪;心神不安定
14.【答案】(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荷尽;菊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4)梧桐树叶;喜爱
15.【答案】(1)每一朵云都像一只可爱的绵羊。
(2)我背着书包,看着漂亮的树叶。
(3),;,;,;、;…
【答案】16.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17.枫树;金黄色;果树;紫红、淡黄、雪白
18.色彩繁多而艳丽;菊花在秋风中摇曳
19.紫色;葡萄;紫色的葡萄粒像一颗颗宝石,闪哪闪哪,闪耀着丰收的喜悦
【答案】20.绿色,黄色,金黄
21.漫天飞舞的落叶
22.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23.B
24.【答案】我身边最难忘的人他,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笔挺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很有智慧。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讲故事,尤其是讲历史故事,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在一次故事大比拼中的表现。活动一开始,就看到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彬彬有礼地向大家鞠了一躬。接着讲起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他一会儿模仿蔺相如的声音,一会儿又模仿廉颇的声音,好像表演话剧一样;有时快,有时慢,一字一顿,抑扬顿挫,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同学。“哗-”掌声一阵接着一阵,有同学激动地为他喝彩:“再来一个!”同学们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他对别人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便扭过头来看他的答案。可他却立马遮住,说:“你不会,我可以给你讲……”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难题。真心地感谢他——我的同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