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
了解隋朝的建立和全国大一统的重建。
2、
识记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3、
知道隋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隋大运河的开凿。
难点:如何理解科举制度的作用。
二、知识概览图
隋的建立:杨坚(隋文帝),581年,长安
隋的统一:589年
开凿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隋的覆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唐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
六部:吏、书、礼、兵、邢、户、工
科举制: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
三、新课导引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这件事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100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
【思考讨论】你认为隋炀帝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可信吗?你如何全面认识隋朝开凿大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隋朝的重建统一
隋朝的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
隋朝的统一
(1)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2)经过:589年,南北重归统一。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思维拓展
隋朝为什么完成统一大业?
答案
(1)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4)隋翰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在隋朝统治的地区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的局面。
(5)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和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的开凿
(1)开凿的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属浙江),北至涿郡(在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从北向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影响:①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②消极后果: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说明
课一插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还有一段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名广通渠,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它位于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般不便的问题而开通的,长300多里(1里=0.5千米)。
思维拓展
隋朝大运河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答案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不仅长度居世界第一,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妙招巧记】
巧记与大运河有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三点”: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段”(从北向南):水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连接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流经今天的6个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
知识点2
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
隋朝的覆亡
(1)原因:隋第二代皇帝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即位后,骄奢淫逸,连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在位期间,营建洛阳,开业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说明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大规模的反抗,而人民大规模的反抗又为一些地方官吏和割据势力实现其政治野心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农民起义和地方势力的双重打击下,隋朝迅速灭亡。所以,残暴的统治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唐朝的建立
在隋朝的统治摇摇欲附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反隋,攻入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发动兵变的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因李渊袭父爵为唐国公,故定国号为“唐”),以长安为都城。其后,李渊父子削平了各地分裂割据的势力,再次实现了全国统一。
知识点3
隋唐政治新格局
隋唐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行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司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
科举制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隋朝以前,用九口中正制选官,讲究门第,只有高门大族的子弟才能做官,但是到了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经不太注重门第。随着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重建,最高统治者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地吸收有才干的人参加政权,以巩固其统治。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隋文帝即位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改革选举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
(2)科举制的含义:它是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一种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此后,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至清末被废除,这一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之久。
(3)科举制的物点:与秦汉选拔官员的推举制相比,科举制的标准比较唯一和客观。有利于许多出身寒微的人通过科举走上仁途。
(4)科举制的作用:①科举制实行以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②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离心因素难以产生。在推举制下,地方上的门阀士族可凭借出身门第或种种关系当上高官,这有利于地方势力的扩张,而对中央集权统治则是一种离心力量,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科举制下,由中央政府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因而任用官员的权力归于中央,官员由中央派遣至各地,并几年一换,地方上的阀士族无法像以前那样把持选举之权,这有利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思维拓展
“登龙门”是怎么一回事,你知道吗?
答案
唐朝时社会上对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当时人把榜上题名、高中科举者美称为“登龙门”。
五、课堂检测
例1
隋唐时期,一批货物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分析
本题考查对隋朝大运河内容的识记。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由四段连接而成,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故从洛阳到余杭依次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故答案为C。
例2
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唐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
①④
分析
本题识图题,考查知识图和综合能力以及对“隋唐大运河”知识点的识记。①②③的表述是正确的,故选B项。
例3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司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诞生于隋朝的识记能力。故答案为A。
例4
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1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制度的历史影响。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它的创立是中国文官制度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西方近代选官司制度的渊源所在。故答案为D。
例5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诗中“金榜”两字,与此相关的制度即是科举制度。故答案为C。
例6
如下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隋朝大运河内容的掌握,隋朝大运河由四段组成,连接五大水系,其中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邗沟。故答案为D。
例7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
)
A.皇帝御赐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举考试制度
D.察举制度
分析
本题是对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考查,也是考查对科举制度内容的了解。在我国古代要取得“状元”等称号,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制度。
例8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叫(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分析
此题考查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由教材中的《隋大运河示意图》可知,正确选项是C。
例9
隋唐时期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
A.举荐
B.世袭
C.捐官
D.考试
分析
隋唐时期,政府通过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故正确选项是D。
例10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
分析
题干中的两句诗反映了唐太宗利用科举制度笼络读书人的情况。故正确选项是B。
例11
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都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象征从此步步高升,并题名塔壁留念,被称为“雁塔题名”。
请回答:
(1)“新科进士及第”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选官制度的内容?这一制度创建于我国哪一朝代?
(2)概述这一告密制度在唐朝时的积极影响。
分析
注意运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此题。
【答案】
(1)科举制度。隋朝。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七、测试题
1.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繁荣与开放
C.
由分裂走向统一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5.(2011·茂名3)班里组织讲故事活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讲一个发生在隋朝的故事。虽然大家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有一位同学讲的故事却不符合要求,他(她)是谁呢?
A.开业大运河的故事
B.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
C.修筑赵州桥的故事
D.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6.(2014·山东济宁[六三制]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14·内蒙古赤峰3)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完善科举制
8.(2015·山东济宁市B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9.(2015·山东省滨州市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A.吏部
B.户部
C.刑部
D.工部
10.(2015·江苏镇江市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参考答案:
1—5:BCBDD;6—10:BDADC
隋的统一
统一国家的重建
隋唐政治新格局
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