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亚非地区的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创造的是 (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狮身人面像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D.释迦牟尼佛像
2.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视为神意的体现。美索不达米亚某城邦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据此可知,这两个国家的共性是 ( )
A.实行依法治国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政治体制成熟
3.《梨俱吠陀》诗:“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首诗 ( )
A.证明了人类如何产生 B.反映了种姓制度的等级性
C.描述佛教的等级制度 D.阐释了伊斯兰教的顺从性
4.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
A.儒略历 B.楔形文字
C.万神庙 D.创立佛教
5.(2025唐山丰润区期中)“佛教传入中国不是简单的外来宗教的传入,伴随佛经的翻译,汉语第一次大量地接受外来词汇,许多词一直使用到今天,如佛、菩萨、刹那等。”据此可知 ( )
A.佛教产生后迅速传遍世界 B.佛教传播促进了文化交流
C.佛教传入中国由政府倡导 D.佛教词汇取代了汉语词汇
6.某教师在撰写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理性之光的童年》《伯里克利政治思想》《探寻欧洲文明之源》等文章。据此判断,他的论文的主题是 ( )
A.古希腊海外贸易 B.斯巴达克起义
C.古罗马军事征服 D.雅典民主政治
7.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都有利于古代希腊 ( )
A.民主政治全面普及 B.古典哲学持续繁荣
C.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国家版图不断扩大
8.为了实现征服世界、建立帝国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在了波斯帝国身上。当时的波斯帝国拥有辽阔的领土和源源不断的财富。为了获取财富,实现奴化波斯帝国的野心,亚历山大决定东征。材料主要表述了亚历山大东征的 ( )
A.成就 B.过程 C.影响 D.目的
9.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主席团、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实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自然环境决定政治模式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10.他革新政治制度,开创了元首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实施独裁,历史上他被称为“披着民主外衣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罗马帝国日益强盛。这位人物是 (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汉谟拉比
11.《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知,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稳固帝国秩序 B.保护奴隶利益
C.追求社会公平 D.调解社会矛盾
12.当欧洲笼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时,以伊斯兰为特征的帝国文明光芒璀璨,成就斐然。横向来看,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以上材料表明这一帝国最大的贡献是 ( )
A.创立了基督教 B.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C.沟通东西方文化 D.创造了太阳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9分,14题25分,15题20分,共64分)
13.(2025成都武侯区月考)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某校九年级(1)班以“文明推动人类发展”为题开展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9分)
【任务一 文明初现】
材料一: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③甲骨文 ④种姓制度示意图
(1)上述材料属于实物史料的有( )(填入图片编号即可)(3分)
【任务二 文明延续】
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2)据所学知识列举阿拉伯在文化领域的巨大成就。(4分)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4分)
【任务三 文明发展】
材料三:14—15世纪是欧洲历史的巨大转折点,也是西方文明的巨大转折点。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陷入了长达将近1 000年的黑暗时代。与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相比,西欧文明经历了一次相当严重的衰退,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典籍在西欧散失消亡。直至中世纪早期(4—10世纪)结束,西欧从11世纪和12世纪才开始重新接触到这些典籍,并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而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明,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将其重新介绍给西欧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欧洲历史的巨大转折——阿拉伯文化与三次文艺复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跨越“历史的巨大转折点”的有利条件。(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古代文明有何特点 (4分)
14.大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在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材料一,分析推动拜占庭帝国繁盛的因素是什么。(3分)
【动荡局面的结束】
材料二:此后的两年多,即从630年到632年6月,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穆罕默德自己虽然没有从事什么重大的社会活动,但他却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
——摘编自纵瑞华《关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是什么。(2分)为了达成这一成就,穆罕默德作出了哪些努力 (6分)
【文明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3)从材料三、材料四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3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发展的认识。(4分)
15.(2025吕梁中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
材料二: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三: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1804年拿破仑执政期间,拿破仑下令制定了《拿破仑法典》,罗马法的基本理念得到了延续。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都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成文法诞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罗马帝国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西方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人类社会法制发展历程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详解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B正确;A属于中国文明,C属于古巴比伦文明,D属于古印度文明,排除。故选B。
2.C 解析:据“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视为神意的体现”“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可知,古埃及的法老和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领袖都认为自己是按照神的意志进行统治,也就是神权色彩浓厚。故选C。
3.B 解析:材料源自古印度神话。神话中指出,由造物神的口演化出婆罗门,由双臂生出刹帝利,由双腿生出吠舍,由双脚生出首陀罗,反映的是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B项正确;材料属于神话,不能证明人类如何产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伊斯兰教,排除D项。故选B。
4.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主要文字。故选B。
5.B 解析:“汉语第一次大量地接受外来词汇”说明佛教的传入使汉语接受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内容,促进了文化交流。故选B。
6.D 解析:根据“《理性之光的童年》《伯里克利政治思想》《探寻欧洲文明之源》”及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改革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而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故选D。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期间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高峰,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其学说推动了古希腊思想解放,两人的成就都有利于古代希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故选C。
8.D 解析:“为了实现征服世界、建立帝国的野心”“为了获取财富,实现奴化波斯帝国的野心”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和掠夺财富、占领波斯帝国。故选D。
9.B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西周政治制度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的实质,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者的阶级属性相同,即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团体,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B。
10.C 解析:据“开创了元首制”“罗马帝国日益强盛”可确定该人物是屋大维。故选C。
11.A 解析:“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说明《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目的是让广大奴隶甘心地接受奴隶主的剥削,从而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国家统治秩序。故选A。
12.C 解析:“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说明以伊斯兰为特征的帝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实现了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故选C。
13.(1)①②③(3分)
(2)巨大成就:《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等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积极网罗各种人才;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每点2分)
(3)阿拉伯文明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典籍并重新介绍给西欧,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11世纪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转型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起步晚,形成时间长;博采众长,较为完备;以人为本,特色明显。(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4.(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4分)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3分)
(2)“成就”: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分)
努力:创立并宣传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占领麦加。(每点2分)
(3)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3分)
举例: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其他例子合理也可)(3分)
(4)要善于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敢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4分)
15.(1)标志:《十二铜表法》。(2分)
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主要特点:法律历史悠久;体系完善;重视社会实践;重视法律程序;循序渐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积极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权力制衡。(2分)
(4)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法治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