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课一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课一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跨语文学科)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诗歌中,出现了“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诗句。这表明当时这里 (  )
A.自然崇拜和神化 B.文学艺术发达
C.农业特征明显 D.商业贸易繁荣
2.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    实现了初步统一。“    ”应是 (  )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3.下图是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图。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王国的范围集中于两河流域
B.王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C.王国使用楔形文字
D.王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
国家 国家机器与制度 文化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国王 楔形文字、阴历、60进制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太阳历
A.一致性 B.多样性
C.互信性 D.互鉴性
5.《吉尔伽美什》史诗讲述了苏美尔文明时期的精彩故事。身为半神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五任国王,其统治期间残暴无情、任意妄为、荒淫无道,激起民愤。在遇到神创造的恩奇都之后,他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很大改变。史诗中记录这些精彩故事的古老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篆书
《汉谟拉比法典》
6.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
B.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C. 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7.(回归教材)《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和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8.(2025重庆沙坪坝区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彼应科以三十倍之罚金。这一规定意在(  )
A.维护法律公平 B.消除奴隶制度
C.保护私有财产 D.确立民主制度
1.右图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制定者头像。该制定者是 (  )
A.汉谟拉比 B.伯里克利
C.亚历山大 D.查理·马特
2.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说明 (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
B.不同文明可以相互影响
C.农耕文明决定科技文化
D.大河流域文明高度发达
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国王汉谟拉比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说:“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神兼司法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上述言论所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5.有同学绘制了古代人类早期文明主要成果图。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
A.发散性 B.普遍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6.(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大国。
(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 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20世纪初,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授予国王王权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是垂直书写的。
(2)材料二中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石碑上部的浮雕内容说明了什么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和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3)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该法典 说说该法典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什么。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解析:根据“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可知,“庄稼”是农业发展的典型成就,证明古代两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特征明显。故选C。
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故选B。
3.A 解析: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古巴比伦王国的范围集中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故选A。
4.B 解析: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无论是在国家机器与制度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各不相同,说明文明具有多样性。故选B。
5.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文明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选B。
6.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对法典的整体评价,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故选D。
7.D 解析:据“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和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法典倡导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思想,但是在奴隶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故选D。
8.C 解析:“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彼应科以三十倍之罚金”说明法典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故选C。
能力提升
1.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A。
2.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代农耕文明,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出现了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文化,说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耕文明影响科技文化,而不是“决定”,排除C项;“太阳历”“60进制”反映的是历法、数学等科技方面的成就,不能代表整个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也不能体现其文明高度发达,排除D项。故选A。
3.A 解析:“国王汉谟拉比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交给神明审判”说明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法典中有很深的印记。故选A。
4.A 解析:“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等说明汉谟拉比认为自己的权力是神赐予的,是典型的君权神授思想。故选A。
5.C 解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上展示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是处于不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宗教、社会结构,文明的多样性代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故选C。
6.(1)国王:汉谟拉比。
说明: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2)文字:楔形文字。
说明:君权神授,不可侵犯。
(3)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评价:该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欠缺:平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