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总结提升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总结提升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总结提升
一大宗教:佛教               
一部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一支游牧部落:雅利安人
两种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两部历法:古埃及的太阳历、两河流域的阴历
三大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三大文明成就:金字塔、空中花园、阿拉伯数字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
1.四大古代文明
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地理位置 非洲东北部 亚洲西部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
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奴隶制国家 形成时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成果 金字塔、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佛教 甲骨文、青铜器
共同点 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的比较
项目 佛教 道教
不同点 起源地 印度 中国
教义 主张因果报应,期盼来世 主张修身养性,追求现世幸福
共同点 有利于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汉谟拉比法典》与种姓制度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所属地区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颁布者或创造者 汉谟拉比 雅利安人
地位或特点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主要内容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评价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
1.(2024宿迁中考)关键词记忆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尼罗河”“金字塔”等词汇让我们想起 (  )
A.古罗马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代印度
2.(2024烟台中考)下面年代尺梳理的是某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文明成果是 (  )
A.司母戊鼎 B.金字塔
C.楔形文字 D.种姓制度
3.(2024福建中考)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
A.国王权力至上 B.法律体系完备
C.军事实力强大 D.医学成就辉煌
4.(2024广州中考)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5.(2024广东中考)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
6.(2024浙江中考)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古老的文明有四种,都是沿着江河发祥的。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对中华文明共同祖先炎、黄二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探讨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原因,我们注意到古代典籍所载中华文明中“自强不息”(即努力向上不停止)和“厚德载物”(即宽厚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的精神,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沿着江河发祥”的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并指出文中哪些属于文献史料。
(2)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及掌握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明炎帝和黄帝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并总结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7.(2024齐齐哈尔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A.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B.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星 智、张兰菊《中国简史》 C.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1建筑是哪一古国的文明成果。图2的名称是什么 图3刻在石柱上的法典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A中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著作 作者是谁 B中的“他”是指哪一位 C中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爆竹”与我国古代哪项重大发明有关 与它齐名的哪项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这两项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哪个大洲
(4)综上所述,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详解答案】
体验中考真题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成就。故选C。
2.B 解析:从年代尺所示内容不难看出该年代尺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过程,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故选B。
3.A 解析:“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说明古代埃及的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对人民的控制。故选A。
4.C 解析:据“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可知,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在法律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汉谟拉比法典》重视法律的建立和发展,且内容丰富完善,说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C。
5.C 解析:“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说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统治者都利用神权来巩固自身统治。故选C。
6.(1)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文献史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地位:人文初祖。
发展特征: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7.(1)古国:古埃及。
图2名称:司母戊鼎。
法典名称:《汉谟拉比法典》。
(2)著作:《史记》。
作者:司马迁。
“他”:祖冲之。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发明:火药。
发明:指南针。
大洲:欧洲。
(4)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坚持文明的交流和创新;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