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生能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⑵学生能阅读长征示意图,有一定的读图、填图能力;
⑶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境,激发学生兴趣。
⑵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理解本课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学习红军的集体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经过、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设计好导学案;
学生课前做好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今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将特别奖颁给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你们知道,这个特殊的英雄群体是指哪些人吗?请看视频。(多媒体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说,这个特殊的英雄群体是指哪些人呢?
生:红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师:对,红军。七十多年前,我们的红军战士以英勇无畏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跨越了千山万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长征精神也影响着我们,感动了中国。
生:听师讲述。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讲授新课:
师:本节课我们将分四个篇章来进行学习。请看大屏幕。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章:日暮征帆何处泊。请同学们对比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并结合课本68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导学案中提出的4个问题。
生:学生合作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长发言。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位小组长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师:正确。第二个问题,哪位小组长来回答一下。
生:失利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师:很好。那第三个问题呢?
生: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师:最后哪位组长再来说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踏上了漫漫征途,这一走走了13个月零两天,这一走走了两万五千里路,跨越了千山万水,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篇章:万水千山总是情,让我们跟随红军战士的足迹,一起来重温长征路,再现长征情。
师: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第二自然段至71页的内容,动手完成导学案中红军长征路线简单示意图。同学们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导学案中提出的两个要求。
师:完成了的请举手。下面哪位同学来主动给大家当个小导游,带领同学们再来重温一遍长征路线。
生:学生演示。(多媒体展示)
师:这位导游当的不错,让我们大家又重温了一遍长征路线。
师:同学们!红军长征一年中,翻山越岭,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一路上遇到的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师:同学们找的真不少,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也找了一条:党的内部出现了分歧。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使长征初期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这个问题在遵义会议中才得到了解决。(展示答案)
生:看屏幕,听师讲解。
师:面对如此多的艰难困苦,我们的红军战士并没有退缩,而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在长征的过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一个个感人的长征故事。同学们说说,长征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战斗
生:《飞夺泸定桥》。
师:老师也深有同感。正好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飞夺泸定桥》的影视片段,你们想看吗?
师:不过,不能白看,同学们在看完这段影视片段以后,要来谈谈你们的感受。(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生2:我感受到了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他们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生活。
生4: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
师:同学们认识的都非常深刻。红军身上所表现的出来的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就是一种长征精神。长征中像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战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能一一列举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件发生红军爬雪山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要学习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生2:军需处长的一切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令人钦佩。
生3:我也要向他学习,凡事多为别人着想。
……
师:同学们!在长征途中,像军需部长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像《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倔强的小红军》里的小红军,《一袋干粮》里的小兰等,他们以有限的生命能量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超越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在敌人视为天险、绝境的地方,踏出了人类的第一行足迹。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朽的长征精神。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长征精神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生2: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前赴后继勇于献身的精神。
生3: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
师:对,这些都是长征精神。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集体来朗读一下长征精神的内涵。(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红军长征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在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陷入了险境,但最终还是迷雾途中见太阳,化险为夷,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给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生:遵义会议。
师:对,遵义会议。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篇章:迷雾途中见太阳,一起来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集体回顾一下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生:集体回顾。
师:遵义会议地位重要,影响深远。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一下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个问题,我们将分成两步来进行探究,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完成导学案中提出的4个问题。
生:合作探究
师:下面哪位同学先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生:开始时是八万人,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师:第二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一种是按照博古的安排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一种是支持采纳毛泽东的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学们说,你会支持谁?为什么?(多媒体显示)
生:我会支持毛泽东选择去贵州。因为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口袋阵,等着红军前去,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师:红军夺取遵义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取得怎样的胜利?
生: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取得长征的胜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正是遵义会议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那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阅读两则材料,并回答导学案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看材料分析。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生:陈独秀的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博古等人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受到挫折。
师:正确。那第二题呢?
生:取得了长征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集体理顺一下。(多媒体展示)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一步步地冲出重围,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那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呢?长征的意义又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篇章:三军过后尽开颜。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何历史事件?
生: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师:非常正确。请看大屏幕,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就成为长征胜利的标志。(多媒体展示)
师:那长征胜利的意义又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外国人眼中的长征和毛主席眼中的长征吧!(多媒体展示)
生:阅读材料。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两则材料中分析一下长征胜利的意义都有哪些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分析地都非常正确,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吧。
★思维提升
师:同学们!长征已如往事渐行渐远,而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历久弥新。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很好,同学们认识得都非常深刻。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新时期的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小结一下本课的内容。(板书)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找一找本节课当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看书,找疑难。
★课堂检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三道闯关题,哪位同学先来挑战一下。
生:学生闯关。
★结束语:
同学们!长征虽然离我们渐行渐远,但那段历史我们却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学习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重温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精神动力!同学们!让我们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教学反思:
本课把学生的学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教师的引导学习,学案反馈学习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线教师一直认为课改与应试相矛盾的这一误区,也体现了新课标指引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先学后教、合作解疑、感悟提升一步步把学生引领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论从史出”“学史明智”的道理。通过这节课我的最大感触是真正意义的一堂好课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感悟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