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四套人民币:少数民族元素——人物篇
一角:高山族、满族
两角:朝鲜族、土家族
五角:苗族、壮族
一元:侗族、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彝族
五元:藏族、回族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阐述中国货币演进的历史脉络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货币演进的基本特征,理解商品经济发展是货币演进的动力;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辨证评价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和基本史实,分析中国货币不同时期演变的原因、意义,中国货币演进的趋势。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货币?
概念:货币是一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人们很难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换多少兜水果,几只羊才能换来一头牛……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特殊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原因?
产生原因:
生产力发展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功能?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商
秦
早期
汉
唐
北宋
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海贝
铜铸币
半两
五铢钱
交子
开元通宝
宝钞
白银
法币、金圆券
人民币
海贝
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材料: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事实。
思考:秦始皇统一货币有什么影响?
影响:①经济: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③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
西汉: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①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②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④使币制规范化,影响后世。
意义:
西汉“五铢”铜钱范
“五铢”铜钱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彭志才《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铜钱的来源与性质》
唐朝:
货币名称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宋朝: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宋代交子
思考:北宋为何出现交子?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货币
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铁钱笨重,不方便携带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元代宝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7.明朝:白银逐渐货币化
明初:铜钱与宝钞(纸币)并行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朝廷被迫放松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①纸币和铜钱的弊端;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
③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④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⑤政府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
⑥民间和官方的认可使用。
P88: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朝代 货币类型 货币演变趋势
夏商 海贝、仿制贝、铜铸币
春秋战国 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秦 秦半两 汉朝 五铢钱
唐代 通宝钱制
宋元 交子、“钞”
明清 铜钱和纸币并用,白银货币化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
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及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货币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
②国家统一、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是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
③货币的材质、货币铸造和印刷技术也影响货币的发展。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近现代
梳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及其演进历程
晚清
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时期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912延续清朝,
银元是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袁大头)
民国银元(孙小头)
1935法币改革: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思考: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国统区
材料一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银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国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改变了国内“废两改元”货币制度变迁的格局。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令》。
——摘编自王忠宝《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影响经济和税收;
③日本侵华导致白银进一步外流;
④国民政府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形式上统一)
材料二 法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制度,使中国摆脱了1934年到1935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在抗日战争时期,统一的币制,也起到了对抗日伪货币的作用。
——2012年 潘连贵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金融年鉴》编辑部副主任
材料三 法币的诞生,有其进步意义,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当时各个军阀、各个省都搞了一套自己的货币,那是非常混乱的。 ——2012年 叶永烈
意义:①统一了国内货币;
②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稳定金融市场;
③有利于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近现代
梳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及其演进历程
晚清
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时期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912延续清朝,
银元是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袁大头)
民国银元(孙小头)
1935法币改革: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抗战、解放战争:滥发纸币,法币贬值、彻底崩溃
国统区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抢购日用品
工人工资用麻袋计算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近现代
梳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及其演进历程
晚清
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时期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912延续清朝,
银元是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袁大头)
民国银元(孙小头)
1935法币改革: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抗战、解放战争:滥发纸币,法币贬值、彻底崩溃
1948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
金圆券崩溃,民间重新使用银元
政府发行银圆券失败
国统区
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启用第五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
新中国建立后
1999年10月1日
解放战争时期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近现代
②发展:人民币先后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货币体系。
①发行:
人民币的演进
③影响:A.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B.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思考:从各个时期纸币发行结果中得出的经验?
货币发行要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思考:为什么人民币的地位可以始终保持稳定?
人民币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
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吸取中国历代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
强有力的人民政权的支持(强大的政府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
社会安定,国家
统一;
综合国力的提高;
制度保障……
【历史纵横】P90
西方国家主要货币
英国:18世纪初,英格兰、苏格兰合并,英镑正式投入使用。
法国:1360年,法国开始铸造法郎硬币。
1795年,法郎作为唯一的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
美国: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曾经发行过一种称为“大陆币”的纸币。
179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正式规定用“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单
位,美元出现了。
(1)背景:
(2)确立: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1.国际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1870-1914)
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扩大的产物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
(3)特征:
①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②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③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
?
(4)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19世纪英国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1870-1914)
为什么19世纪英国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结合所学)
①英国最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确立了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英国的国家黄金储备量最大,可以保证英镑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以及英镑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有风险吗?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1870-1914)
(5)崩溃:
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说明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①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崛起,冲击英国的霸主地位;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黄金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使英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使各国黄金储备量锐减。
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法郎硬币
英国金币
美 元
为转嫁危机,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
有序
货币秩序混乱无序
?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主导国际货币(1944-1973)
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1)背景:
(2)建立:
①必要性:经济无序状态的历史教训和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
②可能性: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主导国际货币(1944-1973)
(3)内容: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美元等同黄金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IMF,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率,以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美国占27%的投票权)
世界银行(WB)
负责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主导国际货币(1944-1973)
(5)崩溃: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结合所学,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的原因?
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越南战争、70年代滞胀危机)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
(4)评价:
积极:①一定程度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
消极:为美国实行经济扩张,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风险吗?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牙买加体系时期——国际货币多元化(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世界货币体系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1.黄金非货币化;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3.汇率制度多样化。
浮动汇率制度:只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加以限制,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各国综合实力增强,体现“一超多强”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摆脱对单一货币的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
年份 重大事件
2009年 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2010年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2015年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从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哪些认识?
世界货币体系的不断演进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
国际金本位制的发展历程 确立 崩溃 重建 逐渐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后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 造成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布雷顿森林体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元为中心 美元贬值但仍占主导,浮动汇率制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美国的经济霸权 稳定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 国际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1.(2024年山东高考)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 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2.(2024年湖北高考)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
C
高考真题演练:
3.(2023·湖北高考)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由材料信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世界银行成立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与材料内容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A项;成功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是西欧资本主义性质的发达国家,排除B项;世界银行是全球性国际组织,而非地域性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能偷换概念,排除D项。
C
4.(2022·湖北高考)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解析】 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说明铜铅锡专卖是刚制定的新政策,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B
5.(2023·浙江高考)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选A项;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清丈全国土地不能根本遏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明朝官商勾结使商业税极低、皇室宗亲的俸禄等导致府库空虚,排除C项;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
A
6.(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图5
【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B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到铜贝)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半两钱)
国际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钞)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