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4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4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第18课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国家基层治理
村社自治
古希腊
庄园
城市
教会
西欧
中世纪
英国
济贫法
17世纪初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9世纪
80年代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英国
自治市
近代欧美国家
美国
《社会保障法》
1935
基层自治
社区自我管理
二战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51
基本概要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
历史与特点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中国基层治理制度
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英国贝丁顿社区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历史时期 古代希腊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英、美、法 工业革命以后 二战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基层治理情况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城市自治(行会商会教会) 自治市、自治乡镇、自治市镇 社区自治开始形成并成为主要方式 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涉及到的课程 选必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政治 雅典: 西欧封建制度 英: 美: 法:
经济 工商业发达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0年代石油危机的转变
自治主体/形式 公民选举 城市市民选举 选民选举 居民选举 居民选举
西方基层自治的土壤:
民主政体、地方相对独立、工商业发达、公民的积极参与
民主政体
庄园经济
工商业发达
君主立宪制
独立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和二战后城市繁荣发展
阅读教材:建立基层治理与不同时空下政治、经济情况的联系,完成表格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古希腊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西方
工业革命
二战后
80年代以来
1.古希腊:
①特点:村社实行自治
②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选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材料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材料2:从前人们以部族为姓建立村社,雅典人以村社的名字为姓。克利斯提尼把梭伦的400人议会变成了500人议会,每个部落出50人。这50人是从各村社按人口比例选出的候选人中以抽签方式产生的,从而把城市的政治生活与最遥远的村社紧密连在一起。
——摘编自解光云《雅典城邦的登籍制度与公民权——以造船区、三一区、德莫为中心》
古希腊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西方
工业革命
二战后
80年代以来
2.西欧封建社会
①农村自治:
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中世纪城市图景
2.西欧封建社会
②城市自治:10至11C,城市兴起;
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特许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城市商业兴起与繁荣;
市民阶层长期斗争;
古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传统。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探究】城市地区实现自治的主要原因?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西欧封建社会 ③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影响: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实现基层治理。
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基督教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如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荒地,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
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
出 生
结 婚
临 终
死 后
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开办学校
深入日常生活
维持社会秩序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古希腊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西方
工业革命
二战后
80年代以来
3.近代西方国家
西班牙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1835年 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美国 建国后 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 大革命后 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古希腊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西方
工业革命
二战后
80年代以来
3.近代西方国家
(1)英:1835年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乡镇自治制度;保持地方自治传统。(3)法:自治市镇制度;
(4)城市社区组织:
①背景: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严重。
②特点: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社会救济。
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都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社区服务最早是为了解决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产生的。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古希腊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近代西方
工业革命
二战后
80年代以来
4.二战后:社区自治
(1)特点:自下而上、居民自我管理。
(2)功能:提供社会福利,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
(3)发展:80年代后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并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机制)
一般认为,“社区”这个概念出自德国学者滕尼斯1887年的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也早于中国的实践。欧洲早期的救济工作就发挥了社区的重要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
——摘编自吴晓琳等《“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探究】社区自治的意义
意义: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基层治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小结: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时期 基层治理表现 主要特点
古希腊 村社是基层单位,村社大会是基层最高权力机关 村社自治
封建社会 庄园主/管家;行会、商会(上层);基督教会 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
近代西欧 自治市镇(英、美、法);社区开始形成 政府强化对基层治理管理
二战后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居民自治,自下而上管理
20C80年代 政府与非政府共同作用; 颁布法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高效、低成本
【学习聚焦】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演变趋势】(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3)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4)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即对内民主治理和对外独立自主。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保障: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制度。
中世纪欧洲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社会救济?有什么特点?
西方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慈善文化,其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基督教的“博爱”价值观,决定了西方社会早期社会救助主体不是政府, 而是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
——郑军《中西方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责任差异的比较分析》
…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教会救济
行会救济
庄园救济
【特点】具有应急性、随意性、范围规模有限等特点,未能形成救济保障制度。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7世纪初
济贫制度
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19世纪80年代
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年
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战以后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圈地运动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工业革命发展
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危机爆发
社会矛盾激化
战后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
庄园;城市贵族与平民
中世纪
教会救济
行会救济
民间救济
【时间线索】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
(1)目的:通过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演变①17世纪初:英,《济贫法》。
《伊丽莎白济贫法》对贫困人口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体现了政府帮助与惩罚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对懒惰、流浪乞讨等“不值得被救济的人”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他们实行强制劳动;另一方面为失业者寻找就业机会、安排孤儿当学徒、帮助“值得救济的穷人”。劳动救济是英国济贫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提供原材料让贫民居家劳动,产品由雇主拿到市场出售,贫民赚取少量的工资维持生活等。济贫管理机构也对值得救济的人们提供救济金,为穷人提供住处、衣物,为患病者提供医疗救济。
——梁发芾《英国史上济贫法及其局限》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7世纪初
济贫制度
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19世纪80年代
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年
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战以后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圈地运动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工业革命发展
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危机爆发
社会矛盾激化
战后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
庄园;城市贵族与平民
中世纪
教会救济
行会救济
民间救济
【时间线索】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②19C80年代:德,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但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较差,工人运动日益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见识的资本家认为要获得长远利益,有必要适当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统治者认为,要防止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需要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工人的对抗情绪,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7世纪初
济贫制度
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19世纪80年代
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年
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战以后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圈地运动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工业革命发展
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危机爆发
社会矛盾激化
战后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
庄园;城市贵族与平民
中世纪
教会救济
行会救济
民间救济
【时间线索】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③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签署《社会保障法》
◎美国社保卡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格局,它使美国开始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1935年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险是自助和个人负责,1935年《社会保障法》颁布以后使得国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同时也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欧美国家逐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材料1:社会保障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国家对劳动者在因疾病等导致的收入减少给予经济补偿。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人分配差距。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经济波动下群体性事件引起的社会震荡。
材料2: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
思考:请从不同角度评价西方的现代福利国家制度?
(3)评价①积极:改善群众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有利经济发展。
②局限: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苏联:1977年,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3.中国
(1)新中国初期: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新中国制定的第一步社会保障法规。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意义: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国家基层治理
村社自治
古希腊
庄园
城市
教会
西欧
中世纪
英国
济贫法
17世纪初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9世纪
80年代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英国
自治市
近代欧美国家
美国
《社会保障法》
1935
基层自治
社区自我管理
二战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51
课堂小结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特点】
(1)福利法制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资金多元化: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保障种类多: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等,范围广。
(4)覆盖人群广:覆盖全社会,保障程度高,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基层治理
1.古希腊:村社自治。
2.西欧封建社会
①农村自治: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②城市自治:10至11C,城市兴起;③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近代西方国家
(1)英:1835年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乡镇自治制度;保持地方自治传统。(3)法:自治市镇制度;
(4)城市社区组织:
①背景: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严重。
②特点: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社会救济。
4.二战后:社区自治
(1)特点:自下而上、居民自我管理。
(2)功能:提供社会福利,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
(3)发展:80年代后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并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机制)
(4)评价: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基层治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1.西方国家
(1)目的:通过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演变
①17世纪初:英,《济贫法》。②19C80年代:德,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③1935年:美,《社会保障法》。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北欧、法、德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
(3)评价①积极: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有利经济发展。
②局限: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
2.苏联:1977年,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3.中国
(1)新中国初期: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本课笔记
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社区多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在为居民提供生活、教育、休闲娱乐、福利服务等的同时,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种治理模式的转变( )
A.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稳定 B.呈现出地方政治权力扩大趋势
C.减少了社会资源持续投入 D.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失控风险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 我管理,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作用,而非政治权力扩大,排除B项;社区发展基层自治作用,有利于增加而非减少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等社会资源的投入,排除C项;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从这个角度看,削减而非增加了财政失控风险,排除D项。故选A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