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洛杉矶的贫民窟
选择性必修1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士主持解除婚姻的场面
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组织: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
职责: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材料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大会的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村社是基层政治实体,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特点
(一)古希腊文明时期:村社自治
古希腊城邦政治:
(1)小国寡民,民主政治
(2)公民大会、执政官、议事会
(二)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城市、教会
1.农村:
(1)机构: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2)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组织生产
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征收
地租
(庄园主)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思想:基督教神权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特点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基层单位
没有王法,领主的庄园法庭就是王法
材料2: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2.城市:
原因:
①10-11C,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长期斗争;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
③古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传统。
基层单位:行会或商会
管理者:行会与商会的上层分子
职责: ①规范经营活动
②把持城市政权
③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争取自由
加强王权
经济支持
管理支持
特许保护
(二)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城市、教会
材料:到11世纪末,一个由市民和官吏团组成的会议开始成形......商界领袖开始要求封建领主给予城市自由特许状......市民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期达成城市的自由......英国国王给予城市有限的自治权,借此获得它们的支持,以对抗贵族......中央不能直接任免自治市的市政官员......1243年亨利三世曾手绘伦敦选举市长的权利,直到伦敦城付出了1000镑的罚金,才能把选举权重新授予城市......这种事情在当时曾多次发生。
---[美]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英国城市自治的特点?简析城市自治意义。
特点:①商界群体和市民起推动作用;②自治权主要来自王室授予;
③自治权存在不确定性; ④中央不能对地方进行直接管辖。
意义:
①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推动城市发展;
②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③其自治的理念和实践,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封建势力和封建价值体系,为近代民主政治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
④有利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出 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它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圣经》十戒是基督教的最高戒律,其中包括:孝敬父母(第五戒),不可杀人(第六戒),不可奸淫(第七戒),不可偷盗(第八戒),不可作假证陷害别人(第九戒),不可贪邻居的房屋和他的妻子、奴仆、牛驴和其他财产(第十戒),等等。教会还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七宗罪”。还有“七圣事。”
(二)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城市、教会
3.教会:
管理者:基督教会主教、大主教
职责:传承经典、宣讲教义、开办学校、介入生活
影响:强化控制,影响日常生活,实现基层治理。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庄园主、城市上层、主教才是主导者
背景:
概况:
建立
职能 权利
1835年颁布法律
①选举政府和议会;
②地方征税所得自主开支。
③接受选民监督;
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北美独立后建立
①选举产生政府和议会。
②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大革命后形成
①普选市长和市议会。
②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历史:地方自治传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思想:启蒙思想影响。
英国自治市
美国乡镇自治
法国市镇自治
特点:
①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国家出台以法律法规规范);
②自治传统浓厚;
③中央集权影响大。
1.自治市镇
(三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自治市镇、社区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特点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增多;
③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促使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措施: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特点
贫困
(三)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自治市镇、社区
背景:
职责: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划分: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
成员: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
失业
养老
结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2.社区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社区组织自治
原因:
①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政府不再直接干涉社区事务),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②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
③参与相关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社区活动
生活服务
教育
社区游乐园
休闲娱乐
社区医院
卫生保健
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反映民意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特点
二战后:社区自治的发展
①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表现:
作用: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社区图书馆
作用:①提高生活品质与质量;②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③缓和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与政治稳定。
材料: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及其作用。
趋势:①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组织、公众、志愿者等);
②自治化(政府不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
③社区职能扩大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④引进企业管理方法,逐步市场化; ⑤立法规范和保障基层自治。
①基层治理以乡镇与市镇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实质);
②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③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④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⑤基层治理主体向全体居民方向发展;
⑥基层治理受国家政治模式影响较大。
归纳总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发展
奴隶社会时期:
中古封建时期:
近代社会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
希腊村社自治
西欧庄园自治、城市自治、教会自治
英国自治市、美国乡镇自治、法国市镇自治
城市社区自治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思考:分析近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二战前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原因:
①政治: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社会治理能力及范围扩大;
②经济社会:圈地运动带来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不稳定因素;
③根本目的:缓和矛盾,维护稳定统治需要(原有的救济范围有限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主要方式有:教会救济、行会救济、庄园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2)建立的概况: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17世纪初
德国 19世纪80年代
美国 1935年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1)原因:
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体制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④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⑤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当做经济调节杠杆。
2、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福利国家形成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4)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5)评价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积极: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局限: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导致效率低下。
取消英国小学生每天一杯的免费牛奶;裁撤百分之二十的公务员;实行“私有化无禁区”: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皇家军械公司……公园维护、垃圾清扫、校园伙食、精神病院、福利医院、少管所、监狱……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负担。
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缩小福利规模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撒切尔夫人
2、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苏联: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保险)
2. 现代中国
① 建国初,初步形成: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② 改革开放,日趋成熟:保障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提高
③ 十八大以来,全覆盖: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过程:
(2)意义:
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自治型
混合型
政府 主导型
利:政府干预较少,财政投入较低,社区民众参与度高。
弊: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无法快速有效解决。
利: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共担责任。
弊:共识的达成较为缓慢,费时费力。
利:政府直接管理社区。
弊:政府干预较多,社区治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较强。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分析西方社区自治三种模式的利弊。
问题探究
归纳总结:西方的社会保障之路
1、农业社会:
(1)主要方式:教会救济、行会救济、民间救济
(2)特点:救济的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而非预防性的保障。
2、工业社会:
(1)主要方式: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2)特点:政府主导;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覆盖面广,低收入者受惠多;形成制度化;法律保障(保险法、救济法等);公民的社会权利等。
3、发展趋势及原因:
(1)趋势:从济贫制度到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2)原因:工业化发展;科技革命推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工人长期斗争的结果;产业结构变革;自由民主思想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等
4、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古希腊
中世纪西欧
近代西欧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历程
特点
评价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自治市制度、乡镇自治、市镇自治
社区自治
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课堂小结
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
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关键
社会福利制度既要兼顾公平,
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
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1.(2023·浙江·高考真题)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农业和工业人口比重都在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变化。①②④符合材料,B项正确;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高考真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河北·高考真题)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2.B【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期的英国。结合所学“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材料中“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等信息可以表明,到中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时的英国基层治理趋于规范,B项正确;“王权得以持续强化”出现于中世纪晚期,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和贸易逐渐兴盛,君主集权的增强削弱了封建领主的权力,英国农奴制逐渐衰落,中世纪中期农奴的依附性并未减弱,排除C项;结合所学,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但是D项中“广泛”表述欠妥,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江苏·高考真题)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图,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美国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
4.D【详解】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逐渐上升,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社会财富各阶层占有的数据,得不出“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了美国政府福利开支,不涉及“自下而上的机制”,且二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需要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排除C项。
5.(2022·湖北·高考真题) 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 减缓老龄化进程
C. 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 缩小贫富间差距
5.A【详解】联邦德国政府“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目的在于减少社会福利,减轻社会福利带来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上述政策不能减缓老龄化进程,排除B项;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排除C项;增加社会福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重庆·高考真题)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集志愿者(海报如图2),
并承诺参与铁路建设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
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6.D【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住房和汽车的分配并非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排除A项;材料中“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是计划经济体现,并非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了征召志愿者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体现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