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题六
课标要求: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本课线索
基层治理
教会救济
民间救助
村社自治
古希腊时期 中古西欧 近代西方 二战前后
社会保障
中古西欧 近现代西方 新中国
庄园自治
城市自治
教会管理
自治市镇
社区形成
英国济贫制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确立
二战后福利国家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村社公民投票活动
材料: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大会的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1.基层治理单位:
2.基层治理方式:
3.基层治理表现:
依靠村社进行
村社实行自治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
1.基层治理单位:
2.基层治理方式:
3.基层治理表现:
依靠村社进行
村社实行自治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的由来
139个村社
(“德莫”demos)
五百人议事会
10个部落
30个“三一区”
古代雅典各级行政区划
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和城邦体制,村社作为城邦的基本单位,享有自治权。
古代雅典农业、工商业较为发达,村社自治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带来的问题。
古代雅典人文主义精神产生,强调人的作用,村社自治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民的作用。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精神:基督教会
(1)基层治理单位:
(2)基层治理者:
庄园
庄园主或他的管家
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是不是全部人都参与基层治理?谁在主导?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
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庄园主负责庄园的日常管理。
(2)庄园主的职权
经济上:组织生产,征收地租
司法上: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1、庄园自治
(1)做法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
2.城市自治
(1)背景
①城市商业兴起与繁荣,工商业者实力强大;
②市民阶层和国王结盟,获得国王支持,取得自治权。
中世纪欧洲佛罗伦萨城
中世纪欧洲城市特许状
(2)管理者——行会
行会:城市工商业者组成的团体,通过制定制定价格和质量标准,推动城市发展,参与城市管理甚至垄断城市特权。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
3.基督教会
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
教会充分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从而强化对人们的控制。
神父主持的
洗礼
神父主持的
婚礼
神父主持的葬礼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近代西方有什么新因素?
1、背景:
(1)政治:近代教权衰落,民族国家形成,基层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
(2)经济:庄园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传统的行会治理模式;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强调民主自由;
(4)历史:欧洲历来就有基层自治的传统。
西班牙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2、表现:
国别 基层单位 治理表现
英国 ①时间:1835年颁布法律《 》
②内容:
政治: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 产生
经济: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 监督
③结果:
美国 基本保持了 的传统, 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承担着……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 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市长和市议会都由 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市政法案
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当地选民选举
选民
自治市
自治乡镇
自治市镇
地方自治
乡镇
自治市镇
普选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材料: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 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
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二战前后:社区
1、形成背景:
材料: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都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2)措施:
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3)结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二战前后:社区
原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变革,权力下放基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社会治理带来更大挑战;联合国的推动
【思考】为何二战后社区治理会成为城市自治的主要方式?
二战后: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提示:①内部: P105
②外部: “历史纵横”
(2)主要方式:
社区自治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二战前后:社区
3、功能与作用
社工·生活服务
教育·社区图书馆
民意·参与地方决策
医疗·社区医院
娱乐·社区游乐园
功能:社区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多种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作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政府负担。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二战前后:社区
4、发展完善
(1)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相关公司、企业以竞争方式承包社区服务
【历史纵横】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思考】这种基层治理模式有何优点?
减轻政府政务负担;提高基层治理效率;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
小结:西方的基层治理之路有什么特点?
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历程: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趋势: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4.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时期 基层治理情况
古希腊 实行村社自治
封建社会 庄园自治;城市自治;教会参与基层管理
近代西欧 颁布法律确立自治市镇制度
二战前后 社区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政府与非政府共同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1: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2: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3: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欧洲中世纪有哪些机构在进行社会救济?
行会救助
教会救助
封建庄园救助
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同时加上人口增加、农业歉收、饥荒和对外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英国为什么开展社会救济?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劳工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
②旧有的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过程
(1)英国: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随后欧洲各国陆续确立济贫制度。
(2)德国: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3)美国: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经济危机背景下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
(4)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二战后 70年代 80年代
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福利国家的形成
经济滞胀背景下
福利国家继续扩大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家干预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体制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④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评价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法国)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2005法国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①积极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局限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③实质:维护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苏联: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2.现代中国
(1)发展历程
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条例》发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1978
2018
初形成
渐成熟
全覆盖
(2)意义:
减轻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特点和意义
(1)特点
覆盖面广
城乡统筹
人民至上
(2)意义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减少后顾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体现。
课堂练习
11世纪欧洲城市建立起商人行会,行会规章中包含维修保养街道、大门和城墙来促进“共同的公用事业”等内容,如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规章中规定了“市民享有的贸易垄断权”,以及“商人行会的选举、纳税、交易、救济”等内容。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欧洲
A.封建庄园趋于瓦解 B.自由平等思想兴起
C.政府控制力的下降 D.基层治理的新发展
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对之前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进行了补充修改,政府着手调整财政政策,不断增加对民众生活的公共投资,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福利经费的预算支出,使日本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迅速发展。由此可知日本
A.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B.解决了社会的民生问题
C.加强了对社会治理的干预 D.照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D
C
课堂小结
西方国家
(政府)
基层
自治
传统
古希腊:村社自治
中古时期: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近代: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现代: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社会
保障
近代:确立阶段
现代:完善阶段,福利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