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阅读策略 单元检测 提高卷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得分
主题百花园(48分)
欢迎来到“主题百花园”板块,这里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练兵场,将全面检验你各方面的基本功。本板块共48分,包含三个小题,层层递进地考查你的语文基础能力与阅读策略运用意识。
一、主题达标(30分)
1. 聚焦阅读与探索,读拼音写词语(10分)
(1)科学家通过精密仪器guān cè火星表面,发现那里的土壤异常 gān zào,没有找到生命存在的zhèng jù。
(2)阅读《故宫博物院》时,我会fēn xī不同材料的侧重点,比如想了解太和殿的建筑特点,就重点关注描写其cuǐ càn装饰和hóng wěi规模的段落。
(3)朱熹在《春日》中描绘了chūn guāng míng mèi的景象,字里行间藏着对自然的热爱,我们需要zǐ zhēn jù zhuó地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意。
(4)宇宙的ào mì无穷无尽,地球在银河系中不过是cāng hǎi yī sù,这让我对探索太空充满向往。
2.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3分)
参差(cēn cī cān chā) 单薄(bó báo) 攒动(cuán zǎn)
着陆(zhuó zháo) 模型(mó mú) 冠冕(guān guàn)
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7分)
①全神( )注 ②浮光( )影 ③字斟( )酌
④一目( )然 ⑤囫囵( )枣 ⑥融会( )通
(1)形容阅读时不加分析、笼统接受的是“______”;形容理解透彻、能综合运用的是“______”。(填序号)
(2)“______”指读书做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我们深入阅读时需要养成的习惯。(填序号)
4. 按要求选择词语填空(10分)
(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观测 观察 察看
①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 )木星的运行轨迹,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
②阅读写景文章时,要( )作者描写的景物顺序,才能理清文章脉络。
③考古学家仔细( )文物的纹路,试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
简洁 简练 简明
④这篇说明文语言( ),用最少的文字讲清了复杂的科学原理。
⑤老师要求我们用( )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⑥图书馆的指引牌设计得( ),让人一眼就能找到目标区域。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填序号)(4分)
A. 不是……而是…… B. 如果……就……
C. 因为……所以…… D. 虽然……但是……
①( B )我们带着“故宫哪些建筑体现皇家威严”的问题读《故宫博物院》,( )能快速找到太和殿、乾清宫等相关段落。
②火星上( )没有液态水,( )缺乏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所以很难存在生命。
③( )这篇科普文篇幅较长,( )只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就能轻松读懂。
④( )朱熹对春天的景色有深刻的感受,( )才能写出“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的名句。
二、主题探究(14分)
1. 根据课本内容及阅读策略填空(11分)
(1)《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为了探究“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我们可以采用“ ”的阅读策略:先快速浏览,找到与“生命存在条件”“火星探测结果”相关的段落,再 (阅读方法)这些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对介绍其他星球(如木星、土星)的内容,因为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大,可以 。
(2)《故宫博物院》提供了四篇阅读材料,若想制定“故宫半日游路线”,应重点阅读材料 和材料 ,因为这两篇材料详细介绍了故宫的______和______;若想了解故宫的历史沿革,则可关注材料 。
(3)《春日》中“ , ”两句,既写了春日踏青的所见,又暗含“寻得真理”的哲理。读这句诗时,我们可以结合朱熹的思想背景, 诗句的深层含义,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景物描写。
2. 结合阅读策略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
(2)阅读时,所有段落都需要逐字逐句精读,哪怕与阅读目的无关,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文章。( )
(3)读《故宫博物院》时,用“画出每个材料的中心句”的方法,能快速把握不同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是有效的阅读策略。( )
三、主题讨论(4分)
妹妹刚开始学习“带着问题读绘本”的策略,周末她拿着《法布尔昆虫记》读得特别认真。请你描写妹妹运用这个阅读策略读绘本时的入迷情景。
阅读大舞台(22分)
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探索的秋日,阅读大舞台为你精心搭建,邀你共赴一场知识与情感的奇妙之旅。当瑟瑟秋风轻拂书页,仿佛是历史与现实在轻声对话。
四、类文对比阅读(10分)
夏夜的虫鸣
夕阳把最后一缕金光收进云层,夏夜就踮着脚尖来了。我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本童话书,却被耳边的声音勾走了神——是虫鸣,一阵又一阵,从墙角的草丛里、槐树枝桠间、院外的田埂边漫过来,像一张温柔的网,把整个院子裹了起来。
我放下书,静静地听。啊,这虫鸣真像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你听,那短促又清亮的“唧唧”声,一定是蟋蟀在拉小提琴吧?它的琴弓轻轻划过草叶,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夏夜的清凉。还有那“瞿瞿——瞿瞿——”的长鸣,会不会是纺织娘在弹古筝?节奏慢悠悠的,像奶奶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讲着老故事。偶尔穿插几声“知了——知了——”,又像是音乐会的鼓手,敲着清脆的节拍,让整个旋律都活了起来。
我顺着声音找去,拨开草丛,看见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提着灯笼飞过,它的翅膀扇动着,好像在为这场音乐会伴舞。虫鸣声里,我好像还听见了风穿过槐树叶的“沙沙”声,听见了远处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声,它们都来给虫儿们当听众了吧?
夜渐渐深了,虫鸣却没有停歇。我靠在槐树上,听着这自然的乐章,忽然觉得,比起童话书里的故事,这夏夜的虫鸣更让人心安——它藏着大自然的秘密,藏着最朴素的快乐,只要你愿意停下来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
1. 作者在文中把蟋蟀的叫声想象成 ,把纺织娘的叫声想象成 ,把知了的叫声想象成 ,让我们感受到 。(3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 (实写/虚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3. 请从文中找出两处联想的语句,用“ ”画出来。(3分)
4. 倾听虫鸣,作者觉得它像小提琴声、古筝声、鼓声,你觉得虫鸣还像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写(2分)
五、主题阅读拓展(12分)
萤火虫的秘密
夏日的夜晚,当你在草丛中看到点点绿光时,那一定是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夜游了。这些小小的昆虫为什么会发光?它们的“灯笼”又有什么用呢?
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在腹部末端,那里有许多能分泌荧光素和荧光酶的细胞。当荧光素与荧光酶相遇,再加上氧气的参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绿色的光芒。这种光没有热量,被称为“冷光”,它不会像灯泡那样发热,所以萤火虫不会被自己的光“烫伤”。有意思的是,萤火虫还能控制光芒的明暗和闪烁频率,就像人类调节手电筒的开关一样。
萤火虫的“灯笼”可不只是用来照明的,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雄萤火虫会通过特定的闪烁模式“呼唤”雌萤火虫——比如有的雄虫会闪三下停一秒,有的则会闪五下停两秒。雌萤火虫看到熟悉的“信号”,就会用相应的闪烁回应,这样它们就能在漆黑的夜里找到彼此。除此之外,当遇到天敌时,萤火虫还会突然熄灭光芒,或者快速闪烁,迷惑天敌,趁机逃走。
不过,萤火虫的生存正在面临威胁。因为城市的灯光太亮,会干扰它们的“信号交流”,导致雄虫和雌虫无法相遇;农药的使用也会破坏它们的栖息地,让萤火虫的数量越来越少。
小小的萤火虫藏着大大的秘密,它们的“冷光”还为人类提供了灵感——科学家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节能的荧光灯,还制造出用于医疗检测的“荧光探针”。保护萤火虫,不仅是保护一种昆虫,更是保护大自然的智慧,保护我们身边的美好。
1. 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①形容事物体积小但作用或意义大。( )
②使对方迷惑,无法看清真相。( )
2. 短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用“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3分)
3. 第2自然段中,“特定”和“相应”这两个词分别说明了什么?(2分)
4. 萤火虫的“灯笼”有哪些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分)
5. 读了短文,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萤火虫?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3分)
习作新视角(30分)
在“习作新视角”的奇妙天地里,我们挣脱常规认知的束缚,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藏在角落、闪着微光的“意外之美”。
六、习作展示
生活中,只要我们带着“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平凡的事物里找到惊喜——可能是妈妈煮面时飘出的香气,可能是雨后树叶上滚动的露珠,可能是同学递来的一块橡皮……请以“生活中的小发现”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习作。要求:写出发现的过程,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第三单元 阅读策略 单元检测 提高卷参考答案
主题百花园(48分)
一、主题达标(30分)
1. (1)观测;干燥;证据(2)分析;璀璨;宏伟(3)春光明媚;字斟句酌(4)奥秘;沧海一粟
2. 参差(cēn cī√);单薄(bó√);攒动(cuán√);
着陆(zhuó√);模型(mó√);冠冕(guān√)
3. ①贯;②掠;③句;④了;⑤吞;⑥贯(1)⑤;⑥(2)①
4. (1)①观测;②观察;③察看;④简洁;⑤简练;⑥简明
(2)①B;B②A;A③D;D④C;C
二、主题探究(14分)
1. (1)选择性阅读;精读;略读
(2)一;三(或“四”,根据教材中《故宫博物院》材料内容,材料一介绍故宫整体布局,材料三/四介绍游览路线相关内容即可);布局;游览路线;二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品味(或“体会”“探究”)
2. (1)√(2)×(3)√
三、主题讨论(4分)
示例:妹妹盘腿坐在地毯上,怀里紧紧抱着《法布尔昆虫记》,小手指着书页上的蚂蚁插图,小声嘀咕:“我要找找蚂蚁怎么搬比自己重的食物。”她的目光在文字间仔细搜寻,遇到关键句子就停下来,用铅笔在旁边画个小圆圈。当看到“蚂蚁会分工合作,用触角传递信息”时,她眼睛一亮,兴奋地拍了下手,大声说:“找到答案啦!”连额前的碎发垂到书页上都没察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探索”里。
阅读大舞台(22分)
四、类文对比阅读(10分)
1. 小提琴声;古筝声;鼓声;夏夜虫鸣的美妙与大自然的生机
2. 虚写;将虫鸣比作音乐会,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虫鸣的丰富与动听,让读者更易感受到夏夜的美好(意思对即可)
3. (1)啊,这虫鸣真像一场热闹的音乐会!(2)它的琴弓轻轻划过草叶,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夏夜的清凉。(3)会不会是纺织娘在弹古筝?节奏慢悠悠的,像奶奶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讲着老故事。(4)又像是音乐会的鼓手,敲着清脆的节拍,让整个旋律都活了起来。(任选两处即可)
4. 示例:我觉得虫鸣还像妈妈哼的摇篮曲,轻柔又舒缓,听着听着就想闭上眼睛;又像小伙伴在耳边说悄悄话,每一声都藏着夏夜的小秘密,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五、主题阅读拓展(12分)
1. ①小小的大大的(或“不起眼”,结合文意,“小小的萤火虫藏着大大的秘密”中“小小的”“大大的”最贴合“体积小但作用/意义大”;若文中有更精准词语可调整,此处以文本内容为准);②迷惑
2. 举例子;列数字(或“打比方”);示例:比如有的雄虫会闪三下停一秒,有的则会闪五下停两秒。
3. “特定”说明雄萤火虫的闪烁模式是固定、有规律的,不是随意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相应”说明雌萤火虫的闪烁回应与雄萤火虫的“信号”相匹配,突出了它们交流方式的针对性(意思对即可)。
4. ①照明;②雄萤火虫通过特定闪烁模式“呼唤”雌萤火虫,实现雌雄间的信号交流;③遇到天敌时,通过突然熄灭光芒或快速闪烁迷惑天敌,帮助自己逃生(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5. 示例:①减少城市灯光干扰,避免强光影响萤火虫的信号交流,让雄虫和雌虫能正常相遇;②减少农药使用,保护萤火虫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③向身边的人宣传萤火虫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避免其数量继续减少(结合文本内容,答出两点及以上,意思对即可)。
习作新视角(30分)
六、习作展示(评分标准及范文)
评分标准(30分)
1. 内容(15分)
一等(1215分):紧扣“生活中的小发现”主题,详细描写发现的过程(如发现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具体细节(如动作、语言、心理),能体现“发现”的惊喜或感悟,内容充实。
二等(811分):符合主题,能写出发现的基本过程,有一定细节,但“发现”的感悟或惊喜感不够突出,内容较完整。
三等(47分):基本符合主题,发现过程描写简略,细节不足,内容较空洞,缺乏“发现”的情感体现。
四等(03分):偏离主题,未写“发现”过程,内容混乱或空洞。
2. 语言(10分)
一等(810分):语言流畅、生动,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无明显语病,能准确表达真情实感。
二等(57分):语言通顺,有少量细节描写,偶有语病,能基本表达情感。
三等(34分):语言基本通顺,语病较多,描写简略,情感表达不清晰。
四等(02分):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法准确表达意思。
3. 结构(5分)
一等(45分):结构完整,开头点题,中间详略得当(重点写发现过程),结尾升华(如发现的感悟),层次清晰。
二等(23分):结构基本完整,有开头、中间、结尾,但详略稍欠,层次不够清晰。
三等(01分):结构混乱,开头、中间、结尾不明确,逻辑不清。
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