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2张PPT)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2张PPT)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21:55:37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在诵读中积累语感,正确把握停顿,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力求熟读成诵。 2.在语境中理解文言字词语义,把握《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涵,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了解语言积累和分类梳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在诵读中积累语感,正确把握停顿,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力求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文言字词语义,在字词的细读中把握《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涵。感受元方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用关于《世说新语》中人物的故事导入。
新知探究 一、反复朗读,复述故事。 活动1:默读课文,标注读音。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读音。 活动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放声自主诵读课文,纠正字音、断句。 老师范读。 活动3:结合记叙文六要素,讲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做什么? 二、梳理文意,积累词语。 活动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 活动2:积累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句子中出现的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期”“去”…… 三、再读课文。 讨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四、人物比较。 引导学生比较“元方”和“父亲的朋友”,可从“想的明白、说的明白、做的明白”和“情绪人、糊涂人、自我人”等多角度比较。 五、撰写诵读脚本,分角色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撰写诵读脚本。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明处理停连、缓急、高低的理由,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制定诵读脚本评价标准,推荐最佳诵读脚本,并说明理由。 注明朗诵时语言、动作、表情的处理理由(含人物形象分析)。 六、小专题拓展。 活动1: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梳理 教师可运用汉字学、词源学等知识帮助学生归纳类推,掌握文言词义。 活动2: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积累”五来梳理谦称和敬称的区别。 可以采用学生讲解,学生补充的形式,特别要注意现在还在使用的尊称和谦称。
课后任务 1.熟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发挥想象,依据《陈太丘与友期行》情节,描写一个对话情境:陈太丘回家后,元方会说什么呢? 2.跨篇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讲给家长和同学听。(共22张PPT)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8 《世说新语》二则
第 2 课时
《咏雪》
谢太傅(320—385)
东晋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104—186 或 187)东汉
新课导入
  一、反复朗读,复述故事。
  活动 1:默读课文,标注读音。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读音。
  活动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放声自主诵读课文,纠正字音、断句。
新知探究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 3:结合记叙文六要素,讲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做什么?
  二、梳理文意,积累词语。
  活动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
  活动 2:积累文言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不期而遇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 一去不返 来去匆匆 扬长而去 拂袖而去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再读课文。
  讨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
否失礼?
  1. 想的明白
  2. 说的明白
  3. 做的明白
  1. 想的明白
  2. 说的明白
  3. 做的明白
“人”的觉醒
“方正”篇
  四、人物比较。
父亲的朋友
元方
1. 情绪人
2. 糊涂人
3. 自我人
  1. 想的明白
  2. 说的明白
  3. 做的明白
  五、撰写诵读脚本。
父亲友人的语言
元方的语言
  小专题拓展。
  活动 1: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梳理
拓展提升
吸引 引人注目 引火烧身 引狼入室 呼朋引伴
引用 引文 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
将军夜引弓 引而不发
穿针引线 引颈
瞻前顾后
顾影自怜
义无反顾
狼顾之相
  活动 2: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1. 古人称谓中的尊称和谦称
  2.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1. 熟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发挥想象,依据《陈太
丘与友期行》情节,描写一个对话情境:陈太丘回家后,
元方会说什么呢?
课后任务
  2. 跨篇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讲给家长和同学听。
  《咏雪》中“大笑乐”的谢安是个爽朗、外向的人吗?请到“雅
量”门里找找答案。
  四岁让梨的孔融,在面对别人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时,
是如何作答的?他的孩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覆巢之下,焉有
完卵”的?
  “望梅”一词出于“假谲”门,曹操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奸
诈的代名词。读读“容止”门中“床头操刀之人”,或许你会看到
他的另一面。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