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1.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
A.五百人会议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元老院
2.(新素材)“公元前494年的一天,罗马平民集体撤离到圣山,以抗议贵族把持政权,制定各种有利于贵族的法律。后来贵族妥协,并允许平民选举新官职。”这一“新官职”(  )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C.消除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D.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3.《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成果。它诞生于 (  )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汉谟拉比在位时期
D.罗马帝国时期
4.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5.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
A.爱琴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B.雅典城邦的繁荣与没落
C.亚历山大帝国的兴亡 D.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6.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血腥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 (  )
A.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古埃及王国的统治
C.雅典城邦的统治 D.孔雀王朝的统治
罗马帝国
7.屋大维已经是终身执政官和最高统帅了,公元前27年,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该材料反映出屋大维建立了 (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马其顿王国
8.(回归教材)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方言,到公元2世纪,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今法国),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今罗马尼亚)。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城邦政治的日趋繁荣
B.法制建设的源远流长
C.津贴制度的影响深远
D.罗马扩张的客观作用
9.罗马帝国的统治版图迅速扩大,变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被征服人口迅速增加,统治区域民族数量也进一步增多,罗马帝国面临着治理广大领土和多样民族的难题。这些变化反映了 (  )
A.罗马帝国君主专制的确立
B.罗马政治军事制度的演变
C.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征服
D.罗马帝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罗马帝国的衰亡
10.(名师原创)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对罗马帝国造成的后果是 (  )
A.国家富足安定 B.帝国面临危机
C.娱乐生活丰富 D.民生凋敝严重
11.阅读下面地图,分析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面临的外部危机是 (  )
A.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B.日耳曼人入侵
C.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迦太基的进攻
1.(2025唐山古冶区期中)古罗马国家是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的。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主持日常政务的 (  )
A.元老 B.元帅 C.执政官 D.元首
2.下面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64—前146年进行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据记载,有三名罗马人被派往雅典考察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重点考察了《梭伦法》,回去后参与了《十二铜表法》的制定。由此可知 (  )
A.罗马法完全照搬希腊
B.罗马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具有继承性
D.《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4.下列法典的内容,说明二者的共同点是 (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折断自由人(奴隶主)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平等
C.十分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赋予了奴隶阶级公民权利
5.(五育文化)分析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无论是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还是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战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
①都在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②都伴随着痛苦和灾难 ③都属于宗教扩张战争 ④都是正义的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B.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建立了民主政体
C.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D.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7.拉丁诗人维吉尔说:“记住罗马人,以法律的名义统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历史学家塔西佗却说:“他们把抢劫、屠杀和掠夺称为‘帝国’。他们造出了一片沙漠,然后把它称为‘和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
A.罗马帝国的扩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罗马帝国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C.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罗马帝国的统治
D.奴隶制危机导致罗马帝国衰落
8.(新情境)“罗马帝国整合了地中海周边的文明,使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成为一体。虽进行了长期的对外扩张,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传播者。”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
A.罗马文化渗透到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B.罗马帝国征服带来的只有灾难
C.罗马帝国把人类带入了文明社会
D.罗马帝国以和平方式进行扩张
9.(新素材)罗马帝国时期,东方的丝绸成了新贵们炫耀跟风的奢侈品,他们认为只有足够昂贵的绸缎才配得上他们高贵的身份。皇帝和皇后常常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佩戴珠宝饰品,以展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引导下,罗马帝国 (  )
A.进入黄金时期
B.陷入统治危机
C.爆发斯巴达克起义
D.颁布《十二铜表法》
10.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播
1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深入地中海沿岸,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罗马的国情是 (  )
①国家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②罗马法庭依据《十二铜表法》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判罚 ③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④终身独裁官凯撒被人谋杀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
《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长期征服战争后,罗马的奴隶数量猛增,农庄、葡萄园、橄榄园和矿山中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处境悲惨,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三:屋大维没有选择当时希腊化世界流行的君主的名号,也没有采用罗马历史上的“勒克斯”“终身独裁官”等头衔,而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元首”的名义进行统治,以“首席元老”和“第一公民”自居,形成了希腊模式和罗马传统有机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何立波《希腊模式
还是罗马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的对外征服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模式和罗马传统有机结合的产物”指的是哪一制度 产生了什么影响
13.(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罗马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共和到专制】
材料一:
图1 元老院   图2 屋大维
(1)古罗马时期的“共和”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请结合图1,简单介绍一下罗马的共和制。
(2)专制是指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统治制度。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请你谈谈该制度的确立意味着什么。
【从强盛到衰落】
材料二:人民起义愈演愈烈。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罗马因战争而兴,因战争而亡。简要评价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故选D。
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设立保民官,其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由此可知,“新官职”的设立有利于为平民争取一些政治权利。故选B。
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故选B。
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故选A。
5.D 解析: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灭掉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长期征战激化了阶级矛盾,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故选D。
6.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故选A。
7.C 解析:根据“屋大维”“公元前2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故选C。
8.D 解析:“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方言,到公元2世纪,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今法国),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今罗马尼亚)”说明该语言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与罗马的不断扩张有关。故选D。
9.C 解析:根据题干“罗马帝国的统治版图迅速扩大,变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家”“被征服人口迅速增加,统治区域民族数量也进一步增多”分析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征服使它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领土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和民族迅速增多,C项正确。故选C。
10.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1世纪到4世纪,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的天数不断增加,说明享乐的社会风气日益蔓延,而节日中奴隶角斗等活动都由国库开支,这会助长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并增加财政负担,使罗马帝国日益面临严重的危机,B正确;“国家富足安定”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娱乐生活丰富”只是表面现象,不是造成的后果,排除C;罗马节日中的娱乐活动皆由国库开支,没有反映出造成民生凋敝严重,排除D。故选B。
1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故选B。
能力提升
1.C 解析:根据“罗马共和国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故选C。
2.C 解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罗马共和国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布匿战争),最终罗马共和国取胜;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故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故选C。
3.C 解析:“派往雅典考察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重点考察了《梭伦法》”说明《十二铜表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律的思想,两者具有继承性。故选C。
4.A 解析:两部法典中对损害奴隶和奴隶主的行为的惩罚是不同的,说明法典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A。
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所有战争都会带来痛苦和灾难,②正确,排除B、D;不管是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还是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战争都属于奴隶制的对外扩张战争而非宗教扩张战争,③错误,排除C。故选A。
6.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评价属于对历史事件发表的看法和观点,再结合四个选项不难看出只有D符合上述定义。故选D。
7.D 解析:材料中没有关于奴隶制危机的表述,不能得出奴隶制危机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结论。故选D。
8.A 解析:“罗马帝国整合了地中海周边的文明”“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传播者”说明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罗马文化的传播。故选A。
9.B 解析:“他们认为只有足够昂贵的绸缎才配得上他们高贵的身份”说明当时罗马皇帝和皇后生活非常奢靡,这一风气的盛行,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使罗马帝国统治陷入危机之中。故选B。
10.D 解析:“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说明罗马帝国在兴衰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断传播。故选D。
11.D 解析:据“公元前138年”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在“公元前138年”之前,①能够看到,排除A、B;《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在“公元前138年”之前,②能够看到,排除C。故选D。
12.(1)历史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
意义: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罗马获得大量的奴隶,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3)制度:元首制。
影响: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13.(1)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该制度的确立意味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3)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与血腥,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