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庄园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欧洲中世纪时期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庄园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领主在庄园中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行政管辖权,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 ( )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本质特征 D.积极作用
2.(2025广州海珠区期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这里。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 )
A.大学 B.城市
C.庄园 D.教会
3.(新情境)中世纪欧洲有一句谚语:“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C.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D.促进了欧洲城市兴起
4.从9世纪开始,西欧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法庭可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自由农民没有耕种“自营地”的义务
D.庄园的居民主要是领主的佃户
5.下图反映的是西欧庄园里“劳动中的农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世纪 ( )
A.欧洲法律制度的严苛
B.种姓制度下社会等级森严
C.庄园农奴处境的悲惨
D.城邦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6.佃户一般每周要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由此可见,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主要形式是 ( )
A.货币地租 B.实物地租 C.劳役地租 D.税收地租
7.“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他们使用主人的磨坊和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当他们结婚或继承父辈的田产时,要向主人纳税。”材料描述的是 ( )
A.法兰克王国封臣的生活状况
B.西欧庄园佃户的生活
C.西欧自由城市的居民生活
D.西欧租地农场的农民
8.(跨学科美术)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
一个庄园的图解
A.林地与荒地由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
D.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9.6月,我必须割草、堆垛、把干草交给领主;8月,我得先为领主收割庄稼……用庄园的石磨磨麦子、烤炉烤面包要缴纳高额的使用费。这里的“我”是 ( )
A.佃户 B.管家 C.手工工匠 D.商人
10.一份公元1050年的英国文献记载:“在某节日,他们还应缴纳2只母羊和2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说明 ( )
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领主和农奴矛盾尖锐
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
庄园法庭
11.(2025邯郸月考)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一记录反映了庄园法庭 ( )
A.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是处以罚金
B.主要维护佃户的利益
C.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是处以劳役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2.档案记录: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这表明庄园法庭维护 ( )
A.领主利益 B.贵族利益
C.佃户权益 D.公共秩序
13.下面是西欧某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
内容 数量
农奴之间的纠纷 100件
农奴和领主之间的纠纷 152件
农奴和爵士、教士之间的纠纷 5件
爵士、教士与领主之间的纠纷 8件
A.农奴之间的纠纷最多 B.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
C.佃户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身利益 D.教士与领主利益一致
14.(新素材)13世纪英国一庄园法庭档案中记载:“一个农民丢失了一头牛,他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它,但领主拒绝归还,该农民向庄园法庭起诉,法庭判定领主归还此牛。”以上案例反映 ( )
A.领主权利不受限制 B.欧洲进入法治社会
C.庄园法庭偏袒农民 D.庄园农民依法维权
15.(新情境)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在庄园法庭上胜诉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材料反映了 ( )
A.庄园法庭存在弊端和偏颇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领主的特权
C.领主利用庄园法庭剥削农民
D.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部分利益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一个庄园的图解 图2 劳动中的农奴
材料二:他们(农奴)不能离开出生的庄园……若没有得到领主的同意,是不能与外村人结婚的……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他们(农奴)的人身和财产,所有的领主至少有部分的权力。在法兰西的大部分地区和日耳曼西部的领主,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材料三: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一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及其家属的生活消费。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和图2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庄园中农奴的生活状况。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园的认识。
1.领主的权力由三方面因素组成:第一,拥有土地;第二,拥有人;第三,专擅政治权力,他们不准国王的官员来到他们的领地,或者即使允许,官员也不得不直接去找领主本人,请其帮助履行政治当局交托的使命。这表明 ( )
A.领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B.庄园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
C.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D.庄园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
2.(2024湖南中考)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 ( )
A.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
C.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
3.(新情境)下面是漫画《劳动中的农奴》。农奴的身份为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世代相承,理论上可由主人将其随同土地转让,但生命肢体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损毁。他们从事的劳动是 ( )
劳动中的农奴
A.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B.独立耕作自己的“自营地”
C.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D.有偿耕种庄园的林地、荒地
4.有着“独立的王国”的特点的庄园在客观上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 ( )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本质特征 D.积极作用
5.(2025济南市中区期中)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产生于庄园的内部发展和变动。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人们开拓荒地和建立新的庄园,从而增加了西欧的农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材料说明了 ( )
A.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促成了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
B.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西欧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
D.庄园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6.拉姆齐法庭案卷的西欧庄园生活有这样的记载:“领主应在比金路上建一座桥,但他没有这么做。”1353年,领主被迫修建该桥。而此前领主曾挖掘沟渠,阻断了通行,陪审团亦对其提出了指控。这表明 ( )
A.领主与农奴形成契约关系
B.领主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
C.领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
D.农奴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7.(时空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材料二: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
材料三:12、13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兴起,货币与商品经济深入农村,逐渐瓦解了庄园的自然经济;同时,农奴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领主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因此,西欧的封建庄园日趋没落了。
(1)材料一说明西欧庄园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起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西欧庄园没落的原因。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解析:“是一个政权单位”“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行政管辖权,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是对庄园的本质特征的描述,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选C。
2.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故选C。
3.C 解析:根据“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里生产的物品可以满足居民的各项生活所需,反映了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C正确;西欧庄园是封建经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未描述“领主占有全部土地”,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促进了欧洲城市兴起”,排除D。故选C。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农民也有耕种庄园中“自营地”的义务。故选C。
5.C 解析:据“劳动中的农奴”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里的农奴需要为领主提供劳役,农奴生活处境悲惨。故选C。
6.C 解析:“佃户一般每周要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3天”说明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劳役地租。故选C。
7.B 解析:“不能擅自离开土地”“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他们使用主人的磨坊和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当他们结婚或继承父辈的田产时,要向主人纳税”说明了庄园内部佃户的生活情况。故选B。
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耕地中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故选D。
9.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庄园中,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还要向领主缴纳相应的捐税。故选A。
10.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50年即11世纪,11世纪的英国处于庄园经济时代。在节日,庄园中领主的佃户要向领主缴纳的物品属于实物地租,用自己的时间给羊洗刷和修剪则属于劳役地租,D符合题意;据“还应缴纳”可知,并不是只有节日才收取地租,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领主和佃户的矛盾尖锐,只能体现佃户的负担比较重,排除B;佃户“用自己的时间”说明作为佃户的农奴并不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排除C。故选D。
11.A 解析:据“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材料中的两种情况均出现了罚款,说明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是处以罚金。故选A。
12.D 解析:根据“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可知,庄园法庭维护公共秩序。故选D。
13.B 解析:据“农奴之间”“农奴和领主之间”“农奴和爵士、教士之间”等可知,庄园法庭审判的是庄园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矛盾,处理庄园内部的纠纷。故选B。
1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设有法庭,不仅维护领主的利益,也维护农民的利益。“法庭判定领主归还此牛”体现了庄园农民通过庄园法庭依法维权。故选D。
15.C 解析:“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说明领主利用自己的权势通过庄园法庭剥削农民。故选C。
16.(1)农奴是庄园的居民,是庄园主的佃户。佃户的生活来源是份地,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
(2)农奴几乎没有人身自由,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被杀死。
(3)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管理形式;庄园具有司法权。
能力提升
1.D 解析:根据“专擅政治权力,他们不准国王的官员来到他们的领地,或者即使允许,官员也不得不直接去找领主本人,请其帮助履行政治当局交托的使命”可知,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政治权力,庄园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D正确;“领主的权力至高无上”的表述错误,排除A;“庄园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主要涉及政治方面,排除B、C。故选D。
2.B 解析:据“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和所学知识可知,农奴为领主无偿耕地以及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体现了西欧庄园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故选B。
3.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居民主要是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C正确;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排除A、D;领主拥有“自营地”,佃户拥有的是“份地”,排除B。故选C。
4.D 解析:“客观上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表明庄园在当时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故选D。
5.A 解析:“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人们开拓荒地和建立新的庄园,从而增加了西欧的农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强调的是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促成了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A正确;中世纪西欧较为发达的是庄园经济,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排除D。故选A。
6.B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封建庄园的领主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否则庄园法庭有权要求其履行相应的义务。故选B。
7.(1)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兴起,货币与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封建社会的衰弱,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