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项目化学习)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中“ ”处应该填写 (  )
A.城市的重新兴起 B.法制的建立和健全
C.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D.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2.(易错题)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3.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出现了 (  )
A.城市自治现象 B.殖民扩张趋势 C.君权神授理论 D.基督教的兴起
4.《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载,市民们通常可以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附属地区;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自卫和互助。这说明 (  )
A.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B.城市摆脱了国王的控制
C.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
D.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城市居民的身份
5.(回归教材)他是城市居民中的一员,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他的身份是 (  )
A.手工业者 B.银行家
C.商人 D.领主
6.1227年,英王亨利三世颁发特许证,规定“如果一个农奴在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天,便不得再被控告,他将摆脱农奴制的羁绊,永享自由身份”。这一举措 (  )
A.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B.推动了大学兴起
C.削弱了城市的自治权
D.促进了城市发展
大学的兴起
7.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指的是 (  )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职教
8.下图是法国巴黎大学校徽。以其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是 (  )
①城市的复兴 ②商品经济活跃 ③市民阶层的需求 ④教会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9.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其校徽由三顶皇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基督教的《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教育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力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层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城市本身的结构就明确反映出了城市同农村是分离的,每座城市都筑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也是一个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
——摘编自《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
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在1100年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材料四: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概括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早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
(4)请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否赞成材料四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新情境)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之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2.(2025邯郸月考)中世纪时期,英王亨利二世在颁发的城市“特许状”中写道:“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  )
A.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
B.王权利用市民进行扩张
C.英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战争不断
3.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及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大学兴起。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自己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
A.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B.摆脱了教会正统教义控制
C.思想解放言论自由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4.(新情境)以下是某同学绘制的某一课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城邦兴起 B.大学兴起 C.基督教传播 D.城市自治
5.(历史解释)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了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10世纪开始,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材料三: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从而促使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的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故选A。
2.A 解析:根据“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知其方式是金钱赎买,A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故选A。
3.A 解析:材料现象是城市自治的表现。故选A。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这样的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自治后的城市居民身份得到提高。故选C。
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自治城市中手工业者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故选A。
6.D 解析:据“如果一个农奴在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天,便不得再被控告,他将摆脱农奴制的羁绊,永享自由身份”及所学可知,这一举措使得城市市民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故选D。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选C。
8.C 解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于12世纪,这和中世纪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的兴起离不开这一时期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而教会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故选C。
9.D 解析:据“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基督教的《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和所学知识可知,《圣经》是基督教重要经典,在大学校徽中出现《圣经》中的话说明当时基督教对大学的影响巨大。故选D。
10.(1)原因:西欧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发展。
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2)与农村分离,有封闭城墙;是自治团体,有相对于领主统治的自治和自我管理两层含义;处于封建体系包围中。
(3)贸易和工商业发展对管理和服务机构及专业人员需求增加;新知识涌入产生有学问的职业,吸引青年组成学术行会。
(4)赞成。理由:中世纪城市兴起,经济上商品交换加强,流通范围扩大;政治上市民阶层产生并成为重要力量;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推动社会发展,所以中世纪是充满变化的时代。
能力提升
1.C 解析:据“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之法律赐予彼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故选C。
2.A 解析:据“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和所学知识可知,“特许状”规定城市中的市民需要履行军事义务,体现了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国王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所以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故选A。
3.A 解析:“欧洲大学可以自己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说明欧洲大学在很多方面拥有自治权。故选A。
4.B 解析:从图片中课程设置的内容不难看出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出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故选B。
5.(1)地位:经济中心。
原因: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
(2)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3)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新兴市民阶层对教育的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