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1.(回归教材)在不断的扩张中,   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如今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应是 (  )
A.大和国 B.波斯国 C.古罗马 D.古埃及
2.5世纪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 (  )
A.农部 B.农业部 C.田部 D.海部
3.下面图文史料可以佐证的历史信息是 (  )
汉倭奴国王印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改革增强了日本豪强势力
C.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 D.改革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
4.7世纪前期,古代日本贵族为了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与母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学习先进对象进行改革。日本学习的对象是古代中国(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孝德天皇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以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来打破氏族格局,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防务上由关塞、戍边军和驿站组成,长官均由天皇任命。这些措施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武士特权
C.形成了幕府统治 D.造成了土地兼并
6.(2025濮阳月考)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7.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这说明,大化改新 (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B.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C.仿效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D.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8.(新考法)“中国历经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强化了部民制度
B.丧失了本国传统文化特色
C.进入幕府统治
D.发展成为一个封建国家
9.日本将自己从部落制的落后状态,陡然拉升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文明状态,也就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材料评价的是 (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幕府统治的危机
D.大和统治的影响
幕府统治
10.9世纪末以后,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以后,地方豪族为使自己的土地不输不入化,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即领家),自任庄管。材料表明日本庄园的特点是 (  )
A.大庄园享有不向国家纳税的特权
B.出现在12世纪晚期,因土地兼并而形成
C.庄园具有司法特权,设有庄园法庭
D.庄园拥有自己的武装和政权
11.(名师原创)1232年,镰仓幕府制定了有关武士的成文法规——《贞永式目》,其内容51条,涉及土地、继承、职守及民事、刑事、诉讼等诸多内容;并以“忠”“信”等封建道德观念作为社会的最高理想,它成为适用于整个日本社会的施政大纲。据此可知 (  )
A.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B.日本社会经济繁荣
C.幕府统治机制加强
D.武士须效忠于国家
12.(易错题)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
A.促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了大王的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2025北师大保定实验学校期中)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珎(bǎo)”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铜年间(708—715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C.土地兼并与武士集团
D.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这些措施体现了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
A.发展封建经济 B.挽救民族危机
C.维护幕府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
3.“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  )
A.大化改新 B.经济体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十字军东征
4.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 (  )
A.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D.开始仿效中国唐朝进行改革
5.右图是日本武士图片。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 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豢养武士 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 ④武士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支持大化改新的天皇是谁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中国哪一朝代的典章制度
材料二: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三: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部民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土地。获得土地的部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3)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大化改新的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
7.(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那段历史,探究其中的启示吧!
【时空观念·厘清古代日本线索】
(1)时间轴上A、B、C三处对应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2)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史料实证·认识日本民族特点】
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唐朝制度比较表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唐朝制度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设道、州、县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3)根据表格,仔细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唐朝制度,你有什么发现 这说明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终统一日本的是大和国。故选A。
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故选C。
3.C 解析:材料中汉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的史实说明中国和日本进行了友好交流。故选C。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效仿的对象是中国唐朝。故选C。
5.A 解析:“以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来打破氏族格局”“防务上由关塞、戍边军和驿站组成,长官均由天皇任命”说明天皇通过改革打破了地方的割据局面,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
6.C 解析:根据政治体制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该示意图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C正确。故选C。
7.B 解析:“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说明天皇政府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故选B。
8.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次“革新”是指日本孝德天皇实行的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D。
9.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
10.A 解析:“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说明日本庄园享有不向国家纳税的特权。故选A。
11.C 解析:据“其内容51条,涉及土地、继承、职守及民事、刑事、诉讼等诸多内容;并以‘忠’‘信’等封建道德观念作为社会的最高理想,它成为适用于整个日本社会的施政大纲”可知,镰仓幕府通过制定法律强化了统治。故选C。
12.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直接导致日本出现了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故选C。
能力提升
1.B 解析:日本的货币和开元通宝形制完全一样,说明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故选B。
2.D 解析:“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说明国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
3.A 解析:根据“7世纪至9世纪末”“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正确。故选A。
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故选A。
5.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①正确,排除B、D;随着幕府统治的建立,国家的大权逐渐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从而形成了武士集团对日本政治的长期统治,对日本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④正确。故选C。
6.(1)中国唐朝制度和文化的先进。
(2)天皇:孝德天皇。
朝代:唐朝。
(3)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长处和先进的文明;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7.(1)A.5世纪;B.646年;C.12世纪晚期。
(2)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3)发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特点:说明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