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诛尽百家学者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这些就必须要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徭役的范畴。故选A。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法律规定既细密又严苛,当时的人民动不动就会触犯到法律。因此,才使得监狱里面人满为患。故选B。
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是( )
A.严刑酷法
B.沉重赋税
C.繁重徭役兵役
D.秦的暴政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A、B、C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
5.(2015·龙东质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
A.公元前209年、今安徽省
B.公元前221年、今陕西省
C.公元209年、今河北省
D.公元前260年、今河南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境内,所以选A。
6.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斩木”“揭竿”这几个字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揭竿起义”的典故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而题干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大泽乡起义,其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故选C。
【拓展延伸】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命吴广统率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夺取进入关中的要地。吴广很快击败荥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夺取荥阳周围各地。但由于荥阳是秦朝控制中原的军事重镇,设防坚固,兵精粮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又命周文为将军,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沿途贫苦农民纷纷加入,队伍迅速壮大,抵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乘,步卒数十万。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已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戏下村),距离秦都咸阳仅百里之遥。陈胜、吴广起义至此达到高潮。
7.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大泽乡起义;在起义过程中,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虽然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大泽乡起义被秦军镇压。故选D。
8.电影《破釜沉舟》在海报宣传语上写着:“三万勇士,决胜敌军三十万,霸王项羽浴血敌营九进九出。”请问该影片演绎的是哪场战役( )
A.牧野之战
B.垓下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与秦军在巨鹿决战,项羽命令部下破釜沉舟,结果大败秦军。
9.(2015·南京质检)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 )
A.垓下之战
B.河套之战
C.巨鹿之战
D.马陵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救援被秦军主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最终迫使秦军投降。经过这一场决战性战役,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10.“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因此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 )
①秦统一中国
②楚汉战争
③焚书坑儒
④秦末农民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竹帛烟销”“坑灰未冷”,可知是“焚书坑儒”事件。“山东乱”“刘项”指的是刘邦、项羽继陈胜吴广之后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暴秦。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而每年亦有200万人以上的民众被征发去服兵役和徭役。秦朝的刑罚很严苛,《汉书·刑法志》描述“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材料二
材料三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陈涉世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图中的文字是谁说的 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4)结合材料三,对材料二所示事件作一简要评价。谈一谈秦朝的灭亡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2)(3)题,考查秦朝的暴政和大泽乡起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4)题,材料三中的“由涉首事”意思是秦朝的灭亡,是由于陈胜首先发动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斗争。
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3)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劳动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启示:残暴的统治导致亡国。必须仁政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1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图一来自课本,得出是大泽乡起义,根本上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解决第(1)题。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图片已给出名称,从起义的影响来回答其作用,项羽主要是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进军关中,结束秦朝统治。解决第(2)题。第(3)题主要从秦短暂而亡的原因方面来入手,得出启示。
答案:(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3)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