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随着国门的打开,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第一”,看看下列哪项不准确? ( )A.《昭文新报》是近代中国人开办报纸的开始B.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C.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电台D.中国人自办电报开始于李鸿章在大沽与天津之间架设的电报线路
如果你处在近代中国,下列哪个现象不会遇到 ( )A.乘坐火车出远门 B.看报纸了解时势 C.看电影、照相 D.发电子邮件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你知道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报纸是 什么吗? ( )A.《民报》 B.《时务报》 C.《申报》 D.《国闻报》
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 )A.穿西装、旗袍 B.剪发辫 C.改称呼 D.说普通话
问答题
请说一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哪些新时尚?
综合运用
图说历史
想一想,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哪些?这两幅图反映了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拓展与探究
做一个社会小调查,你的家乡在你爷爷小时候、你爸爸小时候、你小时候和现在四个时期普通家庭远距离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你设想一下,未来十年通讯方面的发展趋势有何变化?
第22课
基础练习
选择题 1.D 2.D 3.C 4.D
问答题交通: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具体工具;通讯:开办近代邮政和开始使用电报电话;娱乐:照相、看电影、跳交际舞成为时尚;服饰:男子剪辫子、穿西装或中山装,女子穿旗袍;改称呼,男子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
综合运用
图说历史
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工具有马车、马、轿子、人力车、船等;通讯工具有马匹、驿站、飞鸽传书、烽火台、弓箭射书、飞镖传书、顺河漂书等。近代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出现,出门乘坐汽车、火车、轮船成为时尚,亲友联系可以通过邮局寄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拓展与探究
提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爷爷和爸爸小时候一般是通过邮局寄信,紧急情况需要到邮局发电报;自己小时候电话开始走进百姓家,但是还不普及,几年后,开始使用传呼机;最近几年已经淘汰了传呼机,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小灵通成为普遍的通讯方式。未来将会出现随身携带的高速连接互联网多功能的通讯设备。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案
个案
学前预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申报》、商务印书馆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了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结构:
交通、通讯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有 、 。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
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 年在 创办的 。
3、文化出版机构: 年在 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交通、通信、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社会生活变迁与时代的关系
学中探究:
小组探究:
了解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情况
了解《申报》、商务印书馆的情况
社会习俗有哪些变化?
4、设计3条判断题,在错误处划线并写出正确答案。
联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你认为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6.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后检测:
练习测试: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5、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一 图二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课堂收获:
(写出你的感想和启示)
学科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
新 课
总课时
总 课
目标
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知识梳理】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 。
交通、通讯的出现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生活的变迁 4、中文报纸的出现:
最著名的是 年 在 创办的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自主检测】
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5、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三、材料分析:8、材料:“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请回答:
(1)此材料节选自哪里?作者是何人?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传入中国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梳理】
1、火车 轮船 2、有限电报线
3、照相 电影 1872 美查 上海 《申报》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BCC CDA
二.非选择题:
7.(1)1872年 上海 刊载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
(2)商务印书馆
(3)新华字典等。
三.8. 答:(1)《盛世危言》,作者是郑观应。?? (2)火车的传入。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背景
?2、交通工具的变革
?3、通讯工具的更新
?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1、大众传媒的作用
?2、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
?3、近代中国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4、近代中国的出版业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的变化
?2、发式的变化
?3、称呼的变化
?4、礼仪的变化
?[小结]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交往日益增多,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革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课件47张PPT。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西式婚礼五四运动以前的婚礼 读课文,将看到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请用红笔勾出,看谁找得又多又确? 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引进,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等娱乐方式的传入,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艰难缓慢,同时又不可阻挡。交通工具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上海(1902年)中国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1876年)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 。轮船招商局(1872年)中国最早出现汽车的城市 。通讯工具清朝大龙邮票清政府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他自制的一台电报机。早期电话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还有
什么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娱乐新时尚我的一天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上海,你会有怎样精
彩的一天呢?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仪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老照相机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阮玲玉周璇胡蝶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影响什么是大众传媒?你能从生活中找出哪些
是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媒介或工具,称为传媒;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出版机构等。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易服饰剪发辫和禁缠足改称谓和废跪拜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分钟的时间,然后表演一个短剧,参与人数2-4个,短剧需要包含下面至少一项内容:大人、老爷、先生、女士、剪辫子、握手、中山装、旗袍。看哪个表演的最出色。游戏规则争分夺秒清朝官员的翎顶补服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传统旗袍旗袍蝴蝶阮玲玉变化后的旗袍现代旗袍清朝男子发辫溥仪剪辫装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禁 缠 足小结与提升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出
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交通通讯火车轮船有线电报娱乐方式大众媒体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改称呼、禁缠足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
C清朝晚期 D民国时期2、下列哪些是近代时尚的交通工具( )①飞机②电话③火车④汽车⑤电报⑥轮船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BC4、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3、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申报》请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为内容,分小组办一份历史小报。
迁移拓展课件35张PPT。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据《申报》记载,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件奇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早期的火车头原来,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时的情景。正是像火车这类新奇事物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社会生活变化之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想一想你能说出火车轮船
出现以前有哪些交
通工具吗?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趣 事 一 二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2、近代电报、电话在中国的出现早期电报机早期电报机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电话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变化之二——大众传媒的影响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照相机小 故 事: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歌女红牡丹定 军 山渔 光 曲来看几幅老照片用照片讲述我(我家)的历史!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被日军轰炸后的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剪发辫 易服饰
2、禁缠足
3、改称谓 废跪拜清末剃发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清朝男子穿长袍马褂 清朝官服服饰的变化满族妇女穿旗袍孙中山和中山装 长衫20世纪20年代旗袍的样式 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西装 禁缠足 倡女权改称谓 废跪拜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辛亥革命的冲击想一想课后探究 请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内容,分小组办一份历史小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大众传媒的影响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火车、轮船的出现
电报、电话的使用照相和电影传入
中文报纸的出现剪辨、易服、废缠足
改称谓、废跪拜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 京广铁路2、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新华日报》 B.《民报》
C.《申报》 D.《万国公报》
AC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中华书局 B. 三联书社
C.商务印书馆 D.《文汇报》馆C4、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中山装开始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D5、民国时期社交礼仪上握手、鞠躬逐渐取代跪拜礼,称呼用“先生”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传统礼仪已经过时
B、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
C、流行语汇不断发展
D、辛亥革命取得胜利B课件20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