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20: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1.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建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甲、乙两种款式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分别为5.5英寸和5.4英寸,纵横比分别为2:1和16:9,哪款手机的屏幕面积更大?(1英寸≈2.54 cm)
长宽比
甲、乙两种款式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分别为5.5英寸和5.4英寸,纵横比分别为2:1和16:9,哪款手机的屏幕面积更大?(1英寸≈2.54 cm)
长宽比
分析:1. 若将屏幕视为矩形,长、_____、_______的关系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对角线

甲、乙两种款式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分别为5.5英寸和5.4英寸,纵横比分别为2:1和16:9,哪款手机的屏幕面积更大?(1英寸≈2.54 cm)
长宽比
2. 对于甲手机:设宽为 x 英寸,则长为______英寸;
对于乙手机:设宽为9y英寸,则长为________英寸.
x
9y
2x
2x
16y
16y
甲、乙两种款式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分别为5.5英寸和5.4英寸,纵横比分别为2:1和16:9,哪款手机的屏幕面积更大?(1英寸≈2.54 cm)
解:设甲手机屏幕的长、宽分别为2x英寸,x英寸,乙手机屏幕的长、宽分别
为16y英寸,9y英寸.根据勾股定理,得
 甲:(2x)2+x2=5.52,解得x2=6.05,
屏幕面积:2x×x=2x2=2×6.05=12.1平方英寸;
乙: (16y)2+(9y)?=5.42,解得y2=????????.????????????????????,
屏幕面积:16y×9y=144y2=144×????????.????????????????????≈12.5平方英寸.
∵12.1<12.5
∴乙手机屏幕的面积更大.
?
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
抽象出几何图形
确定所求线段在直角三角形中
代数求解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
例1 《九章算术》中有一个“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x
10-x
3

B
C
A
例1 《九章算术》中有一个“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解:如图,竹子在点B处折断,竹梢点A着地,
△ABC是直角三角形.
设BC的长为x尺,则AB的长为(10-x)尺.
由勾股定理,得 x2+32=(10-x)2.
解得 x=4.55.
答:折断处离地面4.55尺.
x
10-x
3

B
C
A
1. 如图,某校校庆时,从教学楼楼顶的点A处向围墙上的点对B处拉彩旗.已知点B和教学楼的水平距离为16m,教学楼高15m,围墙BC高3m,问至少需要多长的彩旗带?
E
D
解:如图,过点B作BE⊥AD于点E,
由题意,得BE=16m,AD=15m,BC=3m,
∴ED=BC=3m,AE=AD-ED=15-3 =12m,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AE2+BE2=162+122=400,
∴AB=20m.
答:至少需要20m长的彩旗带.
16m
15m
3m
2. 如图,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梯子斜靠在与地面垂直(垂足为O)的墙上.当梯子位于AB位置时,AO=2.4 m,BO=1.8m.如果梯子顶端要下降0.4m(即AC=0.4m),那么梯子的底端B应向右滑动多少米?
解:在Rt△ABO中,
∵AB2=AO2+BO2=2.42+1.82=9.0,
∴AB=3m,
∴CD=AB=3m,
在Rt△CDO中,
∵CO=AO-AC=2.4-0.4=2(m),
∴OD2=CD2-CO2=32-22=5,
∴OD=????≈2.236(m),
∴BD=OD-OB≈2.236-1.8=0.436≈0.4(m).
答:梯子的底端B应向右滑动约0.4米.
?
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原文是: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译为: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解:设芦苇长AB=x尺,则水深BC=(x-1)尺,
由题意得 (x-1)2+52=x2,
解得 x=13
即AB=13尺,BC=12尺.
答:水的深度为12尺,这根芦苇的长度为13尺.

B
C
A
1尺
5尺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构造直角三角形;
3.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写出答案.
2.设出未知数;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第2课时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代数推理,理解如何用代数方法证明几何结论.
2.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
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怎样测量跳远成绩?为什么这样测量?
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A
例1 证明:
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分析:1. 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条件
结论
2. 依据命题条件,怎么画出能体现这些条件的图形?



A
l

Q
Q
P
3. 当Q移动时,△PAQ始终是什么三角形?
4.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满足什么关系?
怎样比较两边的长短?
例1 证明:
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证明:∵PA⊥l,
∴△APQ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PQ2=PA2+AQ?.
∵AQ>0,
∴PQ2=PA2+AQ?>PA2.
∴PA<PQ.
已知:如图,点P在直线l外,PA⊥l,垂足为A,Q为直线l上不同于点A的任意一点.
求证:PA<PQ.
A
l

Q
P
例2 如图,CD为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设CD=h,AD=m,DB=n.求证:h2=mn.

C
A
B
D

h
m
n
分析:1. h,m,n在哪些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满足什么关系?
2. AC,BC又在哪个三角形中?之间有什么关系?
证明:在Rt△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2=h2+m2.
在Rt△D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C?=h2+n2.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2+BC2=AB?.
∵AB=m+n,
∴h2+m2+h2+n2=(m+n)?.
2h2+m2+n2=m2+n2+2mn.
∴h2=mn.
例2 如图,CD为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设CD=h,AD=m,DB=n.求证:h2=mn.

C
A
B
D

h
m
n
如图,在数轴上点B表示????,点C表示????……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吗?试写出a99的值.
?
a1
1
1
1
1
1
1
a2
a3
a4
a5
0
A
-1
C
D
B
A5
A4
A3
A2
A1
E
解:如图所示,在数
轴上的点E表示????.
由图中的规律可知,
a99=????????????=10.
?
????
?
????
?
????
?
????
?
????
?
探究
1. 长度分别为????,????,????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吗?
如果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
解:∵????≈1.73,????≈2.24,????≈2.83,
∴????+????>????,
∴ 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2+(????)2=3+5=8,(????)2=8,
∴(????)2+(????)2=(????)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根据边长如何
判断三角形形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
∴AB=a,BD=????????BC=????????a,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AD⊥BC,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2=AB?-BD2=a?-????????????2=????????a?,
∴AD=????????????????.
?
2. 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一条中线的长.
C
A
B
D
3. 如图,在△ABC中,∠C=90°,AC=2,BC=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DE,与△ABC位于AB的同侧,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C
A
B
D
E

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AC?+BC2=2?+42=20,
∴S正方形ABDE=AB2=20,
S△ABC=????????×AC×BC=????????×2×4=4,
∴S阴影=S正方形ABDE-S△ABC=20-4=16.
?
求出平方即可.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用代数方法证明几何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断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