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牛 汉我的第一本书学习目标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围绕“我的第一本书”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和事?3、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聪明好学父亲:
我:
弄不成:
乔元贞:
二黄毛:
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善良、勤奋、调皮勇敢、带点傻气忠厚、没本事问书---补书---送书---读书本文的线索:第一本书父亲我亲情乔元贞我弄不成友情师生之情第一本书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 ”的书。梳理内容主体: ①
②结尾:“我”的结论: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还回忆了念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
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人不能忘本!开头主体结尾(1-2)从一位诗人来访,
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3、“课文的结构”
“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苦难的生活
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以及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人间的温暖与友情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
课文讲解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5、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指的是什么?
“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
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善良、淳朴。
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7、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8、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 9、文中第12段补叙自己“上学”“上书房”的快乐,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描写了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是儿童时代难得的快乐与童趣 ——孩子的童趣与快乐
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
——人间的温暖 10、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展开了哪三方面的联想?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 父子之情 同学、朋友之情 人与狗的默契、情趣三方面联想的。“没有幽默”“荒寒”“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苦难的生活、心酸的感觉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父亲对我的爱与理解孩子的童趣与快乐
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我的第一本书——我的人生第一课!1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研读体会1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双关”的修辞。“本”是指课本,既指“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这本书既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成长的第一站,是他
人生的起点与知识的源泉。作者一生的品格由此奠基,他从此
学会了同情弱者,感悟人生。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拓展延伸 反思总结 感悟升华 知识改变命运
珍惜好的环境条件,勤奋学习 3、苦难也是一种人生财富。 2、生活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人生感悟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
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
学习的艰难
人生际遇的差别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书籍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恒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作业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教学目标 】
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请你谈谈当时你读第一本书的感受。
2.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
父亲: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我:善良、勤奋、调皮
弄不成:忠厚、没本事
乔元贞:聪明好学
二黄毛:勇敢、带点傻气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
“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5、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指的是什么?“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善良、淳朴。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7、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8、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
9、文中第12段补叙自己“上学”“上书房”的快乐,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描写了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是儿童时代难得的快乐与童趣 ——孩子的童趣与快乐。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人间的温暖。
10、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展开了哪三方面的联想?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 父子之情 同学、朋友之情 人与狗的默契、情趣三方面联想的。
1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没有幽默”“荒寒”—— 苦难的生活、心酸的感觉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父亲对我的爱与理解,孩子的童趣与快乐,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
我的第一本书——我的人生第一课!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2.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3.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4.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七、布置作业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