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一、语文学科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文章关键信息,把握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
品味文章平实而富有感染力、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探究“探界者”的多重含义,理解钟扬生命价值的广度与深度,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钟扬将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科学理想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所展现的人格魅力,获得审美体验。
体会文章在平凡叙述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崇高美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悟以钟扬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无私奉献、薪火相传的精神品格,理解其时代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钟扬的主要事迹,概括其多重身份和核心精神品质。
2.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探界者”的丰富内涵(科学探索、生命高度、教育传承、民族希望)。
2.感受并理解钟扬将个人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生境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一些人,他们的目光总是投向人类未知的疆域,他们的脚步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是领域的开拓者,是边界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卓越的“探界者”——钟扬。他的一生,仿佛在进行一场永不停歇的探索之旅。他究竟探索了哪些领域?他的探索带来了怎样的价值?让我们走进课文《探界者钟扬》,一起去寻找答案,感受这位科学家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人物简介: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文体知识
1、人物通讯
定义: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2、常见写法: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性格特征
②通过细节、人物心理展示内心世界
③通过矛盾冲突提升人物思想境界
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
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活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
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
本篇通讯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
人生阶段 与“种子”的关系 关键词 优秀品质
英雄少年 为钟爱的植物学转换专业方向 不安分 洒脱率性、敢作敢为
种子达人 为研究种子扎根西藏 钟大胆 使命担当、勇敢执着
科学队长 为少年播撒科学教育的种子 愿意救人 重视教育、目光远大
接盘导师 为学生播撒学术和人生的种子 暖 担当关爱、善于育人
生命延续 以种子延续梦想 先锋者 敢为人先、牺牲忘我
活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英雄少年”
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
⑵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
⑶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
根据主要事迹,你认为钟扬有哪些身份?尝试用“他是……的……”句式概括。
(参考答案)他是不畏艰险、致力于保护国家战略植物资源的植物学家;他是热心科学普及、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的“科普达人”;他是慧眼识才、倾力培养学生的人才“教育专家”;他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英雄”(“先锋者”)。
文本研读,深入分析(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教师引导点拨)
探究一:品味细节,感知精神
1.文中后四个部分的哪些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或震撼?这些细节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示例答案)
“16年跋涉,50万公里里程……”“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约占西藏植物种类的1/5”……这些数字细节,体现了他长期坚持、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高原反应……多次濒临险境”,体现了他为科学事业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他的话语细节,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观和将个人价值融入事业追求的崇高境界。
“他热心帮助西藏大学教师申报项目……”体现了他无私扶助他人、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和高尚人格。
小结:《探界者钟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心选择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如一颗颗珍珠,串联起钟扬光辉的一生,使人物形象可感、可知、可敬、可学,完美地实现了人物通讯“用真实细节塑造时代楷模,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写作目的。
探究二:解析手法,体会匠心
分析矛盾冲突 探讨思想境界
巧妙利用矛盾冲突,在冲突中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高大(事件真实)
矛盾冲突——人物自身的矛盾
人物与人物的矛盾
人物与现实的矛盾
矛盾一 父亲的避嫌和钟扬的“不安分”
人物与人物的矛盾(父子):远大理想和积极行动 聪慧 有主见
矛盾二 无线电专业和植物学
人物自身的矛盾(专业和兴趣):勇敢选择,坚定目标,勤奋学习,为之奋斗终生
矛盾三 有限的生命和无尽的工作、希望
人物与现实的矛盾(有限和无限):最高境界——仁爱 勇敢 心系国家 奉献一切
生命有限,甘为先锋;时不我待,竭尽所能;
小结:如何突出人物形象
1.运用正面、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1)正面描写:引用人物自身语言;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行为;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引用母亲、妻子、同事、学生之言;对比衬托——例如:将钟扬对物质生活的极低要求(“一件几十元的牛仔裤”)与他事业上的巨大投入和贡献进行对比,突出其淡泊名利、专注事业的崇高品格;将他个人的生命短暂与他创造的永恒价值(种子库、培养的学生)进行对比,突出其生命价值的伟大和延续性。
2.通过矛盾冲突提升人物思想境界。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读一读。
1. 运用具体数字,凸显艰辛与执着
例句: “16年跋涉,50万公里里程……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
品味: “16年”是时间的长度,代表了他一生的坚守与奉献;“50万公里”是空间的广度,足以绕地球赤道十几圈,可见其跋涉之远、路途之艰;“4000多万颗”是成果的厚度,量化了他事业的巨大价值。这些冰冷的数字,因其背后所付出的热血与生命而变得滚烫,极具冲击力地表现了钟扬长期坚持、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2. 捕捉典型言行,彰显人格与境界
例句: “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品味: 这是钟扬自己的话。这句话格局宏大,将微小的“基因”、“种子”与“国家希望”、“万千苍生”相连,生动地体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深远眼光和深切的家国情怀。他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心怀天下,他的工作有了崇高的意义。
例句: “他 faded 地在拉萨挤公交、吃路边店,一身几十块的牛仔裤洗得发白。”
品味: “挤公交”、“吃路边店”、“几十块的牛仔裤”这些极其生活化的细节,与他科学家的身份、教授的头衔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地突出了他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专注于事业的崇高品格。人物的真实感和亲和力扑面而来。
3. 采用对比衬托,突出平凡中的伟大
例句: (他对自身极度“小气”)“一件几十元的牛仔裤”(却对事业和学生极度“大方”)“他自掏腰包给西藏大学教师申报项目……”
品味: 这种对己与对人、物质与事业的强烈对比,无需作者过多议论,人物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光辉形象就已深入人心。这种手法让报道更具说服力。
4. 巧用比喻象征,升华精神与价值
例句: (标题及文中多次点题)“探界者”
品味: “探界者”这个称呼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比喻。它不仅仅指钟扬作为植物学家探索自然世界的边界,更象征着他不断突破自我极限、跨越学科领域、为民族探索未来边界的开拓者精神。这个比喻使人物形象更具高度和象征意义。
例句: (关于种子)“它们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战略资源,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品味: 将具体的“种子”比喻为抽象的“战略资源”和“希望”,深刻地揭示了钟扬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价值,升华了主题。
小结:这篇人物通讯的语言平实真切、凝练生动,于客观叙述中蕴含深沉的敬意与缅怀之情。它不像抒情散文那样辞藻华丽,而是通过大量运用具体可感的细节,让事实说话,让数字发声,使钟扬的形象真实、立体、丰满地站立起来。
文章标题是“探界者”,你认为钟扬“探”了哪些“界”?“探界者”这个称号有怎样的深意?
(参考答案)
探索科学之界:在植物学领域,不断探索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边界。
探索生命之界:不断挑战自我极限,拓展个人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探索教育之界:打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界限,积极投身科普,培养后备人才。
探索未来之界:为国家和人类未来储存希望(种子),探索民族发展的未来边界。
深意:“探界者”不仅指他在科学领域的探索,更指他不断突破自我、跨越领域、面向未来的开拓精神和人生姿态。这是一个充满动感和敬意的称号。
拓展讨论,升华认识
讨论:钟扬说:“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钟扬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有何意义?
(引导与参考)
理解:这句话体现了钟扬宏大的视野和深切的家国情怀。他将具体的科研工作(研究基因、收集种子)与国家命运、人类福祉紧密相连,看到了基础性、战略性研究的深远意义。这既是他的科学信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时代意义: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学习钟扬这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担当精神;学习他立足长远、甘于奉献的执着精神;学习他勇于探索、不断跨界创新的开拓精神。这对于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与作业
小结:钟扬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燃烧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什么是生命的最大价值。他探索的边界,不仅是地理的、科学的,更是生命的、精神的。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作业:
请以“我心中的探界者”为题,写一段文字。可以写钟扬带给你的启示,也可以写一位你身边(或你知道的)具有探索精神的人。
板书设计
探界者 —— 钟扬
一、事迹·身份
青藏采种 → 科学家(不畏艰险)
热心科普 → 科普达人(点燃梦想)
培养学生 → 教育家(甘为人梯)
生命不息 →时代英雄 (先锋者)
二、精神·品质
执着追求
勇于探索
胸怀家国
三、“探界”内涵
科学之界
教育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