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课堂检测
知识精练
新知梳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体系图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发声的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音叉振动时,邻近的空气随音叉振动,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________。
4.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___。
振动
声源
波
声波
回声
5.声音需要气体、________、固体等作为传播的________。在真空中,声音是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播的。
6.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________。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________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较________,气体中的声速较________。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________。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___m/s。
液体
介质
不能
声速
温度
大
小
大
340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例1 观察如图1所示的现象。
(1)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图1
振动
(2)图1-乙中,锣面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就停止发声了,这说明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图1
振动
(3)图1-丙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字母)。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A.使物体的振动变慢
B.延长物体的振动时间
C.将物体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图1
C
转换法
例2 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的声源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________的振动;
(2)蚱蜢“唱歌”:________的振动;
(3)笛声:__________的振动;
(4)古筝声:________的振动;
(5)鼓声:________的振动;
(6)北风呼呼声:________的振动。
声带
翅膀
空气柱
琴弦
鼓面
空气
知识点拨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表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实验中将不易直接观察、测量的量转换成易于观察、测量的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
例3 如图2-甲所示,叉股向左运动,压缩了左侧空气,这使得左侧空气变________,右侧空气变________;叉股向右运动,压缩了________侧空气,这使得右侧空气变密,左侧空气变稀疏。因此,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声音是一种________,不仅能被听见,而且通过示波器可以被“看见”。对比图2-乙、丙可知,不
同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
是________的。
图2
密
稀疏
右
波
不同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例4 如图3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1)如图3-甲,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敲击声,这说明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图3
固体
(2)如图3-乙,一位同学手握两块小石头放入水中敲击,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听到水中石头相互敲击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又能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
图3
固体
液体
(3)如图3-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可以听到铃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变强。这说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时,听到的铃声就会变弱,由此可推理得出真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图3
空气
不能
科学推理法
(4)由以上实验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________体、________体和________体中传播。
知识点拨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根据已知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对未知的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或预见,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科学推理法。
介质
固
液
气
知识点 声音传播的快慢
例5 请分析表中的声速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介质种类 空气 空气 空气 煤油 水 海水 铜 大理石 铁
温度/℃ 15 25 35 25 25 25 25 25 25
声速/(m·s-1) 340 346 352 1 324 1 497 1 531 3 750 3 810 5 200
大
(2)温度一定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从固体、液体、气体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不同
固体
气体
介质种类 空气 空气 空气 煤油 水 海水 铜 大理石 铁
温度/℃ 15 25 35 25 25 25 25 25 25
声速/(m·s-1) 340 346 352 1 324 1 497 1 531 3 750 3 810 5 200
(3)由以上分析可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介质种类
介质种类 空气 空气 空气 煤油 水 海水 铜 大理石 铁
温度/℃ 15 25 35 25 25 25 25 25 25
声速/(m·s-1) 340 346 352 1 324 1 497 1 531 3 750 3 810 5 200
(4)在常温情况下,在空心铁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过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水管”或“空气”)传过来的。所以发生地震被困在废墟中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使水管________发出声音,和直接呼救相比敲击水管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管
空气
振动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
知识点 回声
例6 小华站在山脚处对着高山呼喊,经过5 s听到回声。小华听到的回声是声音遇到高山时被________回来形成的。请通过计算求出小华与高山之间的距离。(声速为340 m/s)
反射
解: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小华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即t= ×5 s=2.5 s
小华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s=vt=340 m/s×2.5 s=850 m
知识点拨 1.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当声速为340 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________m),人耳才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否则只会加强原声,如在室内讲话听起来比在室外响亮。
2.如右图所示,在回声测距问题中,假设发声体静止,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为s,从发声体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t,则 s=v声× t。
17
知识点 人怎样听见声音
例7 图4是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的声音顺着________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________。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知识点拨 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声源→介质(空气)→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外耳道
振动
听神经
图4
1.(知识点1)文艺晚会上,学校合唱团演唱了歌曲《保卫黄河》。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分别是由________、马的声带和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均选填“空气”或“水”)
空气
水
2. (知识点1、2)如图5所示的“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骨笛在演奏时发出的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内空气柱________产生的,并以________的形式传入听众的耳中。
图5
振动
波
3.(知识点3)航天员在月球上漫步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
A.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声音的传播速度慢
C.月球上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D.以上都不对
A
4.(知识点4)声速不仅跟介质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________有关。《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________(选填“快”或“慢”)。
温度
快
5.(知识点3、5)在搜寻失事飞机的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6),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图6
液体
9
6.(知识点6)声波在人耳中的传播顺序是 (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C.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大脑
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听神经
B
回声
>
>
波(共21张PPT)
课堂检测
知识精练
新知梳理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1.回音壁是一道圆形的围墙,墙面十分光滑,声音就可以多次________形成多次回音。
2.声音从三音石发出,声音经东、西配殿与回音壁墙面的反射,均能回到圆心,由于反射距离不同,所以能听到________次回声,故此石被称为________。
3.同一个声音传到人双耳的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特征会有微小的差别,因此人们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反射
三
三音石
时间
强弱
4.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Hz。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把振动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_。
5.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也可以传递________。
6.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听觉有损害的声音都是________。
7.控制噪声、减小噪声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20~20 000
超声(波)
次声(波)
信息
能量
噪声
消声
吸声
隔声
知识点 声音与建筑
例1 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人站在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
A.声速随温度改变
B.声音的反射
C.回声能够增强原声
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
B
知识点 超声与次声
例2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600次。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飞行的________,是因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为________Hz到________Hz,它的翅膀振动发出的波属于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蝴蝶
20
20 000
次声波
例3 如图1所示,自动泊车系统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辆周围的环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这种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人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平均传播速度为340 m/s,本次测量中,传感器0.02 s后接收到回波,则障碍物距离车辆大约为________m。
图1
信息
不能
3.4
例4 如图2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__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20 Hz的次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次声武器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的特点。你认为次声武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常伴随有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
因此用它可以监测自然灾害,这利用了声音能够传
递________的特点。
图2
低于
能量
不能
次声波
信息
知识点拨
声音的分类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次声波 确定火箭发射和着陆的地点;判断核爆炸的时间和地点等;“水母耳”风暴预测仪预测风暴;监测火山和地震活动等 制造次声武器
人能听见的声音 人们之间的交流谈话;听音乐放松心情 雪山里大喊引起雪崩;响度过大的声音会损伤鼓膜
超声波 超声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通信、超声波定位;超声波测速;超声诊断;超声工业检测与控制;倒车雷达 工业超声处理加工(清洗、焊接、钻孔、粉碎);超声处理种子
图3
知识点 噪声及其控制
例5 图3所示为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看,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此时声源在做____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振动。晚上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健身方式,但优美的舞曲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此时的舞曲声对居民来说是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乙
无规则
噪声
知识点拨
例6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采用消声措施以控制噪声的是 ( )
A.高架桥两旁修建隔音板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飞机引导员戴耳罩
D.路边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
知识点拨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为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因此控制噪声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按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类,主要在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知识点1)在建造录音棚时,为了减少回声对录音效果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________,因此录音棚内的墙面要选用____________(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反射
柔软多孔
2.(知识点2)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 m/s的声音
A
3.(知识点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4.(知识点3)图4是某公园安装的噪声检测装置,该装置显示的数字表示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其单位是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该装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图4
响度
dB
不能
5.(知识点3)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和在高架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上述三个例子对应的减小噪声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均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隔声
消声
吸声(共21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课堂检测
知识精练
新知梳理
2.3 响度与音色
知识体系图
课标要求 了解声音的特性。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又叫做________)。
2.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________。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还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__。
3.用波形比较振幅: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振幅________,响度________;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幅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
响度
音量
振幅
大
距离声源的远近
小
小
小
大
大
4.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它的符号是________。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________dB。
5.音色也叫________,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等因素决定的。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
7.通过激发管内__________的振动来产生声音的乐器,如笛子、唢呐、小号、单簧管等,被称为管乐器。通过摩擦或弹拨________来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二胡、竖琴、吉他、小提琴等,被称为弦乐器。
分贝
dB
0
音品
材料
结构
发声方式
音调
响度
音色
空气柱
琴弦
知识点 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例1 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某同学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先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分别轻敲和重敲鼓面,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实验发现,声音越响,鼓面上小纸屑的跳动幅度越大,这说明鼓声的响度由________决定,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振幅
图1
振幅
大
(2)小纸屑的跳动幅度直观地反映了鼓面的振动幅度,这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实验时,发现让鼓发出同样大小的声音,在距离鼓近时听到的鼓声大,在距离鼓远时听到的鼓声小,这说明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转换法
距离声源的远近
知识点 音色
例2 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速度
C.响度
D.音色
D
例3 “男低音歌手引吭高歌”这里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高”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于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音调
响度
音色
知识点拨 声音三特性的对比: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频率高则音调高 频率低则音调低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不同时,音色一般不同
日常用 语表述 声音的“粗细”“低沉”“清脆”“高音”“低音”等 声音的“大小”“洪亮”“震耳欲聋”“高唱”等 “闻其声知其人”“区分乐器”“模仿说话”等都是利用音色
知识点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性
例4 图2是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音色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A
图2
知识点拨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方法 比较波的疏密 比较波的高低 比较波的形状
示例
1.(知识点1、2)如图3所示的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之一。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古筝的同一根弦,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
A.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C
图3
2. (知识点1、2)蛇年春节晚会精彩纷呈,《金蛇序曲》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C
3.(知识点1、2)如图4所示的琵琶是我国常见的民族乐器之一。下列关于琵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琵琶的音色与其材料、结构无关
B.弹琵琶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琴弦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
的音调越高
D.弹琵琶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
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图4
4.(知识点3)图5是同一示波器上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可知:两种声音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音色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5
不同
相同
相同
响度
音色(共26张PPT)
课堂检测
知识精练
新知梳理
2.2 音调
知识体系图
课标要求 了解声音的特性。
1.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如果声源每秒振动10次,它的频率就是________。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__。
频率
f
赫兹
赫
Hz
10 Hz
音调
高
低
3.用波形图比较频率时,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少,频率________,音调________;振动次数多,频率________,音调________。
4.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有关系。弦越短、越细、越紧,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________。
低
低
高
高
长短
粗细
张紧程度
高
知识点 音调
例1 如图1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度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图1
钢尺伸出桌面的 长度/cm 5 10 15
钢尺振动的快慢 很快 较快 很慢
音调高低 很高 较高 很低
相同
由实验结果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________(即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
图1
钢尺伸出桌面的 长度/cm 5 10 15
钢尺振动的快慢 很快 较快 很慢
音调高低 很高 较高 很低
慢
低
频率
例2 蚊子1 min内可振翅约36 000次,蝴蝶20 s内可振翅120次,则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Hz,音调较高的是________(选填“蚊子”或“蝴蝶”)翅膀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知识点拨
600
6
蚊子
知识点 用波形图比较频率
例3 图2是甲、乙两个音叉及其振动相同时间时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振动的频率高
B.乙发声的音调高
C.甲、乙每秒振动的次数相同
D.无法判断哪个音叉振动的频率高
A
图2
知识点拨
知识点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例4 小明在观察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图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粗细/mm 0.5 0.2 0.5 0.5
枕木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4 4 3 3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__________。
(2)实验中,保持枕木A不动,移动枕木B是为了改变钢丝发声部分的________。
图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粗细/mm 0.5 0.2 0.5 0.5
枕木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4 4 3 3
张紧程度
长度
(3)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2次实验中发声的音调高,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弦越________,音调越高。
图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粗细/mm 0.5 0.2 0.5 0.5
枕木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4 4 3 3
粗细
弦的长度和张紧程度
细
(4)第1、3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___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中发声的音调高,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______。
图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粗细/mm 0.5 0.2 0.5 0.5
枕木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4 4 3 3
张紧程度
弦的粗细和长度
高
(5)第3、4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4次实验中发声的音调高,则小明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粗细/mm 0.5 0.2 0.5 0.5
枕木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4 4 3 3
长度
当弦的长度和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
例5 小红同学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图4所示的“水瓶琴”。
(1)拿一根筷子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__________(选填“瓶和水”或“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少,发声体就越________(选填“容易”或“难”)振动,振动的频率就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图4
瓶和水
容易
高
高
(2)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__________(选填“瓶和水”或“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知识点拨
空气柱
多
1. (知识点1)如图5所示,某同学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因为________而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若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图5
振动
空气
高
2.(知识点1)小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150 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次。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 min内振动了18 000次,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_______Hz。
150
300
3.(知识点2)下列波形图对应的声音中,音调最低的是 ( )
C
4.(知识点3)图6为我国晋代画家顾恺之所绘《斫(zhuó)琴图》的局部,其展示了古代乐师调整琴弦长度的情景。调整琴弦的长度,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将琴弦拧紧时,声音的上述特性会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图6
音调
变高
5. (知识点3)图7是四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同一部位,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则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C
图7
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