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科试卷
答题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校对:高三物理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 分,全部选对的得 6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下列说法中与物理学史实不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而来的,属于理想实验,是不能直接用
实验来验证的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面上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参考系是地面
B.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C.北京时间 2019 年 6 月 5 日 12:06,我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暨“一
箭七星”圆满成功,这里的 12:06 是指时间间隔
x
D.平均速度v = ,当 t 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 t时刻的瞬时速度
t
3.如图(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
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 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 O点
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 dOe,bOg均成 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 O
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 F,则这时网绳 dOe中的张力大小为( )
F F +mg
A.F B. C.F+mg D.
2 2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
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从开始刹车起运动过程中的
位移(单位:m)与时间(单位:s)的关系式为 x = 30t 2.5t2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刹车过程中最后 1s 内的位移大小是 5m
B.刹车过程中在相邻 1s 内的位移差的绝对值为 5m
C.从刹车开始计时,8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80m
D.从刹车开始计时,前 1s 内和前 2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1:9
5.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为某物
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m / s2
B.甲图中,t=3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8m/s
C.乙图中,0 到 x1段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D.乙图中,0 到 x1段运动时间小于 x1到 2x1段运动时间
6.如图甲所示,A、B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并不黏合,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A、B的质量分
别为 2kg和 3kg。从 t = 0时刻开始,水平推力
FA 和水平拉力 FB分别作用于 A、B上,FA 、 FB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物体 A一直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 t =1.5s 时刻,A、B所受的合力相同
C. t = 2s时刻,A、B恰好分离
D. t = 2.5s时刻,B的加速度大小为2m / s2
7.小王和小张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在一条小河中进行实验验证。两人从一侧河岸的同
一地点各自以大小恒定的速度向河对岸游去,小王以最短时间渡河,小张以最短距离渡河,结
果两人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若小王和小张渡河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1:2,则小王和小张
在静水中游泳的速度的比值为( )
A.1:2 B. 2 :1 C.1: 2 D.2:1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
8.如图所示,一辆遥控车(可视为质点)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重物,开始时,
遥控车在滑轮的正下方。遥控车沿水平面向左以速度 v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绳子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刻重物的速度为 vcosθ
B.t时刻重物的速度为 vsinθ
C.t时间内重物匀速上升
D.t时间内重物所受绳子的拉力总大于自身的重力
9.如图所示,一半圆柱形光滑管水平固定在地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心为O的半圆。可视为质
点的小球A 、B 中间用轻杆连接后放置在管内,初始时两球保持静止, AO、BO与水平方向
的夹角分别为30 和60 。对小球A 施加始终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 ,使B 缓慢移动到与圆心
等高处。已知A 球的质量为m,两球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重力加速度为 g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3
A.初始时轻杆中的弹力大小为 mg
2
B.移动过程,管壁对B 支持力的最大值为 6mg
C.移动过程,轻杆对B 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D.最终静止时力F 的大小为 3mg
10.水平传送带以 10m/s的初速度顺时针匀减速转动,其 v-t图像如图甲所示,将一物块无初
速度放在传送带左端,如图乙所
5
示,当 t = s时,物块的速度与传
3
送带速度相同。取重力加速度为
g =10m/s2 ,则( )
A.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
B.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C.5.5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发生了变化
25
D.2.5s内,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划痕为 m
3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 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
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
机的位置为初位置)。
钩码个数 n 1 2 3 4 5 6
手机位移 x/cm 0.98 2.02 3.01 3.98 5.01 5.99
(1)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
竖直线上
B.在坐标纸图中描点作出 n-x图像,如图乙所示
C.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 x
D.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E.改变钩码个数 n,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 x,数据如表格所示
(2)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 50g,重力加速度取 g=10m/s2,由图像乙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 N/m。
(3)实验中未考虑手机所受重力使弹簧伸长,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
或“无”)影响。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
12.两实验小组分别作“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A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实验,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拉力传感器可直接
显示所受拉力的大小.做实验时,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 .
A.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使小车能自由匀速滑动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
C.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2)B组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
①在正确、规范的操作中,打出一条如下图所示的纸带,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
有画出来,纸带上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打第 4个计
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4= m /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 2= m /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平衡了摩擦力后,在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里加砂,直到砂的质量最终
1
达到 M.测出每次加砂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 F 和小车的加速度 a,作 a-F 的图象.下列图线
3
正确的是 .
13.(12分)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 AB 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个
半径R = 5cm、质量m = 20kg的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恰好能匀速滑下,已知
两木棍间距d = 8cm,与水平面的夹角 = 37 (sin37°= 0.6,cos37°= 0.8,
g 取10m / s2 )。求:
(1)两根直木棍对水泥圆筒弹力的合力及摩擦力的合力的大小;
(2)每根直木棍与水泥桶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每根直木棍与水泥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375,则要让水泥圆筒能静
止在直木棍上,两木棍间距应满足什么条件?(最大静摩擦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
14.(10分)2024 年 11 月珠海航展中,我国多款无人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航展中甲、
乙两款无人机沿着同一直线同向飞行,展示“空中停车”性能(即无人机减速到 0 并悬停在空
中)。 t = 0时刻无人机甲在无人机乙前方 x0 =15m处做“空中停车”测试,无人机甲的初速度
v1 =18m/s
2
,加速度大小a1 = 2m/s ,同时无人机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a = 4m/s22 。为了避免与前方的无人机甲相撞,无人机乙加速 4s 后开始以大小为 a3的加速度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无人机乙加速过程中,求无人机甲的位移 x1;
(2)无人机乙加速过程中,求无人机甲和乙的最大距离 xm;
15.(18分)如图所示,一倾角 = 37 的足够长斜面体固定于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
M =1kg的木板, t = 0时刻另一质量为m =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 =14m/s从木
板下端沿斜面体向上冲上木板,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沿斜面体向上的拉力F =18N,使木板从
静止开始运动。当 t =1s时撤去拉力 F,全程木块没从模板上段冲出。已知木板和木块间动摩
擦因数 1 = 0.25,木板和斜面体间动摩擦因数 2 = 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
10m/s2 , sin37°= 0.6,求:
(1)木块和木板速度相等之前各自的加速度的大小;
(2)木板从开始运动至到达最高点所经历的时间 t;
(3)木板至少为多长?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aQAUogggQBBAABhCUwWoCAIQkAGCAQoGwAAQoAABy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