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5:1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准确理解诗中关键词语含义;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节奏、气势与情感变化。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探究 “梦境” 的多重含义,培养批判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通过创作表达对 “诗仙” 气质的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李白 “诗仙” 内涵及其体现的中国文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品读,揣摩感受李白“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读出“天姥山”的高大峻伟,通过“梦”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质疑、探讨,师生共同探究梦游的形式与主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说的是谁?(学生答:李白)对,就是被称为 “诗仙” 的李白。这个称号我们耳熟能详,但你是否思考过:“仙” 在哪里?为何是 “诗仙”?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反复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声律与文字中,一起解开这个谜题。
(板书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播放轻缓的山水意境配乐,教师范读全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浪漫基调。)
二、梦前:追寻与蓄势
1. 解题明意,初读定调
师:从题目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梳理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含义)
师:结合题目理解,我们先来齐读 “梦前” 部分(“海客谈瀛洲” 至 “对此欲倒东南倾”),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试着读出李白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字音与节奏,如 “瀛洲”“天姥”“剡溪” 的读音,“势拔五岳掩赤城” 一句需重读 “拔”“掩”,凸显山势的豪迈。)
2. 词句攻关,精读释疑
学生提出 “梦前” 部分字词疑问(如 “信”“拔”“倒” 等),师生运用语境推断、旧知迁移等方法共同解决。
师:理解了关键词,我们再来齐读“梦前” 诗句,读完后说说这句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天姥山的特点,试着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重读诗句。
(示例:小组读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出 “横”“拔”“掩” 突出山势雄伟,重读这三个字,读出压迫感与壮阔感。)
3. 品析 “山势”,悟读情韵
师:结合刚才的朗读,我们能感受到诗句中天姥山的磅礴气势,但真实的天姥山并不雄伟。李白为何要如此夸张?
(引入王思任《天姥》质疑材料及翻译,学生默读材料后思考)
师:请大家自由诵读“梦前” 最后两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试着用轻柔的语调读出 “飞度镜湖” 的轻盈,用略带急切的语气读出李白对 “梦游” 的向往 —— 这份向往,正是他用夸张笔墨写山的原因啊!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山是李白心中向往的非凡之境,夸张的笔墨源于其吞吐天地的博大胸襟。
(板书:浪漫笔法 —— 博大胸襟;学生再次齐读 “梦前” 全段,融合字词理解与情感体悟,读出 “蓄势待发” 的节奏。)
三、梦中:探幽与析梦
1. 漫步梦境,寻读奇景
学生默读 “梦中” 部分(“湖月照我影” 至 “仙之人兮列如麻”),圈画最奇幻的景致(如渌水清猿、海日天鸡、迷花倚石、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
师:请找到你圈画的景致对应的诗句,单独朗读这句诗,用语气、语速的变化展现景致特点 —— 比如 “渌水荡漾清猿啼” 读得舒缓优美,“熊咆龙吟殷岩泉” 读得铿锵有力。
(学生逐一展示朗读,教师点评:通过 “吟”“啼” 等字的轻读,凸显山水之灵;通过 “咆”“吟”“殷” 的重读,凸显山景之壮。)
2. 批注赏析,品读意境
学生结合圈画的景致,从语言、手法、意境角度撰写批注,小组内交流。
师:请每组推选 1-2 则优秀批注,先诵读对应的诗句,再朗读批注内容,最后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通过朗读体现批注中的 “意境” 的。
(示例:学生读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批注 “以天地为衣、风云为马,尽显仙境的自由壮阔”,朗读时语调上扬、节奏轻快,读出 “仙人降临” 的灵动与豪迈。)
3. 探究 “梦魂”,辩读深意
核心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梦?你的依据是什么?(美梦?噩梦?悲梦?……)
小组讨论 5 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发言前先诵读能支撑观点的诗句,再阐述理由。
(示例:认为是 “美梦” 的小组,诵读 “仙之人兮列如麻”,说明诗句展现的仙人盛会充满欢乐;认为含 “悲意” 的小组,诵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指出 “惊起”“长嗟” 暗含梦醒的失落。)
师:结合大家的解读,我们再来听一段配乐朗诵(播放 “梦中” 部分音频),边听边思考:这段梦境的 “奇”,还藏着李白怎样的心情?
(引入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片段:“此诗之奇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 —— 既可能是李白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其精神迷惘失意的写照,还暗含对长安三年仕途的嗟叹,故而能带来丰富印象与多维联想。”
学生齐读片段后,再次齐读 “梦中” 全段,用起伏的语调读出梦境的 “奇幻” 与 “多变”,暗含复杂心绪。)
明确:梦境的光怪陆离,正是李白复杂内心世界 —— 对仙境的向往、对现实的失意、对人生的迷惘 —— 的投射。
(板书:奇幻梦境 —— 复杂心绪)
四、小结与过渡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 “初读、精读、悟读、寻读”,跟随李白由 “梦前” 的满怀期待,步入 “梦中” 的奇幻旅程。他借夸张想象塑造心中之山,借光怪陆离的梦境抒写心中之情。那么,梦醒之后的李白又将走向何方?他对我们倾吐了怎样的心声?下节课,我们将通过 “诵读悟情”,走进 “梦后”,直面诗眼,并深入品味 “诗仙” 的完整内涵。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师:上节课我们沉浸在李白瑰丽的梦境中,感受到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先一起齐诵 “梦中” 部分,重温那场奇幻之旅(学生齐读,教师提示:读出梦境由 “奇” 转 “惊” 的节奏变化)。然而,再奇幻的梦也有醒来之时。梦醒之后,是沉溺于虚幻,还是回归现实?让我们一起品味 “梦后” 的余音。
二、梦后:顿悟与宣言
1. 定位诗眼,速读明志
学生自由朗读 “梦后” 部分(“惟觉时之枕席” 至 “使我不得开心颜”),思考:哪两句诗最能概括李白梦醒后的选择和态度?
(学生找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教师引导:这句诗是全诗的 “诗眼”,速读时可稍作停顿,突出其 “宣言” 的分量。)
2. 深析诗眼,品读精神
含义解读:结合注释理解 “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字面义。
背景深入:补充李白长安三年经历,理解 “事权贵” 的具体指向及其 “不得开心颜” 的缘由。
师:了解了背景,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梦后” 部分 —— 男生读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读出梦醒后的怅然;女生读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读出对世事的淡然;全班齐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出不妥协的傲气。
(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齐读 “诗眼” 时,你是如何通过语气体现 “傲岸不屈” 的?—— 引导学生说出 “重音落在‘安能’‘不得’,语调上扬,充满坚定感”。)
明确:这句宣言展现了李白傲岸不屈、坚守人格尊严的精神品格。(板书:傲岸不屈 —— 宣言)
3. 回味诵读,升华情感
师:“诗眼” 是李白精神的呐喊,让我们全体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李白,带着对他精神的理解,饱含感情地齐读 “梦后” 全段,把这份 “不事权贵” 的自由魂,通过声音传递出来!
(学生配乐齐读,教师在旁轻打节拍,引导节奏由缓到急,最后在 “不得开心颜” 处戛然而止,凸显力量感。)
三、升华:品味 “诗仙” 内涵
1. 笔墨见风骨,赏读 “仙韵”
师:李白的风采不仅流淌于诗句,也凝聚于笔墨。请看大屏幕(展示《上阳台帖》),其笔法奔放、浑然天成,与其诗歌的浪漫飘逸高度统一。让我们一起齐读帖中 “太白” 二字对应的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感受 “字” 与 “诗” 中的 “仙” 气。
(板书:笔墨天成;学生齐读诗句,体会书法与诗歌的气质共鸣。)
2. 余音识仙魂,悟读 “仙心”
【过渡语】“诗仙” 之名,不仅源于其诗、其字,更源于其用诗歌创造 “不朽” 的力量。古人早已洞悉这一点。
呈现王思任评语:“山灵有力,夤缘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
师:请大家先默读评语及译文,思考:李白为何能让 “天姥山与天台争伯仲”?(学生答:因 “梦” 与 “吟”,即浪漫的诗歌创作)
师:让我们齐读评语,再齐读 “梦中”“霓为衣兮风为马” 至 “仙之人兮列如麻”,感受这份 “以诗造境” 的创造力 —— 这便是 “诗仙” 的影响力!
(板书:诗成不朽)
四、创作与延伸
1. 我手写我 “仙”,读写结合
师:通过两节课的诵读与品读,你心中的 “诗仙” 是什么模样?请结合本诗的意象、诗句、手法或精神,撰写一段 “颁奖词”(50 字左右)或提炼 3-4 个关键特征词。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示例:“以梦为马,驰骋于天姥仙境;以诗为刃,斩断那权贵羁绊。李白,用浪漫笔墨书写自由,用傲岸脊梁撑起‘诗仙’风骨。”)
2. 分享展示,诵写相融
学生分享作品,分享前先诵读一句最能体现 “诗仙” 内涵的诗句,再展示自己的创作。
(示例:学生诵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拓展诗句),再展示特征词:“梦游天姥的幻想家 / 不事权贵的自由魂 / 笔墨天成的诗人”。)
五、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每日诵读全诗 1 遍,重点体会 “梦前 - 梦中 - 梦后” 的节奏变化,下周进行班级 “诗歌朗诵会”。
拓展作业(二选一):
a. 比较阅读:对比朗读《行路难》与本诗,分析两首诗在节奏、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撰写 200 字短评。
b. 创意写作:以 “李白,我想对你说” 为题,写一段文字(300 字左右),并选择其中最想对李白说的一句话,用 “诗仙” 式的豪迈语气诵读录音,上传至班级群。
【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前:浪漫笔法 —— 博大胸襟
梦中:奇幻梦境 —— 复杂心绪
梦后:傲岸不屈 —— 宣言
升华:笔墨天成 诗成不朽
——“诗仙”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