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总结提升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总结提升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5: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总结提升
一条主线:走向近代        一个思想:人文主义
两个条件:文艺复兴(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物质条件)
两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五大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伦布、麦哲伦
五大殖民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
1.西欧封建社会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
项目 西欧封建社会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农业 生产经营方式 庄园 租地农场
经济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人身关系 附庸关系 雇佣关系
手工业 生产经营方式 个体手工业(个体劳动) 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合作)
经济性质 商品经济
人身关系 独立个体 雇佣关系
2.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相同点 背景 都受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影响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同点 开始 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
地位 发现“人”的时代 发现“世界”的时代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殖民活动
联系 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支持。②新航路开辟为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③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进一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1.(2024河北中考改编)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这一现象表明欧洲出现了 (  )
A.人文主义思潮
B.“君权神授”理论
C.封君封臣制度
D.罗马法学系统
2.(2024赤峰中考)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幅绘画作品(右图),其作者以他的好友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原型,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将人物表情描绘得含蓄、自然、淳朴而甜美,富有生命的活力。由此可知,该作品 (  )
A.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C.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D.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丰富情感
3.(2024临夏中考)《德国教育史》写道:“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文艺复兴的内容
C.文艺复兴的实质 D.文艺复兴的影响
4.(2024龙东地区中考)美洲的“发现”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 (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5.(2024绥化中考)世界上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正确的船队是 (  )
A.迪亚士的船队 B.哥伦布的船队
C.麦哲伦的船队 D.达·伽马的船队
6.(2024武汉中考)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来到亚洲,一方面让东南亚的香料有了更多的销路,另一方面让欧洲人的餐桌上增加了调味品。美洲大陆的发现,让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经过漫长的传播道路,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了中国。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
A.密切了世界联系
B.发展了近代自然科学
C.推动了教育普及
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7.(2024聊城中考改编)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文艺复兴的影响
C.奴隶制度的消亡 D.殖民争霸的加剧
8.(2024南充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 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影响。
材料三: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 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 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 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详解答案】
体验中考真题
1.A 解析:据“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思潮。A正确。故选A。
2.A 解析:据“其作者以他的好友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原型,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将人物表情描绘得含蓄、自然、淳朴而甜美,富有生命的活力”可知,此肖像画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自然、淳朴而甜美,富有生命的活力。该作品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
3.D 解析:据“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可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对宗教、思想与学术、社会制度的影响。故选D。
4.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带着三艘船只启程,最终发现了一片全新的大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故选A。
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故选C。
6.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故选A。
7.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种植园,属于三角贸易的范畴。故选A。
8.(1)朝代:西汉(或汉朝)。
人物:张骞。
商品:丝绸、漆器、瓷器、铁器等。
(2)它: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3)示例
观点: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了相关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应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