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上1.2物质的酸碱性 巩固提升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上1.2物质的酸碱性 巩固提升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5:32:5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九上1.2物质的酸碱性 巩固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碱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碱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2025·龙港模拟)人体皮肤为弱酸性,洗手液的pH越接近皮肤的pH对皮肤伤害越小。从这个角度考虑下列四款洗手液中对皮肤伤害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5九上·杭州期末)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胃液的pH为2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酸雨的pH为5.3
4.(2024九上·瑞安月考) 已经紫色石蕊在 PH=5.0~8.0之间为紫色,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变色、变红的是 (  )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稀橘汁 蒸馏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5.2 7.0 9.2 7.0 10.6 2.5
A.稀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稀橘汁 D.肥皂水、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5.(2025九上·衢州期末)小科发现几种写“密信”的方法:用无色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不见字迹,收到密信的人用特殊液体与之反应、显字。下列组合不能用来传密信的是 (  )
A.用白醋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B.用稀米汤写信,用碘酒显字
C.用石灰水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D.用酚酞试液写信,用纯碱溶液显字
6.(2025九上·绍兴竞赛)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7.(2025九下·衢州模拟)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  )
A. B.
C. D.
8.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盐酸 溶液 溶液 水 溶液 NaOH 溶液
pH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说明一定是碱溶液
C.pH=7说明一定是盐溶液
D.pH<7 说明一定是酸溶液
9.(2025九上·鄞州期末)秋季郊游时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只能吹走,切不可用手拍打它。因其体液呈强酸性,pH达到1~2,会引起人体急性皮炎。下列物质中,可及时涂抹用来减缓症状的是
A.柠檬汁(pH=2) B.食醋汁(pH=3)
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9)
10.(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正常情况下,由表格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体液 尿液 胆汁 血液 胰液 胃液
pH 4.7~8.4 7.1~7.3 7.35~7.4 7.5~8.0 0.9~1.5
A.人体的尿液不一定呈酸性
B.胆汁的碱性比血液弱
C.胰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D.大量饮水后胃液的 pH值会减小
11.(2025九上·上城期末)市面上有不同品牌的管道疏通剂,可以去除管道中油脂、毛发等物质,主要成分含有碱性溶解剂。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烧碱 B.碳酸氢钠 C.纯碱 D.氯化钠
12.(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弱 B.酸性变强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13.(2025九上·婺城期末)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曾用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呈现“奥运五环”。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右表。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A.氯化钠溶液 B.盐酸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碳酸钠溶液
14.(2017九上·杭州月考)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15.(2025九上·德清期末) 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向下列试剂中滴加自制甘蓝汁,现象记录在表中:
试 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 醋
显色情况 红 色 绿 色 蓝 色 红 色
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白醋中含有稀盐酸
B.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C.在肥皂水中加入甘蓝汁将显蓝色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二、填空题
16.用pH试纸测定,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的 pH是   ,在敞开的干净容器里放置2 天后,蒸馏水的pH将变   ,你认为引起蒸馏水 pH 改变的原因是   
17.(2021九上·湖州月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8.(2025九上·上城期末)许多植物的花、果实、茎、叶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都能变色,其中变色效果明显的有一种地衣植物——石蕊。人们从石蕊中提取蓝色粉末状的石蕊色素,制成了酸碱指示剂。
(1)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到盛有少量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均变为红色,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液体中均含有的微粒是   。
(2)石蕊试液能定性反映物质的酸碱性,如要进一步确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使用pH试纸。现要用pH 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性强弱,其操作步骤是:   ,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稀盐酸的 pH值。若实验开始前 pH 试纸是被水湿润的,则测定的稀盐酸pH值与真实值相比   。
19.(2025九下 钱塘模拟)人们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从直观感受到辩证关系的探索,大致历程如下:
(1)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属于   (选填“简单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或“酸碱质子理论”)。
(2)根据简单酸碱理论,有些盐会被定义为碱,请写出一例:   (用化学式表示)。
(3)已知NH4+,则根据题中信息和酸碱质子理论,NH3可属于   (选填“酸”或“碱”)。
20.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   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   7。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由此推测护发素的pH   7。(填“>”“<”或“=”)
21.(2024九上·杭州期中)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   (填“强”或“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pH测量值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
(2)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该反应的实质   。(微观解释)
22.(2024九上·杭州)小金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如下表:
液体 雨水 食盐水 厨房清洁剂 洁厕灵
pH 5.6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   (写名称),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   ;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pH试纸测定洁厕灵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2024九上·诸暨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酸B碱C盐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溶液。
②可能是NaCl溶液。
③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述类别不同:可能是   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Ⅰ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Ⅱ 另取样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实验结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4.(2024七上·诸暨期中)为探究植物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物酸,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
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
烘干后储存。

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
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适量的 。

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去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
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5.(2025·浙江模拟)某同学开展了“物质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验证实验。
【宏观探究】①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充分振荡(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②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微观分析】画出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图丙所示。
【应用迁移】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将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分别倒扣在装有等质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丁所示。
(1)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宏观探究①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思路   (填数字)。
(3)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
(4)应用迁移中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说明理由:   。
26.(2024九上·萧山期中)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制取试剂】(1)小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中加入的酒精的目的是   ;步骤③中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   (填“沉淀”或“过滤”)。
【检验试剂】(2)小科将紫甘蓝汁液滴入4种物质中,现象如下表示所示,下列选项能证明紫甘蓝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理想组合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食盐水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应用试剂】(3)现有蒸馏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三种试液。可以利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液鉴别出其中的稀硫酸。请写出鉴别稀硫酸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现象。   。
27.(2025九下·慈溪模拟)同学们把盛有自上而下依次呈现多种颜色溶液的试管称为“彩虹管”。小组同学将黑枸杞浸出液滴入稀盐酸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利用反应期间酸碱混合液上下各部分的酸碱度不同,出现几层不同颜色来制作“彩虹管”, (如图所示), “彩虹管”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制作好后并对影响“彩虹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实验1:用蒸馏水浸泡黑枸杞得到浸取液,分别滴入pH不同的无色溶液中,记录现象。
pH ≤3 4~5 6~8 9~11 12 ≥13
溶液颜色 红色 粉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约3mL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之后记录溶液颜色。
实验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OH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溶液颜色
① 5 5 红色
② 5 10 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蓝色、黄色,静置约6分钟只剩红色、黄色
③ 5 15 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蓝色、黄色,静置约20分钟仍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向pH=7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黑枸杞浸取液,溶液颜色变为    .
(2)实验2中探究的问题是   
(3)实验2中, “彩虹管”效果最佳的是③,理由是   
(4) 【进一步探究】
查阅资料发现,在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可使“彩虹管”效果更好。小组同学设计实验3进行验证,并与实验2中③对照。
实验3: ①向100mL质量分数为15%的NaOH 溶液中加入 固体,搅拌后得到溶液a。②___再逐滴滴入约3mL 溶液a,振荡。③立即出现气泡:滴加完成后溶液颜色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粉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静置约1小时仍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补全实验3的操作:    
(5)由实验2、3可知:制作“彩虹管”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   .
四、综合题
28.(2025·金华模拟)H2S 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 的原理如下:
反应
反应2:
(1)该脱硫过程在   (填“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2)硫杆菌存在时,FeSO4溶液与氧气、硫酸反应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3)依据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最适宜的条件为溶液   。
29.(2025九上·温州期末) “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下列各环节体验印染过程。
(1)布料清洗:先用碱去除布料上的油脂,漂洗后再加醋酸调节至中性。请写出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   。
(2)捶打印花:通过捶打使牵牛花细胞中的液泡破裂,细胞液渗入白布中。捶打牵牛花过程中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印花调色:通过调节溶液pH使布料呈现不同颜色。牵牛花颜色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表所示。将印花后的布放入水中,往水中加入碳酸钠后,渗有牵牛花汁的布料颜色为   。
花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30.(2024九上·杭州月考)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于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反应   (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
(3)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其中使酚酞变红的是   (填“① ”“② ”或“③ ”)。
31.(2025·湖州模拟)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某pH值异常的水库水质的垂直分层特征,在6月的正午对某藻类繁盛的水库进行监测。他们在湖心处分层采样(采样深度分别为 0.5米、1.0米、2.2米、4.2米、7.2米),每个深度同一时间采集3组水样,监测数据如下图:
(1)每个采样点采集3组样品的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数据,该水库水体随深度的增加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有同学从图中得出“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变化导致了水体的pH值变化”,你是否赞同    请从水体中藻类代谢活动的角度说明理由   。
32.(2025九上·衢州期末)被蚊虫叮咬会痒,是因为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蚁酸,化学名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1)向蚁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氧化物。两种产物是什么 因为蚁酸含有氢元素,推测会生成水。另一种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体,小科对此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猜想②:该气体是   。
操作: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现象:装置A中不变浑浊,装置B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C中液体变浑浊。
结论:蚁酸分解的另一种产物是CO。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现在碱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某些酯类物质也可能有类似感觉,而且不是所有碱都能被人直接感知到有涩味和滑腻感,故A错误;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像碳酸钠等盐的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不是碱,故B错误;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水、硫酸等,它们都含有氢、氧元素,但不是碱,故C错误;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这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完全相符,是对碱最准确的描述,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
【解答】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大,酸性越弱,可知成弱酸性的是乙,呈强酸性的是甲,丙和丁呈碱性。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硫酸的pH,若稀硫酸显酸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B、胃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胃液的pH为2,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试纸炭化,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错误;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酸雨的pH不可能精确为5.3,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
【解答】A.稀橘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
B.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肥皂水的pH大于7,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B错误;
C.草木灰的pH大于,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稀橘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肥皂水的pH大于,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食盐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5.【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密信在需要时显示出内容,试剂接触应显示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白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来写密信,故A符合题意;
B.米汤中含有淀粉,用米汤写的字遇到碘酒时会变蓝色,可以用米汤写密信;显示内容时用碘酒浸泡即可,能用来写密信,故B不合题意;
C.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C不合题意;
D.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A、牛奶变酸,pH值将变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可知苹果汁的酸性更强,故B错误;
C、鸡蛋清的pH值大于7,可知鸡蛋清显碱性,牛奶的p H值小于7,可知牛奶呈酸性,故C错误;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苹果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指示剂的作用,判断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最佳操作。
【解答】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先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至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不能通过pH值判断溶液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只能判断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铜呈酸性,硫酸钠呈中性,碳酸钠呈碱性,故A正确;
B、碳酸钠属于盐,pH>7,可知pH>7不一定是碱溶液,故B错误;
C、水的pH=7,可知pH=7不一定是盐溶液,故C错误;
D、氯化铜pH<7,可知pH<7不一定是酸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小于7为酸性,pH大于7为碱性,pH等于为中性。
【解答】隐翅虫的体液呈酸性,应用碱性物质涂抹来缓解症状,碱性物质pH大于7。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 4.7~8.4,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还可能是中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胆汁的pH约为7.1~7.3,血液的pH约为7.35-4,则胆汁的碱性比血液弱,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胰液的pH大约为7.5~8.0 ,呈碱性,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量饮水后胃液的酸性会减弱,pH值会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解答。碱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后面的氢氧根的个数是由前面的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决定的。
【解答】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正确;
B、碳酸氢钠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盐,属于盐,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 酸性物质在水中会释放出氢离子(H+),导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相反,碱性物质在水中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高于氢离子浓度。中性物质则是指在水中既不会释放出氢离子也不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酸性溶液pH小于7,且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大于7,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
【解答】 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酸性不断地减弱,因为pH小于7且pH越大,酸性越强;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确定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溶液的酸碱性,再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碱性溶液。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溶液呈酸性,硫酸钾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知A指示剂在pH<6.2时显黄色,pH在6.2 ~ 7.6间显绿色,pH>7.6时显蓝色。B指示剂在pH<10时无色,在pH>10时显粉红色;(2)pH=7溶液成中性,pH<7成酸性,pH>7成碱性。
【解答】
A、将A指示剂滴入甲溶液中显黄色,说明甲溶液pH<6.2所以甲溶液呈酸性,判断正确,A错误;
B、将B指示剂滴入乙溶液中显粉红色,说明乙溶液pH>10所以乙溶液pH可能为11,判断正确,B错误;
C、因为A指示剂在pH<6.2时显黄色,pH在6.2 ~ 7.6间显绿色,pH>7.6时显蓝色,甲溶液pH<6.2,乙溶液pH>10,水pH=7,所以只用A就可鉴别,判断正确,C错误;
D、因为乙溶液的pH>10,所以不断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会成碱性溶液会成蓝色,判断错误,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紫甘蓝汁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解答】A、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不含稀盐酸,故A说法错误;
B、甘蓝汁遇到酸性和碱性溶液时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甘蓝汁变绿色,肥皂水显碱性,也能使甘蓝汁变绿色,故C说法错误;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判断酸碱性强弱,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7;小;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蒸馏水呈中性, pH=7,空气中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等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分析。
【解答】 用pH试纸测定,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呈中性, pH等于7, 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所以在敞开的干净容器里放置2 天后,蒸馏水的pH将变小。
故答案为:7;小; 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 。
17.【答案】(1)减小
(2)放热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氯化钠呈中性,因此在滴加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向7靠近,即pH减小;
(2)溶液温度升高,则反应为放热;溶液温度降低,则反应为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2)由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则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18.【答案】(1)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偏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强弱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1)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到盛有少量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均变为红色,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液体中均含有氢离子——H+;
(2)现要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性强弱,其操作步骤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稀盐酸的pH;若实验开始前pH试纸是被水湿润的,相当于将稀盐酸稀释,稀盐酸的酸性减弱,则测定的稀盐酸pH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19.【答案】(1)酸碱电离理论
(2)Na2CO3(或其他碱性盐)
(3)碱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酸性和碱性是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酸和碱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所表现的化学性质而定义。
【解答】(1)酸是电离后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电离后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
(2)有些盐(如碳酸钠)的水溶液会呈酸性或碱性,根据简单酸碱理论它们可以被定义为碱或酸。
(3)氨气能与氢离子结合,所以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碱。
20.【答案】(1)氢;红
(2)>;<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酸性溶液中含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分析;
(2)根据碱性溶液pH大于7,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
【解答】(1) 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洗衣粉、香皂呈碱性,pH 大于7, 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洗发水呈碱性,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说明护发素的pH小于7.
故答案为:(1)氢;红;(2)>;<。
21.【答案】弱;变小;Ca(OH)2;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①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稀释了原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降低土壤的酸性,应施用碱性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①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正常雨水的pH比酸雨的pH大,所以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稀释了原溶液,则小苏打的碱性减弱,其pH测量值将变小;
(2)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3)氢氧化钠是碱,用来中和过量的酸,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2.【答案】(1)食盐水;厨房清洁剂
(2)CO2+H2O=H2CO3
(3)偏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依据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分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显碱性;pH试纸用水润湿,会把原溶液稀释,从而改变溶液的pH:酸性溶液pH会变大,碱性溶液pH会变小,中性溶液不变。
【解答】(1)pH=7,溶液呈中性,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食盐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应是碱性溶液,pH>7, 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是厨房清洁剂;
(2)正常空气的成分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洁厕灵的pH=5,显酸性,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酸性减弱, 结果会偏大。
23.【答案】A;NaOH;无色溶液变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解答】【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这是因为酸的第一个元素符号应该是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
【设计并实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变红。
24.【答案】(1)失去(或降低)酶的活性;
(2)加酶饲料;
(3) 植物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保持活性;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1) 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只有植酸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
(3)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25.【答案】(1)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的温度升高
(2)1
(3)
(4)能证明,试管B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试管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分析;
(2)根据思维模型结合实验探究分析;
(3)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中气体减少的更多,压强减小的更明显,则观察到B试管内液面上升比A试管的高,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答】 (1)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中变红,逐渐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进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钠消失,进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思路1。
(3)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即;
(4) 应用迁移中的现象, 能证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理由是:因为B试管内液面上升比A试管的高,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中气体减少的更多,压强减小的更明显。
26.【答案】溶解紫甘蓝的色素,制成紫甘蓝汁液;过滤;B;取三种试液分别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紫甘蓝汁液,溶液变红色的为稀硫酸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酒精可以溶解色素、物质的分离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紫甘蓝汁液的变色情况分析。
【解答】(1)步骤②中加入75%的酒精的目的是溶解紫甘蓝的色素,制成紫甘蓝汁液;图示可以看出,步骤③是将紫甘蓝汁液与渣子分开,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2)酸碱指示剂是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根据表中提供的现象,紫甘蓝汁液在水中和食盐水中为紫色,在肥皂水中为蓝色,在白醋溶液中为红色,说明其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根据选项提供组合,故最佳组合是①③④或②③④;
(3)稀硫酸显酸性,紫甘蓝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色,所以取三种试液分别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紫甘蓝汁液,溶液变红色的为稀硫酸。
27.【答案】(1)紫色
(2)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3)呈现出的颜色多、保持时间长
(4)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
(5)溶液pH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黑枸杞浸取液在pH为6~8的溶液中显紫色来分析解答;根据①②③是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质量关系对“彩虹管”效果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来分析解答;
根据溶液pH的变化情况会影响“彩虹管”效果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实验1可知,黑枸杞浸取液在pH为6~8的溶液中显紫色,则向pH=7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黑枸杞浸取液,溶液颜色变为紫色;
(2) 实验2中探究的问题是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3)由题中信息可知,“彩虹管”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对比实验2中①②③的现象可知,③中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所以,“彩虹管”效果最佳的是③;
(4) 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可知,实验3的操作为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约3mL溶液a ;
(5)由实验2、3可知,制作“彩虹管”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溶液pH的变化情况。
28.【答案】(1)酸性
(2)催化
(3)温度为30℃、pH=2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1)硫酸呈酸性 可知该过程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度,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找到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
【解答】(1)由两个方程式可知,反应有硫酸参与,可知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由题中信息可知,该菌能加快反应的速度,可知该菌是反应的催化剂。
(3)由图1可知,最适宜的温度为 30℃,由图2可知,最适宜的pH值为2,可知最适宜的条件为:30℃、pH=2的溶液。
29.【答案】(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物理
(3)蓝色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判断为化学变化的标准是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1)用试纸测定溶液pH时用的待测液的量要少,且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同时试纸事先为干燥,否则会对所测pH情况产生影响。
(2)捶打牵牛花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
(3)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会使牵牛花汁显蓝色。
30.【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放热
(3)②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解答】 (1)氯化氢(HCl) 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由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AB段温度升高,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
(3)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结合图示可知,②是氢氧根离子。
31.【答案】(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减弱
(3)否(或“不赞同”);表层溶解氧和pH大都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关,即表层可接收到的阳光多,藻类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多(增加溶解氧),同时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水中酸性物质,使pH升高),两者是并列结果,而非因果关系。(理由合理3分)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pH值越大,说明碱性越强。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方程式,碳酸呈酸性,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
【解答】(1)每个采样点多次采样的目的是获得多组数据,通过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由图可知,深度增加,pH值逐渐减小,可知碱性减弱。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溶于水不会影响溶液的pH值,溶液pH值发生改变是因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
32.【答案】(1)酸性
(2)CO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2)①根据常温下为气体,结合元素守恒的知识进行猜想;
②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解答】(1)向蚁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①根据化学式 HCOOH 可知,它能生成的常见气体就是CO和CO2,则猜想②为: CO2 。
②B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1 / 1【浙教版】科学 九上1.2物质的酸碱性 巩固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碱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碱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现在碱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某些酯类物质也可能有类似感觉,而且不是所有碱都能被人直接感知到有涩味和滑腻感,故A错误;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像碳酸钠等盐的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不是碱,故B错误;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水、硫酸等,它们都含有氢、氧元素,但不是碱,故C错误;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这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完全相符,是对碱最准确的描述,故D正确。
故选D。
2.(2025·龙港模拟)人体皮肤为弱酸性,洗手液的pH越接近皮肤的pH对皮肤伤害越小。从这个角度考虑下列四款洗手液中对皮肤伤害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
【解答】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大,酸性越弱,可知成弱酸性的是乙,呈强酸性的是甲,丙和丁呈碱性。
故答案为:B。
3.(2025九上·杭州期末)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胃液的pH为2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酸雨的pH为5.3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硫酸的pH,若稀硫酸显酸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B、胃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胃液的pH为2,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试纸炭化,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错误;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酸雨的pH不可能精确为5.3,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4九上·瑞安月考) 已经紫色石蕊在 PH=5.0~8.0之间为紫色,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变色、变红的是 (  )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稀橘汁 蒸馏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5.2 7.0 9.2 7.0 10.6 2.5
A.稀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稀橘汁 D.肥皂水、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答案】C,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
【解答】A.稀橘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
B.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肥皂水的pH大于7,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B错误;
C.草木灰的pH大于,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稀橘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肥皂水的pH大于,显碱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食盐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5.(2025九上·衢州期末)小科发现几种写“密信”的方法:用无色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不见字迹,收到密信的人用特殊液体与之反应、显字。下列组合不能用来传密信的是 (  )
A.用白醋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B.用稀米汤写信,用碘酒显字
C.用石灰水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D.用酚酞试液写信,用纯碱溶液显字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密信在需要时显示出内容,试剂接触应显示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白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来写密信,故A符合题意;
B.米汤中含有淀粉,用米汤写的字遇到碘酒时会变蓝色,可以用米汤写密信;显示内容时用碘酒浸泡即可,能用来写密信,故B不合题意;
C.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C不合题意;
D.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5九上·绍兴竞赛)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A、牛奶变酸,pH值将变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可知苹果汁的酸性更强,故B错误;
C、鸡蛋清的pH值大于7,可知鸡蛋清显碱性,牛奶的p H值小于7,可知牛奶呈酸性,故C错误;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苹果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九下·衢州模拟)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指示剂的作用,判断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最佳操作。
【解答】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先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至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故选D。
8.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盐酸 溶液 溶液 水 溶液 NaOH 溶液
pH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说明一定是碱溶液
C.pH=7说明一定是盐溶液
D.pH<7 说明一定是酸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不能通过pH值判断溶液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只能判断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铜呈酸性,硫酸钠呈中性,碳酸钠呈碱性,故A正确;
B、碳酸钠属于盐,pH>7,可知pH>7不一定是碱溶液,故B错误;
C、水的pH=7,可知pH=7不一定是盐溶液,故C错误;
D、氯化铜pH<7,可知pH<7不一定是酸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九上·鄞州期末)秋季郊游时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只能吹走,切不可用手拍打它。因其体液呈强酸性,pH达到1~2,会引起人体急性皮炎。下列物质中,可及时涂抹用来减缓症状的是
A.柠檬汁(pH=2) B.食醋汁(pH=3)
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9)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小于7为酸性,pH大于7为碱性,pH等于为中性。
【解答】隐翅虫的体液呈酸性,应用碱性物质涂抹来缓解症状,碱性物质pH大于7。
故答案为:D。
10.(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正常情况下,由表格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体液 尿液 胆汁 血液 胰液 胃液
pH 4.7~8.4 7.1~7.3 7.35~7.4 7.5~8.0 0.9~1.5
A.人体的尿液不一定呈酸性
B.胆汁的碱性比血液弱
C.胰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D.大量饮水后胃液的 pH值会减小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人体的尿液 pH值范围为 4.7~8.4,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还可能是中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胆汁的pH约为7.1~7.3,血液的pH约为7.35-4,则胆汁的碱性比血液弱,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胰液的pH大约为7.5~8.0 ,呈碱性,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量饮水后胃液的酸性会减弱,pH值会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5九上·上城期末)市面上有不同品牌的管道疏通剂,可以去除管道中油脂、毛发等物质,主要成分含有碱性溶解剂。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烧碱 B.碳酸氢钠 C.纯碱 D.氯化钠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解答。碱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后面的氢氧根的个数是由前面的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决定的。
【解答】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正确;
B、碳酸氢钠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盐,属于盐,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弱 B.酸性变强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 酸性物质在水中会释放出氢离子(H+),导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相反,碱性物质在水中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高于氢离子浓度。中性物质则是指在水中既不会释放出氢离子也不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酸性溶液pH小于7,且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大于7,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
【解答】 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酸性不断地减弱,因为pH小于7且pH越大,酸性越强;
故答案为:A
13.(2025九上·婺城期末)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曾用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呈现“奥运五环”。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右表。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A.氯化钠溶液 B.盐酸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碳酸钠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确定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溶液的酸碱性,再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碱性溶液。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溶液呈酸性,硫酸钾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17九上·杭州月考)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知A指示剂在pH<6.2时显黄色,pH在6.2 ~ 7.6间显绿色,pH>7.6时显蓝色。B指示剂在pH<10时无色,在pH>10时显粉红色;(2)pH=7溶液成中性,pH<7成酸性,pH>7成碱性。
【解答】
A、将A指示剂滴入甲溶液中显黄色,说明甲溶液pH<6.2所以甲溶液呈酸性,判断正确,A错误;
B、将B指示剂滴入乙溶液中显粉红色,说明乙溶液pH>10所以乙溶液pH可能为11,判断正确,B错误;
C、因为A指示剂在pH<6.2时显黄色,pH在6.2 ~ 7.6间显绿色,pH>7.6时显蓝色,甲溶液pH<6.2,乙溶液pH>10,水pH=7,所以只用A就可鉴别,判断正确,C错误;
D、因为乙溶液的pH>10,所以不断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会成碱性溶液会成蓝色,判断错误,D正确。
故选D
15.(2025九上·德清期末) 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向下列试剂中滴加自制甘蓝汁,现象记录在表中:
试 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 醋
显色情况 红 色 绿 色 蓝 色 红 色
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白醋中含有稀盐酸
B.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C.在肥皂水中加入甘蓝汁将显蓝色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紫甘蓝汁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解答】A、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不含稀盐酸,故A说法错误;
B、甘蓝汁遇到酸性和碱性溶液时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甘蓝汁变绿色,肥皂水显碱性,也能使甘蓝汁变绿色,故C说法错误;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判断酸碱性强弱,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用pH试纸测定,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的 pH是   ,在敞开的干净容器里放置2 天后,蒸馏水的pH将变   ,你认为引起蒸馏水 pH 改变的原因是   
【答案】7;小;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蒸馏水呈中性, pH=7,空气中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等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分析。
【解答】 用pH试纸测定,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呈中性, pH等于7, 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所以在敞开的干净容器里放置2 天后,蒸馏水的pH将变小。
故答案为:7;小; 空气中含有 CO2、SO2等物质,易溶于水,与氧气、水生成 H2CO3,和H2SO4使溶液呈酸性 。
17.(2021九上·湖州月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减小
(2)放热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氯化钠呈中性,因此在滴加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向7靠近,即pH减小;
(2)溶液温度升高,则反应为放热;溶液温度降低,则反应为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2)由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则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18.(2025九上·上城期末)许多植物的花、果实、茎、叶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都能变色,其中变色效果明显的有一种地衣植物——石蕊。人们从石蕊中提取蓝色粉末状的石蕊色素,制成了酸碱指示剂。
(1)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到盛有少量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均变为红色,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液体中均含有的微粒是   。
(2)石蕊试液能定性反映物质的酸碱性,如要进一步确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使用pH试纸。现要用pH 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性强弱,其操作步骤是:   ,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稀盐酸的 pH值。若实验开始前 pH 试纸是被水湿润的,则测定的稀盐酸pH值与真实值相比   。
【答案】(1)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偏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强弱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1)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到盛有少量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均变为红色,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液体中均含有氢离子——H+;
(2)现要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性强弱,其操作步骤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稀盐酸的pH;若实验开始前pH试纸是被水湿润的,相当于将稀盐酸稀释,稀盐酸的酸性减弱,则测定的稀盐酸pH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19.(2025九下 钱塘模拟)人们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从直观感受到辩证关系的探索,大致历程如下:
(1)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属于   (选填“简单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或“酸碱质子理论”)。
(2)根据简单酸碱理论,有些盐会被定义为碱,请写出一例:   (用化学式表示)。
(3)已知NH4+,则根据题中信息和酸碱质子理论,NH3可属于   (选填“酸”或“碱”)。
【答案】(1)酸碱电离理论
(2)Na2CO3(或其他碱性盐)
(3)碱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酸性和碱性是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酸和碱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所表现的化学性质而定义。
【解答】(1)酸是电离后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电离后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
(2)有些盐(如碳酸钠)的水溶液会呈酸性或碱性,根据简单酸碱理论它们可以被定义为碱或酸。
(3)氨气能与氢离子结合,所以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碱。
20.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   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   7。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由此推测护发素的pH   7。(填“>”“<”或“=”)
【答案】(1)氢;红
(2)>;<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酸性溶液中含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分析;
(2)根据碱性溶液pH大于7,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
【解答】(1) 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洗衣粉、香皂呈碱性,pH 大于7, 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洗发水呈碱性,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说明护发素的pH小于7.
故答案为:(1)氢;红;(2)>;<。
21.(2024九上·杭州期中)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   (填“强”或“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pH测量值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
(2)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该反应的实质   。(微观解释)
【答案】弱;变小;Ca(OH)2;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①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稀释了原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降低土壤的酸性,应施用碱性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①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正常雨水的pH比酸雨的pH大,所以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稀释了原溶液,则小苏打的碱性减弱,其pH测量值将变小;
(2)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3)氢氧化钠是碱,用来中和过量的酸,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2.(2024九上·杭州)小金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如下表:
液体 雨水 食盐水 厨房清洁剂 洁厕灵
pH 5.6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   (写名称),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   ;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pH试纸测定洁厕灵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食盐水;厨房清洁剂
(2)CO2+H2O=H2CO3
(3)偏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依据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分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显碱性;pH试纸用水润湿,会把原溶液稀释,从而改变溶液的pH:酸性溶液pH会变大,碱性溶液pH会变小,中性溶液不变。
【解答】(1)pH=7,溶液呈中性,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食盐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应是碱性溶液,pH>7, 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是厨房清洁剂;
(2)正常空气的成分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洁厕灵的pH=5,显酸性,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酸性减弱, 结果会偏大。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2024九上·诸暨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酸B碱C盐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溶液。
②可能是NaCl溶液。
③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述类别不同:可能是   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Ⅰ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Ⅱ 另取样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实验结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答案】A;NaOH;无色溶液变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解答】【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这是因为酸的第一个元素符号应该是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
【设计并实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变红。
24.(2024七上·诸暨期中)为探究植物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物酸,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
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
烘干后储存。

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
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适量的 。

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去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
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失去(或降低)酶的活性;
(2)加酶饲料;
(3) 植物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保持活性;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1) 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只有植酸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
(3)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25.(2025·浙江模拟)某同学开展了“物质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验证实验。
【宏观探究】①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充分振荡(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②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微观分析】画出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图丙所示。
【应用迁移】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将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分别倒扣在装有等质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丁所示。
(1)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宏观探究①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思路   (填数字)。
(3)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
(4)应用迁移中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的温度升高
(2)1
(3)
(4)能证明,试管B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试管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分析;
(2)根据思维模型结合实验探究分析;
(3)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中气体减少的更多,压强减小的更明显,则观察到B试管内液面上升比A试管的高,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答】 (1)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中变红,逐渐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进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钠消失,进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思路1。
(3)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即;
(4) 应用迁移中的现象, 能证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理由是:因为B试管内液面上升比A试管的高,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中气体减少的更多,压强减小的更明显。
26.(2024九上·萧山期中)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制取试剂】(1)小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中加入的酒精的目的是   ;步骤③中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   (填“沉淀”或“过滤”)。
【检验试剂】(2)小科将紫甘蓝汁液滴入4种物质中,现象如下表示所示,下列选项能证明紫甘蓝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理想组合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食盐水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应用试剂】(3)现有蒸馏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三种试液。可以利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液鉴别出其中的稀硫酸。请写出鉴别稀硫酸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现象。   。
【答案】溶解紫甘蓝的色素,制成紫甘蓝汁液;过滤;B;取三种试液分别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紫甘蓝汁液,溶液变红色的为稀硫酸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酒精可以溶解色素、物质的分离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紫甘蓝汁液的变色情况分析。
【解答】(1)步骤②中加入75%的酒精的目的是溶解紫甘蓝的色素,制成紫甘蓝汁液;图示可以看出,步骤③是将紫甘蓝汁液与渣子分开,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2)酸碱指示剂是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根据表中提供的现象,紫甘蓝汁液在水中和食盐水中为紫色,在肥皂水中为蓝色,在白醋溶液中为红色,说明其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根据选项提供组合,故最佳组合是①③④或②③④;
(3)稀硫酸显酸性,紫甘蓝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色,所以取三种试液分别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紫甘蓝汁液,溶液变红色的为稀硫酸。
27.(2025九下·慈溪模拟)同学们把盛有自上而下依次呈现多种颜色溶液的试管称为“彩虹管”。小组同学将黑枸杞浸出液滴入稀盐酸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利用反应期间酸碱混合液上下各部分的酸碱度不同,出现几层不同颜色来制作“彩虹管”, (如图所示), “彩虹管”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制作好后并对影响“彩虹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实验1:用蒸馏水浸泡黑枸杞得到浸取液,分别滴入pH不同的无色溶液中,记录现象。
pH ≤3 4~5 6~8 9~11 12 ≥13
溶液颜色 红色 粉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约3mL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之后记录溶液颜色。
实验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OH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溶液颜色
① 5 5 红色
② 5 10 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蓝色、黄色,静置约6分钟只剩红色、黄色
③ 5 15 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蓝色、黄色,静置约20分钟仍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向pH=7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黑枸杞浸取液,溶液颜色变为    .
(2)实验2中探究的问题是   
(3)实验2中, “彩虹管”效果最佳的是③,理由是   
(4) 【进一步探究】
查阅资料发现,在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可使“彩虹管”效果更好。小组同学设计实验3进行验证,并与实验2中③对照。
实验3: ①向100mL质量分数为15%的NaOH 溶液中加入 固体,搅拌后得到溶液a。②___再逐滴滴入约3mL 溶液a,振荡。③立即出现气泡:滴加完成后溶液颜色自上而下依次为红色、粉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静置约1小时仍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补全实验3的操作:    
(5)由实验2、3可知:制作“彩虹管”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   .
【答案】(1)紫色
(2)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3)呈现出的颜色多、保持时间长
(4)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
(5)溶液pH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黑枸杞浸取液在pH为6~8的溶液中显紫色来分析解答;根据①②③是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质量关系对“彩虹管”效果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来分析解答;
根据溶液pH的变化情况会影响“彩虹管”效果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实验1可知,黑枸杞浸取液在pH为6~8的溶液中显紫色,则向pH=7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黑枸杞浸取液,溶液颜色变为紫色;
(2) 实验2中探究的问题是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3)由题中信息可知,“彩虹管”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对比实验2中①②③的现象可知,③中呈现出的颜色越多、保持时间越长,所以,“彩虹管”效果最佳的是③;
(4) 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可知,实验3的操作为向试管中加入6mL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约3mL溶液a ;
(5)由实验2、3可知,制作“彩虹管”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溶液pH的变化情况。
四、综合题
28.(2025·金华模拟)H2S 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 的原理如下:
反应
反应2:
(1)该脱硫过程在   (填“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2)硫杆菌存在时,FeSO4溶液与氧气、硫酸反应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3)依据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最适宜的条件为溶液   。
【答案】(1)酸性
(2)催化
(3)温度为30℃、pH=2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1)硫酸呈酸性 可知该过程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度,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找到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
【解答】(1)由两个方程式可知,反应有硫酸参与,可知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由题中信息可知,该菌能加快反应的速度,可知该菌是反应的催化剂。
(3)由图1可知,最适宜的温度为 30℃,由图2可知,最适宜的pH值为2,可知最适宜的条件为:30℃、pH=2的溶液。
29.(2025九上·温州期末) “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下列各环节体验印染过程。
(1)布料清洗:先用碱去除布料上的油脂,漂洗后再加醋酸调节至中性。请写出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   。
(2)捶打印花:通过捶打使牵牛花细胞中的液泡破裂,细胞液渗入白布中。捶打牵牛花过程中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印花调色:通过调节溶液pH使布料呈现不同颜色。牵牛花颜色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表所示。将印花后的布放入水中,往水中加入碳酸钠后,渗有牵牛花汁的布料颜色为   。
花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答案】(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物理
(3)蓝色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判断为化学变化的标准是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1)用试纸测定溶液pH时用的待测液的量要少,且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同时试纸事先为干燥,否则会对所测pH情况产生影响。
(2)捶打牵牛花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
(3)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会使牵牛花汁显蓝色。
30.(2024九上·杭州月考)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于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反应   (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
(3)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其中使酚酞变红的是   (填“① ”“② ”或“③ ”)。
【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放热
(3)②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解答】 (1)氯化氢(HCl) 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由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AB段温度升高,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
(3)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结合图示可知,②是氢氧根离子。
31.(2025·湖州模拟)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某pH值异常的水库水质的垂直分层特征,在6月的正午对某藻类繁盛的水库进行监测。他们在湖心处分层采样(采样深度分别为 0.5米、1.0米、2.2米、4.2米、7.2米),每个深度同一时间采集3组水样,监测数据如下图:
(1)每个采样点采集3组样品的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数据,该水库水体随深度的增加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有同学从图中得出“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变化导致了水体的pH值变化”,你是否赞同    请从水体中藻类代谢活动的角度说明理由   。
【答案】(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减弱
(3)否(或“不赞同”);表层溶解氧和pH大都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关,即表层可接收到的阳光多,藻类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多(增加溶解氧),同时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水中酸性物质,使pH升高),两者是并列结果,而非因果关系。(理由合理3分)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pH值越大,说明碱性越强。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方程式,碳酸呈酸性,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
【解答】(1)每个采样点多次采样的目的是获得多组数据,通过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由图可知,深度增加,pH值逐渐减小,可知碱性减弱。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溶于水不会影响溶液的pH值,溶液pH值发生改变是因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
32.(2025九上·衢州期末)被蚊虫叮咬会痒,是因为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蚁酸,化学名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1)向蚁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氧化物。两种产物是什么 因为蚁酸含有氢元素,推测会生成水。另一种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体,小科对此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猜想②:该气体是   。
操作: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现象:装置A中不变浑浊,装置B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C中液体变浑浊。
结论:蚁酸分解的另一种产物是CO。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答案】(1)酸性
(2)CO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2)①根据常温下为气体,结合元素守恒的知识进行猜想;
②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解答】(1)向蚁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①根据化学式 HCOOH 可知,它能生成的常见气体就是CO和CO2,则猜想②为: CO2 。
②B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