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苏教版
第3单元 分数除法 专项03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若与互为倒数,则。( )
2.A筐香蕉的与B筐香蕉的都是18千克,那么A筐比B筐香蕉重。( )
3.比的后项和前项同时乘一个整数,比值不变。( )
4.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汽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5.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8,喝了一半后,糖与水的比是1∶24。( )
6.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红红加入手工小组后发现,原来有35人,现在男女生的比是2∶5。( )
7.A的等于B的(A、B都不为0),则A∶B=5∶6。( )
8.“世界杯”某场比赛2∶0,说明在特殊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 )
9.甲、乙、丙三人分水果,按2∶4∶3分配或按1∶4∶5分配,乙所得相同。( )
10.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
11.2∶9可以写成,读作九分之二。( )
12.仓库里有2吨面粉,每天卖掉,10天正好卖完。( )
13.如果甲绳长度的与乙绳长度的相等,那么甲绳比乙绳长。( )
14.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这两个正方体表面积比。( )
15.无论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相等。( )
16.由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可知,这个班男、女生的人数比是3∶2。( )
17.把0.4∶0.0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0.2。( )
18.如果,那么的值是4。( )
19.0.3t∶300kg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 )
20.8∶15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加8。( )
21.a和b都是自然数,已知,则b>a。( )
22.既可以表示比,也可以表示比值。( )
23.从图书馆走到少年宫,龙龙用了15分钟,兰兰用了小时,龙龙和兰兰的速度比是。( )
24.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质量比是。( )
25.汽车比拖拉机快,拖拉机就比汽车慢。( )
26.如果(A,B均不为0),则A>B。( )
27.甲乙两数的和是65,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是39,乙数是26。( )
28.比的前项乘4,后项除以0.25,比值不变。( )
29.如果比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加8。( )
30.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 )
31.a∶b=5∶9,那么a一定是5,b一定是9。( )
32.千克∶1吨化简比后是7∶8。( )
33.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4.今年妈妈的年龄和小杰的年龄比是37∶12,明年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35.比的前项是10,后项是5,比值是。( )
36.化简两个分数的比,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37.0.25∶0.5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0,就可以得到最简比。( )
38.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
39.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那么黄花和红花的朵数比是6∶7。( )
40.白菜比萝卜多,那么萝卜就比白菜少。( )
41.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和后齿轮的齿数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这辆自行车走得越远。( )
42.一个分数除以自然数(0除外),所得的商不一定比这个分数小。( )
43.方程没有解。( )
44.从学校到少年宫,甲用9分钟,乙用1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9∶10。( )
45.一个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和为30厘米。三条边长度的比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 )
4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
47.五(7)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生人数就是全班的。( )
48.若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甲、乙均大于0),则甲数大于乙数。( )
49.就是求的是多少。( )
50.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已修的和剩下的比是5∶1。( )
51.甲乙为两个非零自然数,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大于乙数。( )
52.甲数的等于乙数(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5。( )
53.可以看成分数,也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一个比值。( )
54.比值是的比有无数个。( )
55.与的意义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
56.3升∶350毫升的比值是15∶7。( )
57.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量得每段长米,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5米。( )
58.一辆汽车0.5时行驶48km,这辆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最简比是96∶1。( )
59.在2∶3中,如果后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只要加上4。( )
60.把一个蛋糕的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 )
61.六(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如果六(1)班的人数在之间,那么六(1)班有男生30人。( )
62.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6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64.一个数的是15,求它的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15÷÷。( )
65.把长与宽的比是3∶1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6∶1。( )
66.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它们的比是3∶4∶5,其中最小的数是9。( )
67.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8,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变成1∶4。( )
68.甲班人数的等于乙班人数的,说明甲班人数比乙班多。( )
69.如果(、均不为),那么。( )
70.小明和小亮放学回家所用的时间比是4∶3,小明的速度快一些。( )
71.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80∶1,比值80表示小明的速度是80米/分。( )
72.男生比女生多,则女生比男生少。( )
7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那么他们的表面积比是1∶3。( )
74.4∶9的后项加上18,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乘3。( )
75.一个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比是。( )
76.甲组人数调到乙组后,两组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9∶7。( )
77.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2倍。( )
78.军军家离学校千米,如果他每分钟走千米,那么他上学只要9分钟。( )
79.小刚体重的和小明体重的相等,小明比小刚重。( )
80.真分数的倒数不一定大于假分数的倒数。( )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则=,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计算出结果;据此判断。
【解析】已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
=
=
结果为,与题目中的结果6不符。
故答案为:×
2.√
【分析】已知A筐的和B筐的均为18千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分别求出A、B两筐的香蕉质量,最后再比较大小。
【解析】18÷
=18×
=42(千克)
18÷
=18×
=30(千克)
42>30
所以A筐比B筐香蕉重。
故答案为:√
3.×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后项和前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如果比的后项和前项同时乘整数0,比会不成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判断。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
【解析】由路程÷时间=速度可得,路程∶时间=速度。
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汽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
【分析】已知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8,可以把糖的质量看作1份,水的质量看作48份;
喝了一半后,糖的质量是(1÷2)份,水的质量是(48÷2)份,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糖与水的比,再化简比即可。
【解析】(1÷2)∶(48÷2)
=0.5∶24
=(0.5÷0.5)∶(24÷0.5)
=1∶48
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8,喝了一半后,糖与水的比不变,仍是1∶48。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
【分析】已知原来有35人,现在红红加入,总人数是35+1=36人;现在男女生的比是2∶5,把男生人数看作2份,女生人数看作5份,一共是2+5=7份;用总人数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看一份数是否是整数,是整数的,这个比就是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反之,这个比就不是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
【解析】35+1=36(人)
2+5=7
36÷7=5……1
一份数不是整数,所以现在男女生的比不是2∶5。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可以设它们的积是1;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分别求出A、B的值,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A与B的比,并化简比。
【解析】设A×=B×=1;
A=1÷=1×=
B=1÷=1×=
A∶B
=∶
=(×4)∶(×4)
=5∶6
所以A的等于B的(A、B都不为0),则A∶B=5∶6。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8.×
【分析】体育比赛中的“比”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比赛结果要体现双方进球的多少,是数量关系;数学上的比要体现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数比关系。据此解答。
【解析】“世界杯”某场比赛2∶0,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9.×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按2∶4∶3分配表示把水果总量平均分为份,乙分得4份;按1∶4∶5分配表示把水果总量平均分为份,乙分得4份。因为水果总量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多少也不同,所以乙得到的4份也不相同。据此解答。
【解析】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人分水果,按2∶4∶3分配或按1∶4∶5分配,乙所得不相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0.√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比和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解析】2∶3=2÷3=,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即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1.×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比的读法可知,2∶9可以写成,读作2比9,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2∶9可以写成,读作2比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2吨面粉看作单位“1”,每天卖掉,求多少天卖完,即求“1”里面有多少个,根据除法的意义,用1除以即可得解。
【解析】
(天)
仓库里有2吨面粉,每天卖掉,5天正好卖完。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假设甲绳=乙绳=1,根据积÷因数=另一个因数,分别计算出甲绳和乙绳长度,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甲绳=乙绳=1
甲绳=1÷=1×==
乙绳=1÷=1×==
>,甲绳比乙绳长,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题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设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1和3,再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棱长×棱长×6,代入数据,分别求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进行解答。
【解析】设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1和3。
(1×1×6)∶(3×3×6)
=(1×6)∶(9×6)
=6∶54
=(6÷6)∶(54÷6)
=1∶9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这两个正方体表面积比1∶9。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知:任意一个圆,其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等于圆周率,圆周率不随圆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圆无论大小,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相等,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题意,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男生人数占的3份,则女生人数占(5-3)份,再根据比的意义,用男生人数的份数∶女生人数的份数,即可求出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男生人数占的3份,则女生人数占(5-3)份。
3∶(5-3)=3∶2
由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可知,这个班男、女生的人数比是3∶2。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结果仍然是一个比。据此解答。
【解析】0.4∶0.08
=(0.4×100)∶(0.08×100)
=40∶8
=(40÷8)∶(8÷8)
=5∶1
所以把0.4∶0.0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5∶1。
故答案为:×
18.×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因为=,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单位不同的先统一单位。根据1t=1000kg,把单位统一为以gk为单位,再化简。据此解答。
【解析】0.3t∶300kg
=300kg∶300kg
=300∶300
=(300÷100)∶(300÷100)
=1∶1
0.3t∶300kg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8+8)÷8
=16÷8
=2
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2,相当于后项加:
15×2-15
=30-15
=15
所以8∶15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1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假设,根据积÷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被除数,分别计算出a和b,比较即可。
【解析】
a=1÷=1×=
b=1×=
>,因此a>b,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分数的分子做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做比的后项;所以可以化为1∶4;再根据比值的求法,用比的前项÷比的后项,1∶4=1÷4=,即也可以表示比值,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既可以表示比,也可以表示比值。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首先将15分钟化成小时,用15除以60即可,再将学校到图书馆的这段路程看作单位“1”,从而求出龙龙和兰兰的速度,再根据比的意义做比求出速度比。
【解析】15÷60==(时)
龙龙速度:1÷
=1×4
=4
兰兰速度:1÷
=1×5
=5
所以龙龙和兰兰的速度比为:。
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和行程问题,明确“路程÷时间=速度”,掌握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4.×
【分析】糖水的质量=糖的质量+水的质量,求出糖水的质量,求出糖和糖水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与题干对比即可。
【解析】10+100=110(克)
糖∶糖水
=10∶110
=(10÷10)∶(110÷10)
=1∶11
糖和糖水的质量比是1∶1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汽车比拖拉机快,可以把拖拉机的速度看作5份,则汽车的速度是5+1=6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数量,再除以单位“1”数量即可解答,据此用6减去5的差,再除以6,即可求出拖拉机比汽车慢几分之几。据此判断。
【解析】5+1=6
(6-5)÷6
=1÷6
=
则拖拉机比汽车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分析】设,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据此求出B的值,再与A比较大小即可。
【解析】设
所以如果(A,B均不为0),则A<B。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7.×
【分析】根据“甲乙两数的比是2∶3”,可以将甲乙之和看作5份,甲为2份,乙为3份。把甲、乙两数的和65平均分成(2+3)份,根据平均分除法的意义,求出1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2份(甲数)、3份(乙数)各是多少,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解析】65÷(2+3)
=65÷5
=13
甲:13×2=26
乙:13×3=39
甲乙两数的和是65,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是26,乙数是39。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0.25=,后项除以0.25,相当于后项乘4;
比的前项乘4,后项乘4,比值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9.×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用比的前项加8,再除以比的前项,求出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比的后项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再用扩大后比的后项-原来比的后项,即可解答。
【解析】如果比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不一定加8,例如:4∶5不等于12∶13;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0.√
【分析】化简比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形式,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1.×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因为a∶b=5∶9,那么a可以是5,b可以是9;再依据比的性质,5∶9=(5×2)∶(9×2)=10∶18;此时a可以是10,b可以是18;同时将这个比的前项后项继续同时乘相同的数,a和b的值就可以取更多的数值,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2.×
【分析】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比,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解析】千克∶1吨
=千克∶1000千克
=(×8)∶(1000×8)
=7∶8000
千克∶1吨化简比后是7∶8000;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3.×
【分析】在分数除法里,被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分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如:6÷=6×=4,商4小于被除数6,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4.×
【分析】今年妈妈的年龄和小杰的年龄比是37∶12,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岁,小明的年龄是岁,明年他们的年龄比是38∶13,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今年妈妈的年龄和小杰的年龄比是37∶12,明年他们的年龄比是38∶13,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5.×
【分析】比号前边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边的数叫比的后项,据此写出这个比,求比值,直接用比的前项÷后项,据此求出比值即可。
【解析】10∶5=10÷5=2
比的前项是10,后项是5,比值是2,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6.√
【分析】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将比的两个分数化为整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化简两个分数的比,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
=(×15)∶(×15)
=5∶12
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7.×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化简,即可解答。
【解析】0.25∶0.5
=(0.25×100)∶(0.5×100)
=25∶50
=(25÷25)∶(50÷25)
=1∶2
0.25∶0.5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0,再都除以25,就可以得到最简比。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8.√
【分析】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作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的化简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39.√
【分析】为了计算方便,假设黄花有6朵,依据“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乘”计算红花的朵数。再用黄花朵数比上红花朵数,即可判断解答。
【解析】假设黄花有6朵
6×(1+)
=6×
=7(朵)
黄花朵数∶红花朵数=6∶7
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40.×
【分析】由白菜比萝卜多可知,萝卜是单位“1”,我们就可以假设萝卜是9份,然后求出白菜的份数,最后求得萝卜比白菜少几分之几。
【解析】假设萝卜是9份,则白菜有 份,所以萝卜比白菜少。
故答案为:×
41.√
【分析】自行车蹬一圈行进的距离=(前齿轮齿数×前齿轮圈数)÷后齿轮齿数×2πR ,根据公式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轮胎相同的自行车来说,当前齿轮齿数与后齿轮齿数比值越大时,自行车蹬一圈行进的距离越远;进而得出结论。
【解析】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和后齿轮的齿数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这辆自行车走得越远。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2.√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一个分数除以自然数(0除外),所得的商不一定比这个分数小,说法正确,如。
故答案为:√
43.×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7,再同时除以求解后再验证即可。
【解析】
解:
把x=0代入方程,得:,方程的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0是方程的解,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4.×
【分析】将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看作单位“1”,时间分之一可以看作速度,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据此写出甲乙速度比,化简即可。
【解析】∶=(×90)∶(×90)=10∶9
从学校到少年宫,甲用9分钟,乙用1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10∶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5.√
【分析】等腰三条边长度的比为,则它的底占三条边之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三条边之和乘,即可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据此判断。
【解析】30×
=30×
=6(厘米)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6.√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如:2∶3=2÷3=
(2×2)∶(3×2)
=4∶6
=4÷6
=
=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7.√
【分析】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女生为,全班人数为1+,则男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可列式1÷(1+)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得:
1÷(1+)
=1÷
=1×
=
即,男生人数是全班的,所以此题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48.√
【分析】已知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甲数×=乙数×,假设甲数×=乙数×=1,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乙数,据此求出甲数和乙数,再比较。
【解析】假设甲数×=乙数×=1
甲数:1÷
1×8
=8
乙数:1÷
=1×7
=7
8>7
若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甲、乙均大于0),则甲数大于乙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9.×
【分析】分数的除法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此时运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分数乘法运算,据此可得出答案。
【解析】表示的是已知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应该运用乘法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0.√
【分析】已经修了,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这条公路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已经修了5份,剩下(6-5)份,据此写出已修的和剩下的比。
【解析】5∶(6-5)=5∶1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已修的和剩下的比是5∶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1.×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乙数×,令甲数×=乙数×=1,再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甲、乙两数的值,再进行对比即可。
【解析】令甲数×=乙数×=1
则甲数=1÷=1×=,乙数=1÷=1×2=2
因为2>,所以甲数小于乙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2.×
【分析】假设甲数为1,则乙数为1×=,然后用甲数比上乙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
【解析】假设甲数为1
1×=
1∶
=(1×5)∶(×5)
=5∶2
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2。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3.√
【分析】可以看成一个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以看成一个比,是1∶6的另一种写法,仍然读作1比6;还可以看成比值,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解析】由分析可知:
可以看成分数,也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一个比值。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4.√
【分析】根据求比值的意义可知,比值是的比有无数个,如:1∶3、2∶6、3∶9等。
【解析】比值是的比有无数个。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5.×
【分析】÷2表示把平均分成2份;÷2=×=;
×表示的是多少,×=;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2与×的意义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熟练掌握。
56.×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化简比即可。
【解析】3升∶350毫升
=3000毫升∶350毫升
=3000∶350
=(3000÷50)∶(350÷50)
=60∶7
即3升∶350毫升的比值是60∶7。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化简,解题时注意要先同一单位。
57.√
【分析】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把这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绳子被平均分成4段,每段的长度占全长的,量得每段长米,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米除以求出这根绳子的全长,然后与5米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
=×4
=5(米)
所以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5米。
因此题干中的结论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明确:把这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的长度占全长的。
58.√
【分析】先根据比的意义用路程比时间;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比。
【解析】48∶0.5
=(48×2)∶(0.5×2)
=96∶1
所以这辆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最简比是96∶1。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意义及化简比,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59.√
【分析】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3的后项加6,相当于后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该乘3,据此解答。
【解析】3+6=9
9÷3=3
2×3=6
6-2=4
2∶3的后项加6,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该乘3或加4。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0.√
【分析】一个蛋糕的÷平均分的人数=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计算即可。
【解析】÷6=×=
把一个蛋糕的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1.√
【分析】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4,将男生人数看成5份,女生人数看成4份,则总人数为9份,那么总人数就是在之间的9的倍数;据此找出符合题意的数。又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总人数×即可求出男生人数;据此解答。
【解析】
全班的人数就是9的倍数,在之间9的倍数只有54,所以这个班的总人数是54人。
54×
54×
=30(人)
六(1)班有男生30人,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明确总人数是9的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62.√
【分析】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则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再用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即可求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1÷(1+1+)
=1÷(2+)
=1÷
=
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3.×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化简成整数比,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
=(×16)∶(×16)
=10∶7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0∶7。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4.×
【分析】把这个数看成单位“1”,它的对应的数量是15,由此用除法求出这个数,再用这个数乘上即可求解。
【解析】15÷×
=21×
=14
所以:一个数的是15,求它的是14,正确的列式为15÷×;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除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即可。
65.×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长与宽的比是3∶1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即长和宽都乘2,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按2∶1放大,即前后项都乘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则3∶1的比值不变,仍然是3∶1,而不是6∶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当比的前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6.×
【分析】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这三个数的和是36×3,把36×3平均分成(3+4+5)份,先根据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再根据乘法求出3份(最小数)是多少。
【解析】[36×3÷(3+4+5)] ×3
=[108÷12]×3
=9×3
=27
即其中最小的数是27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是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答规律,也可先求出总份数,用它作公分母,再分别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67.×
【分析】不论喝掉多少量的糖水,在不重新加入水或者糖的情况下,糖和水的比是不变的。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8,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还是1∶8.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明确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8.√
【分析】由甲班人数的等于乙班人数的可知:甲班人数×=乙班人数×,令甲班人数×=乙班人数×=12;分别表示出两班人数,即可解答。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班人数×=乙班人数×;
令甲班人数×=乙班人数×=12
则甲班人数为12÷=12×=16人
乙班人数为12÷=12×=15人
16>15,所以甲班人数比乙班多,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赋值法是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解题时也可直接比较两个班分率的大小,根据积相同,分率大的人数少,分率小的人数多来判断。
69.×
【分析】假设,分别求出A、B的值,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则,
所以。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假设一个值,分别求出A、B。
70.×
【分析】此题已知小明和小亮放学回家所用的时间比,但小明和小亮放学回家的路程比不知道(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当路程相同时,则小亮的速度快;当路程不相同时,无法确定谁的速度快。
【解析】据上分析,小明和小亮放学回家所用的时间比是4:3,小明的速度快一些,这样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路程比,时间比与速度比相关的知识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1.√
【分析】根据题意,路程∶时间=速度,根据比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析】400÷5=80(米/分)
400∶5=80∶1
因此:路程与时间的比是80∶1,比值80表示小明的速度是80米/分,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路程、时间的关系及比的应用。
72.×
【分析】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就是(1+),求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用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除以男生人数。
【解析】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就是(1+)
÷(1+)
=÷
=
即男生比女生多,则女生比男生少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这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男生比女生多,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7份,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8份,女生比男生少这样的1份,1份是男生的人数的。
73.×
【分析】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可把小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份,大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3份,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棱长×棱长×6,即可求出它们的表面积比。
【解析】(1×1×6)∶(3×3×6)
=(1×6)∶(9×6)
=6∶54
=(6÷6)∶(54÷6)
=1∶9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那么他们的表面积比是1∶9。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4.√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9+18)÷9
=27÷9
=3
4∶9的后项加上18,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乘3。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由此判断即可。
【解析】因为: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比不可能是,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
76.×
【分析】由于甲组人数调到乙组后,两组人数相等,可以设甲组人数有9人,即甲组调入乙组的人数:9×=2(人),则甲此时的人数:9-2=7(人),乙此时的人数也是7人,由于乙是增加2人后变成7人,则乙原来的人数为:7-2=5(人),据此即可求出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
【解析】假设甲组人数有9人。
9×=2(人)
9-2=7(人)
7-2=5(人)
所以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9∶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比的意义,可以假设出甲组的具体人数。
77.√
【分析】把甲班原来的人数看成4份,调入乙班也就是调入1份,那么甲班还剩下3份,乙这时也有3份,乙原来有3-1=2(份),用甲班原来的份数除以乙班原来的份数即可求解。
【解析】甲原来有4份,现在甲乙两班各有:4-1=3(份),乙原来有:3-1=2(份)
4÷2=2
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2倍。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也可以把甲班原来的人数看成单位“1”,则乙班的人数就是甲班的1--。
78.√
【分析】根据时间=路程÷速度;代入数据,求出军军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
=×10
=9(分钟)
军军家离学校千米,如果他每分钟走千米,那么他上学只要9分钟。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利用距离、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以及分数与分数除法的计算,进行解答。
79.√
【分析】假设小刚体重的和小明体重的等于10千克,根据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量,单位“1”为小刚的体重与小明的体重,单位“1”未知用除法,据此求出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再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假设小刚体重的和小明体重的为10千克。
小刚体重:10÷=60(千克)
小明体重:10÷=70(千克)
70>60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除法的运用,题目没有交代具体的量可以用假设法,把关键量假设出来,更加便于理解。
80.×
【分析】在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所以假分数大于等于1,其倒数小于或等于1。
由此可知,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假分数的倒数。
【解析】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假分数的倒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