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训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训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8 18: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1.温度 单位:________;测量工具:________。摄氏温标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应注意:①将玻璃泡________在待测液体中,且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②待示数________后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__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
3.体温计 读数时,________离开人体;使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化 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在液体的_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该温度叫做________。 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沸腾前的是图________,沸腾时的是图________。
5.液化 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液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白气”是________遇冷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
6.熔化和 凝固 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下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的特点:持续吸热(放热),温度________。 非晶体熔化(凝固)过程的特点:持续吸热(放热),温度________(________)。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7.升华和 凝华 升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凝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______热量。
8.水循环 写出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情况:
考点温度与温度计
1.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温度,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感觉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 ℃ B.11月份东莞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38 ℃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60 ℃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
2.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①图1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
图1
②如图2-甲所示,在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图2  图3
③如图2-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图2-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2)体温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其量程为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图3是某人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则他的体温是________℃;若直接用此体温计测量体温是36.8 ℃的人的体温,则测得的体温是________℃。体温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放入沸水中消毒。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
3.如图4所示,人刚从水中出来时,由于体表的水蒸发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身体会感到冷。他紧握双臂,是为了减小水分表面积,从而________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___(选填“表面”“内部”或“表面和内部”)。
图4
4.(1)冬季,教室的窗户上常出现一层“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水雾”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2)古老的蒸馏装置如图5所示,慢火加热地锅中发酵后的混合物(含酒精和水),蒸馏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天锅中的冷水,使酒蒸气更容易遇冷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酒液由接酒槽收集后流入酒槽。
图5
(3)我国古代的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如图6所示。夏季,在鉴壁与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便可使酒变凉。这是因为冰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铜冰鉴的外壁会有小液滴产生,这是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图6   图7     图8  图9
(4)公元前1 650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如图7所示,先将原材料放在特制容器中加热成液态的铜,再用石杓将其舀入陶范中,之后液态铜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最终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青铜器。
(5)如图8所示是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发生了_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如图9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为113.5 ℃。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此时需要________热。
5.①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的“白气”;②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的“白气”;③路过包子店,看到蒸笼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④雨后,萦绕在山峦上的“白气”。关于上述现象中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水蒸气,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都是水蒸气汽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C.其形成之前的水蒸气来自空气中的是①③④
D.其形成的原因均与“露”“雾”相同
6.如图10所示,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物理知识。关于图中各应用,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图10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给鱼保鲜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渠道输水,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7.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1所示。大锅里的水开始沸腾后,碗中水的温度________达到沸点,碗中的水________沸腾,这是因为碗中的水________持续吸热。(均选填“能”或“不能”)
图11
8.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它是采用________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的。使用时,打开灭火器的阀门,会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__热,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
考点物态变化相关的图像
9.如图12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12
(1)物质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__。
(2)物质甲在第2~6 min内,温度________(选填“不变”或“不断改变”)。
(3)物质乙在第1 min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在BC段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10.如图13-甲为物质A的凝固图像。
图13
(1)物质A凝固时温度____________(选填“降低” “升高”或“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 “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2)图13-甲中第16 min时,物质A处于______________态。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物质A中,如图13-乙所示,试管中冰的质量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考点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1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相互转化,如图1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4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霜的形成过程与该过程相同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衣服晾干的过程与该过程相同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雾的形成过程与该过程相同
D.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冰雪消融的过程与该过程相同
1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_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天空后,在高空遇冷,有的___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珠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核心知识小测
1.℃(摄氏度) 温度计 0 100
2.液体的热胀冷缩 ①浸没 ②稳定 ③不可以
3.可以 将水银甩到35 ℃以下
4.液态 气态 吸收 蒸发 沸腾 任何 表面
①液体的表面积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表面和内部 保持不变 沸点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不断吸热 乙 甲
5.气态 液态 放出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水蒸气 液化
小水珠
6.固态 液态 吸收 液态 固态 放出 不变 升高
降低 相同
7.固态 气态 吸收 气态 固态 放出
8.
考点精练
1.A
2.液体热胀冷缩
(1)①-20~100__℃ 1__℃ ②D ③b 25 -12 
(2)能 35~42 0.1 37.8 37.8 不能
3.吸热 减慢 表面
4.(1)液化 内 (2)放出 液化 (3)熔化 吸收 液化 (4)放出 凝固 (5)凝华 凝固 (6)升华 凝华 放
5.D 6.C 7.能 不能 不能 8.压缩体积 汽化 吸
9.(1)乙 210__℃ 210__℃ (2)不断改变 (3)固 需要
10.(1)保持不变 放热 (2)固液共存 (3)变大
11.C
12.汽化 液化 凝华 升华 熔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