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分值:6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024·赣州高二下阶段练习)公元8世纪,罗马颁布的《法律汇编》,正文共18章,其中第1到第16章分别为人法(婚姻、监护、继承等法)和物法(抵押、合同、借贷等法),第17章为刑法,第18章为公法。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平民的权益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侧重于缓和阶级矛盾
D.适应帝国扩张需要
2.(2024·武威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横跨巨大的时空,不仅满足了它赖以产生的简单商品社会,还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所需的法律价值、精神、原则。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永恒价值主要基于其
A.法律体系 B.司法程序
C.法律条文 D.法治观念
3.(2024·江西部分高中高二联考)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突发”变化,专职法院、立法机构、法律职业、法律著作和法律科学在西欧各国纷纷产生,并发展出金融、保险、信贷等一系列商法概念、原则和体系。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教会法向世俗生活渗透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
4.(2024·齐齐哈尔高二阶段练习)《论法的精神》提及:“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可知该书作者
A.促进文艺复兴发展 B.赞成实行共和体制
C.认同法官专权可行 D.强调司法权的独立
5.(2024·株洲高二期中)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曾说过,法官的工作就是将自己手上案件的色彩与摊在他们桌上的许多样品案件的色彩加以对比,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而那些对案件卡片有最佳索引能力的,也就成为最睿智的法官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司法判决具有连续性
B.法律公正受到损害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官缺乏有效监督
6.(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方近代法律而言,从英美法系到大陆法系,都是围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主题展开和建构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渐进方式,用数百年的时间去完成制度演进,而后者则狂飙猛进,透过法典化将理想和信念在一夜之间变成现实。这里提到的法典指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国民法典》
C.《大宪章》 D.《德国民法典》
7.(2024·T8联盟高三压轴卷)《法国民法典》在全面系统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同时,做到了文风简略、通俗易懂。它既是法国妇孺皆知、皆懂的法律,也是法学家竞相研读的制度,而且还因为其文字优美,又是文学家鉴赏的文本。它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这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性和适应性 B.妥协性和综合性
C.短暂性和现实性 D.实效性和实用性
8.(2024·重庆长寿区高二上期末)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
A.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
B.都注重立法和司法独立
C.差异取决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D.都注重法官的作用
9.(2024·清远高二期中)中古时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不许杀人等,违反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为此还建立了打击异己的宗教法庭。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文化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B.教会的权力在不断扩大
C.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D.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
10.(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1.(2024·九省联考广西)公元前204年《秦奇亚法》规定,禁止服务对象支付给律师任何酬金。公元47年克劳狄一世通过“元老院决议”,规定允许支付给律师的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塔西佗在《对话录》中写道:“演讲者们哀叹,丰富多彩的演讲被私人法庭的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这表明罗马
A.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
D.皇权不受法律束缚
12.(2024·宜春三模)《法国民法典》设计的结构并非完全以法学家对私法关系的理解来安排。全部法典条文被划分为3卷,分别规定了“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尤其是其第3卷几乎成了一个大杂烩,既有债、有继承、有夫妻财产制,还有担保物权、时效等规定,贴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据此可知,这一设计
A.奠定了现代民法体系
B.有利于法典的普及化
C.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D.彰显启蒙运动的精神
13.(2024·杭州三模)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共65个条文,保障英格兰人传统权利。经过几百年,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大宪章》的条文渐不再适用。19世纪以来,国会立法废止过时条文。目前,仅少数条文仍在英国法律中。考虑英国社会的今昔,哪些条文最可能仍有法律效力
A.“寡妇若想保持单身,只须宣誓未经国王许可就不再婚,即不会被迫改嫁”(第8条)
B.“若无王国议会同意,不可课徵兵役代金,且筹款仅限为国王筹赎金”(第12条)
C.“任何市镇和个人都不可被强迫修建桥梁,但负有固有义务者除外”(第25条)
D.“人民不会被逮捕、监禁或剥夺财产,除非经由陪审团的合法审判”(第39条)
14.(2024·河南重点高中高二月考)有学者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罗马教皇的袒护下,通过对美洲和亚洲的巧取豪夺获得大量财富,使得欧洲一些国家垂涎欲滴。因此,推动了这些国家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政治诉求,他们强烈要求改革罗马教皇为了自身利益而赋予南欧国家对全球资源的垄断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诞生
B.早期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C.经济利益刺激宗教改革的爆发
D.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
15.(2024·梧州高二上月考)19世纪的美国,一些资本家在创业过程中秉持勤奋、节俭和诚信的原则。他们认为财富的积累是一种恩赐,同时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回馈社会。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些资本家
A.忽视了市场竞争的规则
B.受到了新教伦理的影响
C.重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利用宗教掩盖剥削本质
16.(2024·黄冈高二期中)(15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与中华法系一样,属于世俗法系。为什么这两个法系至近代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愈来愈兴盛呢?学术界对此讨论了几十年,大体观点认为,英美法系的基础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但其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渐进式的改革,使原来封建社会的法律,逐步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并在英国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过程当中,被推向世界各地。而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虽然是古代社会的法律,但它是希腊罗马商品经济社会之上的法律,与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相通的,因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可以发展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推广到全世界。
——摘编自何勤华、王静《中华法系盛衰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法律体系推广至全世界的原因。(8分)
答案精析
1.B [由材料可知,罗马颁布的《法律汇编》正文18章中有16章是人法和物法,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排除A项;《法律汇编》中16章的人法和物法主要涉及社会生活问题,只能说明罗马法重视调节社会问题,无法体现其侧重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2.D [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之所以具有永恒价值,是因为其蕴含了能够跨越时空的法治观念,这些观念包括但不限于公正、平等、个人权利保护等,是法律制度的灵魂所在,故选D项;法律体系虽然重要,但它是基于法治观念构建起来的,排除A项;司法程序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它本身并不构成罗马法的永恒价值,排除B项;法律条文是具体的法律规范,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调整,不是罗马法永恒价值的本质,排除C项。]
3.D
4.D [根据题干可知,孟德斯鸠反对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合二为一,主张司法独立,故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文艺复兴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孟德斯鸠赞成实行共和制度,排除B项;C项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5.A [据材料“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在相似或相同的案件中,法院应遵循先前案件的判决结果,确保法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故选A项;当事人能够依据先前的判例来预测自己案件的判决结果,这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排除B项;分权制衡指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独立行使并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以过去的判例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官审判起到约束作用,而非“缺乏有效监督”,排除D项。]
6.B [法国大革命后,为了巩固革命成果,资产阶级需要通过法律来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其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重要原则。《法国民法典》在短时间内完成编纂,以法典化的形式将资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固定下来,故选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不是近代“狂飙猛进”式法典化的代表,排除A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法律文件,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等阶层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德国民法典》也是大陆法系的重要法典,从时间和开创性上来说,它不如《法国民法典》,排除D项。]
7.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上看,《法国民法典》是相当成功的,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心理、阅读与理解习惯的一部法典,同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实效性与实用性极强的法律,故选D项;A、B两项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立法精神的特点,而材料评述的是其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排除;《法国民法典》影响深远,排除C项。]
8.B
9.C [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的教会学校教授法律、医学等知识,促进了世俗教育的发展,其宗教伦理又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同时又有禁锢思想的一面,说明基督教宗教伦理在社会中产生了双重影响,故选C项;中古时期的文化教育有所发展,但“获得全面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教会在教育、教化和思想禁锢方面的影响,未体现出教会权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排除B项;“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未能全面体现材料信息,排除D项。]
10.A
11.C [据材料可知,罗马的律师从没有酬金到有酬金,说明律师制度逐渐正规化,诉讼程序中丰富多彩的演讲者被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反映了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允许支付给律师酬金,“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不能说明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罗马皇帝,得不出皇权和法律的关系,排除D项。]
12.B [材料反映《法国民法典》的内容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普通人接受法典,促进法典的普及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民法典》内容的世俗化,不是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法国民法典》的设计考虑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未突出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特别维护,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精神是理性主义,材料未突出强调,排除D项。]
13.D
14.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两国在教皇的袒护下获得了巨大财富,而欧洲一些国家却深受教皇控制不能参与,所以这些国家要求摆脱罗马教皇控制而独立,打破西、葡两国对全球资源的垄断,可见该学者强调经济因素对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C项;材料强调宗教改革的背景,而非其影响,排除A项;西、葡两国的殖民扩张是在教皇支持下进行的,确实带有宗教因素,但这不是该学者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B
16.(1)基本特征: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
(2)欧洲法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欧洲法律体系本身不断改良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统治地位;许多地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和宗教伦理发展的时序。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理解中古时期宗教伦理的两面性,即强化对大众的教化与控制。
核心概念 罗马法 日耳曼法 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
(1)《十二铜表法》
①目的:缓和________和贵族的矛盾。
②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发展
(1)中世纪法律
①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成为________________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③罗马法复兴: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2)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背景 11世纪,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形成 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发展 13世纪,英国通过《____________》,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完善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特点 ①以____________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②________的地位突出
(3)大陆法系(民法系)
含义 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背景 13世纪以后,法国王权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形成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它与在此前后颁布的法律一起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特点 ①以____________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________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②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概念阐释 教会法
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它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制度等方面也都有规定。到中世纪中期,教会法形成了独立的法律体系。
图解历史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罗马法的复兴
材料 伴随着西欧大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规模贸易的重开,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城市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商业的复苏,日耳曼法却无法适应这种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分封割据的君主无法充任“普通法”的立法者。其次,当时三种形式的罗马观念,为合法承认罗马法提供了保障:一是教皇的罗马教廷观念;二是各国担任皇帝法律顾问及法学家的帝国观念;三是新兴的城市自治观念。于是沉寂的查士丁尼罗马法在11、12世纪开始复兴。——摘编自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罗马法复兴的原因。
试答: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罗马法具体法则对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罗马法具体法则 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
辩护人制度 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仍是西方法律的核心内容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渊源
“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是近代“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的思想渊源
1.(2024·沧州高二上联考)《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对家子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惩罚、买卖,甚至杀死家子。后来,皇帝君士坦丁明令禁止家父杀害家子,同时也规定,家子在财产和婚姻方面也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罗马法的理性化倾向
B.人人平等理想的实现
C.财产私有观念的淡化
D.奴隶主权力受到制约
2.[教材内容改编]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部法典( )
A.实践了启蒙运动政治理念
B.确立了法国共和制度
C.成为近代欧洲法律典范
D.反映了三权分立思想
知识点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特征
方面 特点 表现
国家 权力 结构 坚持权力制衡、________________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____________
法律 内容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司法 实践 坚持________________和无罪推定 建立了律师制度和____________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2.局限
(1)确认了________________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概念阐释 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他性行使,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辨析比较 无罪推定与疑罪从无
(1)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
(2)疑罪从无:指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材料 西方近现代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是以社会主体之间的妥协为前提的。这是因为无论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还是它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都凸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民主政治追求“大家说了算”的效果,而市场经济却尊重每个利益主体的自治、自由及自我设计。这就需要社会制定更为宽容的法律来协调人们之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的宽容是以自治主体间的妥协为逻辑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西方人建立了具有宽容精神的法律,但这种宽容的法律之守护神——法院在纠纷裁决中却总是扮演着刚性的不肯宽容的角色。它导致了司法的过分机械,甚至使裁判走向专横。
——摘编自何勤华、李秀清主编《西方法制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试答: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强调依法统治 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
强调法律自治 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
主张司法独立 在司法过程中,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渗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
维护个人自由 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
1.[教材内容改编]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如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等。这说明近代西方( )
A.立法指导思想趋于统一
B.政治体制臻于完善
C.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D.民主法治备受重视
2.(2025·温州高二上期末)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他想强调的法律原则是( )
A.司法独立 B.无罪推定
C.法官至上 D.社会契约
知识点三 宗教伦理与教化
1.宗教改革前
(1)基督教的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________________。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化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④教会告诫人们必须________________,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
(3)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________。
(2)主张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新教还提倡________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局限: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
思维点拨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辨析比较 天主教与新教的主要不同
天主教认为教会是绝对权威,是教徒与上帝间的中间人,是替上帝向人类传布教义的使者,是《圣经》在人间的唯一解释者;新教认为《圣经》是绝对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信徒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以及自己的忠诚信仰与上帝直接沟通。
西方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材料一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规来规范和约束教徒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系列的教义。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破坏。它在理论上遵循唯灵主义,在实践上却采用感觉主义;它希望拯救世人,却一度沉沦为人间地狱……——摘编自熊泽雍《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方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不断创立对穷人进行扫盲并传播宗教的慈善学校的同时,季审小法庭也发展为民间基层较为繁忙的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并普及司法常识。17世纪,乡绅和富商捐助建立了大批提供通识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学校,并将子弟送到欧洲大陆游学。英国基层社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主动为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的举措,使更多的英国乡村民众获益。——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等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试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社会教化的积极影响。
试答: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基督教伦理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 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对文艺复兴 基督教重建了社会道德基础,提高了欧洲整体文化水平,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基督教的禁欲、蒙昧主义又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对西方宪政 西方宪政理论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路德教认为,个人有一种通过运用其意志来改变自然和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的权利,这种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的核心
认识 无论哪一时期的宗教伦理,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进步。同时,它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对宗教伦理教化作用的分析和理解都必须建立在它是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
1.[教材内容改编]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他们还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基督教的信仰等,也会讲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这些做法(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导致了古典文化断层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D.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
2.[教材内容改编]下表是不同学者对马丁·路德的评价。这表明他们( )
人物 评价
马克思 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黑格尔 他的思想不仅长了翅膀,而且是那个时代的利刃
A.强调教会救赎作用的不可替代
B.承认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C.肯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
D.提倡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4.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历史解释
对近代西方法律发展的认识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它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原则。这部法典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制定的,它对欧洲大陆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法律时都借鉴了其内容和体系。——摘编自[法]让·路易·安贝翰《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解读] 近代西方法律发展深受历史传统和重大社会变革影响,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也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自主梳理
1.(1)①平民 ②十二铜表法 (2)②罗马民法大全
2.(1)①庄园法庭 (2)大宪章 判例法 法官
(3)罗马法 启蒙思想和大革命 成文法 宪法
核心探究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的繁荣;日耳曼法的局限性凸显,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罗马观念的影响;城市自治的兴起。
针对训练
1.A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是后世大陆法系的代表,其成为近代欧洲法律典范,C项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梳理
1.三权分立 司法权 程序公正 陪审团
2.(1)私有财产
核心探究
特征: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为基础;体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法律具有宽容精神;司法过分机械。
原因:维护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罗马法和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针对训练
1.D [由材料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注重权力制衡与保护个人权利的共同特点,说明民主法治备受重视,材料未反映“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信息,C项错误,D项正确。“立法指导思想趋于统一”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仅根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不能得出近代西方“政治体制臻于完善”,B项错误。]
2.B [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司法独立是由西方权力分立学说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主张司法权须同行政权、立法权分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法官至上”不合逻辑与题意,排除C项;社会契约是启蒙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知识点三
自主梳理
1.(1)罗马国教 (2)④孝敬父母 (3)思想意识
2.(1)新教 (2)②节俭
核心探究
(1)特征:教会(神学)控制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在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到禁锢和压抑;文化被少数基督教士垄断,世人只能接受教士的说教;教会利用宗教信仰向世人搜刮钱财。
(2)积极影响:传播了启蒙思想;提高了民众的司法意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的利益;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
针对训练
1.A [由材料可知,基督教教士开办的学校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宗教内容,但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教,还会讲授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化课,这些做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A项正确。“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说明有利于古典文化的传承,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信息,D项错误。]
2.C [由材料可知,马克思肯定了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黑格尔肯定了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重要意义,两者均肯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C项正确。](共91张PPT)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 第9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和宗教伦理发展的时序。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理解中古时期宗教伦理的两面性,即强化对大众的教化与控制。
核心概念 罗马法 日耳曼法 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知识点三 宗教伦理与教化
知识点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自主梳理
1.渊源
(1)《十二铜表法》
①目的:缓和_____和贵族的矛盾。
②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___________》。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_____________》。
③意义: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平民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2.发展
(1)中世纪法律
①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成为___________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③罗马法复兴: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庄园法庭
背景 11世纪,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形成 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发展 13世纪,英国通过《______》,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完善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特点 ①以______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②_____的地位突出
(2)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大宪章
判例法
法官
含义 以_______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背景 13世纪以后,法国王权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形成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它与在此前后颁布的法律一起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特点 ①以_______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_____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②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3)大陆法系(民法系)
罗马法
启蒙思想和大革命
成文法
宪法
教会法
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它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制度等方面也都有规定。到中世纪中期,教会法形成了独立的法律体系。
概念阐释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图解历史
核心探究
材料 伴随着西欧大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规模贸易的重开,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城市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商业的复苏,日耳曼法却无法适应这种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分封割据的君主无法充任“普通法”的立法者。其次,当时三种形式的罗马观念,为合法承认罗马法提供了保障:一是教皇的罗马教廷观念;二是各国担任皇帝法律顾问及法学家的帝国观念;三是新兴的城市自治观念。于是沉寂的查士丁尼罗马法在11、12世纪开始复兴。
——摘编自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罗马法的复兴
提示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的繁荣;日耳曼法的局限性凸显,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罗马观念的影响;城市自治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罗马法复兴的原因。
思考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罗马法具体法则对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深化拓展
罗马法具体法则 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
辩护人制度 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仍是西方法律的核心内容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渊源
“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是近代“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的思想渊源
针对训练
1.(2024·沧州高二上联考)《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对家子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惩罚、买卖,甚至杀死家子。后来,皇帝君士坦丁明令禁止家父杀害家子,同时也规定,家子在财产和婚姻方面也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罗马法的理性化倾向 B.人人平等理想的实现
C.财产私有观念的淡化 D.奴隶主权力受到制约
√
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变化体现了法律方面对人权的一种保护,而这种保护表现为增强了法律对纷争的处理能力,使得法律的执行过程更加公正理性,故选A项;
此时的罗马属于奴隶社会时期,人人平等理想的实现与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项;
这个变化是对家子在财产和婚姻方面享有更多自主权的表述,财产私有观念的淡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据材料“家父对家子”可知,协调的是家庭内部的关系而非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奴隶主权力受到制约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2.[教材内容改编]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部法典
A.实践了启蒙运动政治理念 B.确立了法国共和制度
C.成为近代欧洲法律典范 D.反映了三权分立思想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是后世大陆法系的代表,其成为近代欧洲法律典范,C项正确。
返回
<知识点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自主梳理
方面 特点 表现
国家权 力结构 坚持权力制衡、_________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_______
法律内容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司法实践 坚持_________和无罪推定 建立了律师制度和_______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1.特征
三权分立
司法权
陪审团
程序公正
2.局限
(1)确认了___________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私有财产
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他性行使,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概念阐释
无罪推定与疑罪从无
(1)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
(2)疑罪从无:指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辨析比较
核心探究
材料 西方近现代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是以社会主体之间的妥协为前提的。这是因为无论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还是它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都凸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民主政治追求“大家说了算”的效果,而市场经济却尊重每个利益主体的自治、自由及自我设计。这就需要社会制定更为宽容的法律来协调人们之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的宽容是以自治主体间的妥协为逻辑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西方人建立了具有宽容精神的法律,但这种宽容的法律之守护神——法院在纠纷裁决中却总是扮演着刚性的不肯宽容的角色。它导致了司法的过分机械,甚至使裁判走向专横。——摘编自何勤华、李秀清主编《西方法制史》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提示 特征: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为基础;体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法律具有宽容精神;司法过分机械。
原因:维护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罗马法和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思考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深化拓展
强调依法统治 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
强调法律自治 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
主张司法独立 在司法过程中,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渗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
维护个人自由 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
针对训练
1.[教材内容改编]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如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等。这说明近代西方
A.立法指导思想趋于统一 B.政治体制臻于完善
C.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D.民主法治备受重视
√
由材料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注重权力制衡与保护个人权利的共同特点,说明民主法治备受重视,材料未反映“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信息,C项错误,D项正确。
“立法指导思想趋于统一”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
仅根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不能得出近代西方“政治体制臻于完善”,B项错误。
2.(2025·温州高二上期末)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他想强调的法律原则是
A.司法独立 B.无罪推定
C.法官至上 D.社会契约
√
无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
司法独立是由西方权力分立学说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主张司法权须同行政权、立法权分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法官至上”不合逻辑与题意,排除C项;
社会契约是启蒙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返回
<知识点三>
宗教伦理与教化
自主梳理
1.宗教改革前
(1)基督教的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__________。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化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④教会告诫人们必须__________,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
罗马国教
孝敬父母
(3)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__________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______。
(2)主张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新教还提倡_______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局限: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
思想意识
新教
节俭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思维点拨
天主教与新教的主要不同
天主教认为教会是绝对权威,是教徒与上帝间的中间人,是替上帝向人类传布教义的使者,是《圣经》在人间的唯一解释者;新教认为《圣经》是绝对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信徒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以及自己的忠诚信仰与上帝直接沟通。
辨析比较
核心探究
材料一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规来规范和约束教徒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系列的教义。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破坏。它在理论上遵循唯灵主义,在实践上却采用感觉主义;它希望拯救世人,却一度沉沦为人间地狱……——摘编自熊泽雍《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材料二 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不断创立对穷人进行扫盲并传播宗教的慈善学校的同时,季审小法庭也发展为民间基层较为繁忙的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并普及司法常识。17世纪,乡绅和富商捐助建立了大批提供通识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学校,并将子弟送到欧洲大陆游学。英国基层社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主动为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的举措,使更多的英国乡村民众获益。
——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等
提示 特征:教会(神学)控制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在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到禁锢和压抑;文化被少数基督教士垄断,世人只能接受教士的说教;教会利用宗教信仰向世人搜刮钱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思考
提示 积极影响:传播了启蒙思想;提高了民众的司法意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的利益;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社会教化的积极影响。
思考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基督教伦理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深化拓展
对资本主义 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对文艺复兴 基督教重建了社会道德基础,提高了欧洲整体文化水平,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基督教的禁欲、蒙昧主义又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对西方宪政 西方宪政理论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路德教认为,个人有一种通过运用其意志来改变自然和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的权利,这种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的核心
认识 无论哪一时期的宗教伦理,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进步。同时,它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对宗教伦理教化作用的分析和理解都必须建立在它是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
针对训练
1.[教材内容改编]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他们还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基督教的信仰等,也会讲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这些做法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导致了古典文化断层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D.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
√
由材料可知,基督教教士开办的学校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宗教内容,但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教,还会讲授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化课,这些做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A项正确。
“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说明有利于古典文化的传承,B项错误。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信息,D项错误。
2.[教材内容改编]下表是不同学者对马丁·路德的评价。这表明他们
A.强调教会救赎作用的不可替代
B.承认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C.肯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
D.提倡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
人物 评价
马克思 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黑格尔 他的思想不仅长了翅膀,而且是那个时代的利刃
√
由材料可知,马克思肯定了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黑格尔肯定了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重要意义,两者均肯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C项正确。
知识体系
1.《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4.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学科术语
对近代西方法律发展的认识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它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原则。这部法典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制定的,它对欧洲大陆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法律时都借鉴了其内容和体系。——摘编自[法]让·路易·安贝翰《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解读] 近代西方法律发展深受历史传统和重大社会变革影响,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也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历史解释
返回
课时精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D D A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B D C B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基本特征: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
(2)欧洲法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欧洲法律体系本身不断改良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统治地位;许多地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16.
1.(2024·赣州高二下阶段练习)公元8世纪,罗马颁布的《法律汇编》,正文共18章,其中第1到第16章分别为人法(婚姻、监护、继承等法)和物法(抵押、合同、借贷等法),第17章为刑法,第18章为公法。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平民的权益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侧重于缓和阶级矛盾 D.适应帝国扩张需要
√
基础巩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材料可知,罗马颁布的《法律汇编》正文18章中有16章是人法和物法,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
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排除A项;
《法律汇编》中16章的人法和物法主要涉及社会生活问题,只能说明罗马法重视调节社会问题,无法体现其侧重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2024·武威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横跨巨大的时空,不仅满足了它赖以产生的简单商品社会,还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所需的法律价值、精神、原则。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永恒价值主要基于其
A.法律体系 B.司法程序
C.法律条文 D.法治观念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之所以具有永恒价值,是因为其蕴含了能够跨越时空的法治观念,这些观念包括但不限于公正、平等、个人权利保护等,是法律制度的灵魂所在,故选D项;
法律体系虽然重要,但它是基于法治观念构建起来的,排除A项;
司法程序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它本身并不构成罗马法的永恒价值,排除B项;
法律条文是具体的法律规范,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调整,不是罗马法永恒价值的本质,排除C项。
3.(2024·江西部分高中高二联考)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突发”变化,专职法院、立法机构、法律职业、法律著作和法律科学在西欧各国纷纷产生,并发展出金融、保险、信贷等一系列商法概念、原则和体系。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教会法向世俗生活渗透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本身有着较为系统的法律规则和理论,其复兴为西欧各国法律的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范例,故选D项;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教会法主要是调整教会内部事务以及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事务,它向世俗生活渗透主要是在道德、婚姻等部分领域,排除B项;
城市自治运动主要体现在城市行政管理、经济自主权等方面,而不是直接推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法律科学的发展,排除C项。
4.(2024·齐齐哈尔高二阶段练习)《论法的精神》提及:“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可知该书作者
A.促进文艺复兴发展 B.赞成实行共和体制
C.认同法官专权可行 D.强调司法权的独立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题干可知,孟德斯鸠反对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合二为一,主张司法独立,故D项正确;
题干未反映文艺复兴的发展,排除A项;
题干不能反映孟德斯鸠赞成实行共和制度,排除B项;
C项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5.(2024·株洲高二期中)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曾说过,法官的工作就是将自己手上案件的色彩与摊在他们桌上的许多样品案件的色彩加以对比,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而那些对案件卡片有最佳索引能力的,也就成为最睿智的法官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司法判决具有连续性 B.法律公正受到损害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官缺乏有效监督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在相似或相同的案件中,法院应遵循先前案件的判决结果,确保法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故选A项;
当事人能够依据先前的判例来预测自己案件的判决结果,这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排除B项;
分权制衡指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独立行使并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以过去的判例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官审判起到约束作用,而非“缺乏有效监督”,排除D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方近代法律而言,从英美法系到大陆法系,都是围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主题展开和建构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渐进方式,用数百年的时间去完成制度演进,而后者则狂飙猛进,透过法典化将理想和信念在一夜之间变成现实。这里提到的法典指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国民法典》
C.《大宪章》 D.《德国民法典》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法国大革命后,为了巩固革命成果,资产阶级需要通过法律来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其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重要原则。《法国民法典》在短时间内完成编纂,以法典化的形式将资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固定下来,故选B项;
《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不是近代“狂飙猛进”式法典化的代表,排除A项;
《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法律文件,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等阶层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德国民法典》也是大陆法系的重要法典,从时间和开创性上来说,它不如《法国民法典》,排除D项。
7.(2024·T8联盟高三压轴卷)《法国民法典》在全面系统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同时,做到了文风简略、通俗易懂。它既是法国妇孺皆知、皆懂的法律,也是法学家竞相研读的制度,而且还因为其文字优美,又是文学家鉴赏的文本。它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这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性和适应性 B.妥协性和综合性
C.短暂性和现实性 D.实效性和实用性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上看,《法国民法典》是相当成功的,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心理、阅读与理解习惯的一部法典,同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实效性与实用性极强的法律,故选D项;
A、B两项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立法精神的特点,而材料评述的是其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排除;
《法国民法典》影响深远,排除C项。
8.(2024·重庆长寿区高二上期末)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
A.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 B.都注重立法和司法独立
C.差异取决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D.都注重法官的作用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故选B项;
大陆法系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排除A项;
每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不是单一的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排除C项;
大陆法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排除D项。
9.(2024·清远高二期中)中古时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不许杀人等,违反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为此还建立了打击异己的宗教法庭。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文化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B.教会的权力在不断扩大
C.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D.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的教会学校教授法律、医学等知识,促进了世俗教育的发展,其宗教伦理又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同时又有禁锢思想的一面,说明基督教宗教伦理在社会中产生了双重影响,故选C项;
中古时期的文化教育有所发展,但“获得全面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材料主要反映教会在教育、教化和思想禁锢方面的影响,未体现出教会权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排除B项;
“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未能全面体现材料信息,排除D项。
10.(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1.(2024·九省联考广西)公元前204年《秦奇亚法》规定,禁止服务对象支付给律师任何酬金。公元47年克劳狄一世通过“元老院决议”,规定允许支付给律师的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塔西佗在《对话录》中写道:“演讲者们哀叹,丰富多彩的演讲被私人法庭的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这表明罗马
A.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 D.皇权不受法律束缚
√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可知,罗马的律师从没有酬金到有酬金,说明律师制度逐渐正规化,诉讼程序中丰富多彩的演讲者被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反映了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允许支付给律师酬金,“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不能说明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排除A项;
据材料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不涉及罗马皇帝,得不出皇权和法律的关系,排除D项。
12.(2024·宜春三模)《法国民法典》设计的结构并非完全以法学家对私法关系的理解来安排。全部法典条文被划分为3卷,分别规定了“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尤其是其第3卷几乎成了一个大杂烩,既有债、有继承、有夫妻财产制,还有担保物权、时效等规定,贴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据此可知,这一设计
A.奠定了现代民法体系 B.有利于法典的普及化
C.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D.彰显启蒙运动的精神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反映《法国民法典》的内容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普通人接受法典,促进法典的普及化,B项正确;
材料强调《法国民法典》内容的世俗化,不是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项;
材料反映《法国民法典》的设计考虑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未突出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特别维护,排除C项;
启蒙运动的精神是理性主义,材料未突出强调,排除D项。
13.(2024·杭州三模)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共65个条文,保障英格兰人传统权利。经过几百年,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大宪章》的条文渐不再适用。19世纪以来,国会立法废止过时条文。目前,仅少数条文仍在英国法律中。考虑英国社会的今昔,哪些条文最可能仍有法律效力
A.“寡妇若想保持单身,只须宣誓未经国王许可就不再婚,即不会被迫改
嫁”(第8条)
B.“若无王国议会同意,不可课徵兵役代金,且筹款仅限为国王筹赎金”(第
12条)
C.“任何市镇和个人都不可被强迫修建桥梁,但负有固有义务者除外”(第25条)
D.“人民不会被逮捕、监禁或剥夺财产,除非经由陪审团的合法审判”(第39条)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人民不会被逮捕、监禁或剥夺财产,除非经由陪审团的合法审判”体现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即任何人不得被非法拘禁或剥夺财产,除非经过合法的审判程序,这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现代英国法律中很可能仍然保留其法律效力,D项正确;
A项是对妇女的束缚,排除;
当今英国不需要为国王筹赎金,排除B项;
“任何市镇和个人都不可被强迫修建桥梁,但负有固有义务者除外”可能因为与现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法律框架不一致而被废止,排除C项。
14.(2024·河南重点高中高二月考)有学者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罗马教皇的袒护下,通过对美洲和亚洲的巧取豪夺获得大量财富,使得欧洲一些国家垂涎欲滴。因此,推动了这些国家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政治诉求,他们强烈要求改革罗马教皇为了自身利益而赋予南欧国家对全球资源的垄断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诞生
B.早期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C.经济利益刺激宗教改革的爆发
D.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两国在教皇的袒护下获得了巨大财富,而欧洲一些国家却深受教皇控制不能参与,所以这些国家要求摆脱罗马教皇控制而独立,打破西、葡两国对全球资源的垄断,可见该学者强调经济因素对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C项;
材料强调宗教改革的背景,而非其影响,排除A项;
西、葡两国的殖民扩张是在教皇支持下进行的,确实带有宗教因素,但这不是该学者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
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2024·梧州高二上月考)19世纪的美国,一些资本家在创业过程中秉持勤奋、节俭和诚信的原则。他们认为财富的积累是一种恩赐,同时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回馈社会。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些资本家
A.忽视了市场竞争的规则 B.受到了新教伦理的影响
C.重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利用宗教掩盖剥削本质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4·黄冈高二期中)[近代欧洲法律体系]。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二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与中华法系一样,属于世俗法系。为什么这两个法系至近代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愈来愈兴盛呢?学术界对此讨论了几十年,大体观点认为,英美法系的基础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但其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渐进式的改革,使原来封建社会的法律,逐步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并在英国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过程当中,被推向世界各地。而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虽然是古代社会的法律,但它是希腊罗马商品经济社会之上的法律,与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相通的,因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可以发展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推广到全世界。——摘编自何勤华、王静《中华法系盛衰考》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基本特征: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法律体系推广至全世界的原因。
答案 欧洲法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欧洲法律体系本身不断改良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统治地位;许多地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