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初步理解。
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核心情节与意象,理解并掌握 “以小见大” 的文学表现手法,体会其在凸显主题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研读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片段,学习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与典型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尝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聚焦文本中对人物的刻画内容,重点掌握运用 “心理活动描写” 与 “典型细节描写” 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技巧,能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深入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物品、动作、神态等细节),理解细节描写在 “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准确体味其在小说中的独特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课堂伊始,展示白色百合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享观图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逐步梳理并总结出白色百合花的核心特点:其色泽温润雅致,无艳丽之感;香气清淡幽远,不浓烈刺鼻;整体气质洁净纯粹、端庄高雅,尽显清丽之态。
二、作者简介、背景知识、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与背景知识
茹志鹃,女,1925 年投身新四军,1955 年转业后进入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工作,担任《文艺月报》编辑一职。1958 年 3 月,她在文学期刊《延河》上发表了经典作品《百合花》,这篇小说的问世,也标志着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式形成。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她创作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扩大化之后,其家庭成员在这场运动中受到冲击,成为受害者。冷峻压抑的现实生活,让她时常怀着悲凉的心境,回忆起战时岁月以及那时纯粹真挚的同志情谊。
(2)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正音:
撂(làio) 讷讷(nè) 忸怩(ni ní) 憨厚(hān) 执拗(niù)
发髻(jì) 尴尬(gāngà) 讪讪 (shànshàn) 瞅 (chǒu) 挟(xiā)
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
解释下列词语:
张皇 忸怩 憨憨 执拗 尴尬 讪讪 虔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讨论交流一:梳理脉络,合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叙事顺序,以 “我” 的所见所闻为的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通讯员主动带路,护送 “我” 前往包扎所;
发展:通讯员陪同 “我” 到老乡家借被子,期间展现出腼腆质朴的性格;
再发展:新媳妇来到包扎所,与 “我” 一同参与伤员救护工作;
高潮与结局:通讯员在战斗中为救人壮烈牺牲,新媳妇悲痛之下,献出自己珍贵的新婚被子。
讨论交流二:鉴赏小说构思,探究 “百合花” 的深层意义。
作者为何以 “百合花” 为题?如何结合这一标题理解小说主题?结尾处对百合花的描写又具有怎样的作用?进而深入分析 “百合花被” 与 “百合花” 在小说中的具体地位和深层作用。
(1)梳理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
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提示:此话题具有开放性,需充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只要观点贴合 “百合花” 的核心特质,言之有理,均应给予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
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百合花作为核心象征意象,贯穿全文,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围绕核心人物,分析其形象特质与在文本中的作用,重点解读小通讯员、新媳妇与 “我” 这三个角色。
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带路、借被、救护、牺牲等关键情节,且以 “我” 的视角与感受推动故事发展、展现其他人物形象。
2、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 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从最初因误会 “生起气来”,到逐渐 “发生了兴趣”,再到 “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最终在其牺牲后 “怀着崇敬的心情怀想他”。
原句:生起气来 发生了兴趣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怀着崇敬的心情怀想他。
3、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 重点品读高潮部分。
害羞、腼腆、善良、深明大义,对革命战士怀有深厚的阶级感情。
4、作者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形象?
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五、精读课文,学习技巧
1、合作交流;聚焦细节描写及作用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且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逐步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其次运用典型细节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艺术表现手段。
如几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
这些典型细节的设计,不仅让小说情节在前后呼应中推进,既形成了波澜起伏的叙事节奏,又让整体结构更显严谨;而且使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2、品赏语言
重难点语句
(1)、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这句话如何理解
由上文知道一个营的通讯员负了伤被送到包扎所,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同乡,我很担心他,所以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最后一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其实暗示了我对那个通讯员的关心、牵挂、惦念。
(2)、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这句话
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埋下伏笔,此时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作了一个铺垫。
(3)、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这句话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难过的心情。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再结合前文新媳妇对 “百合花被” 的珍视、对通讯员的羞涩态度,此处的 “缝破洞” 既是对通讯员的最后送别,更凸显出她在经历生死后,那份善良、纯真与高洁的品质愈发鲜明动人。
六、课堂小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七、作业布置:
写一篇300字读后感。
板书设计:
百 合 花
茹志鹃
百合花 清丽 纯洁 高雅
小通讯员: 腼腆 淳朴 勇敢 热爱生活 关心同志
新媳妇: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主 题: 人性美 性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