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控制
第一节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梳理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②处白磷不燃烧 ③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 ; ②处白磷没有与 接触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 且与 接触
2.燃烧条件的定量探究
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1.7%时,木条燃烧停止了。说明燃烧时,氧气的量高于一定的数值。
3.燃烧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 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 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着火点)。
4.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 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
二、认识灭火的原理
燃烧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的原理
野炊时的篝火 往着火的木材上覆盖沙子 隔绝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
森林着火 砍伐树木,设置隔离带 移走
建筑物着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的 以下
第二节 促进燃烧与防止爆炸
知识梳理
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1.甲烷的燃烧
项目 空气不充足时 空气充足时
现象 发出明亮的火焰;火焰呈黄色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产物 一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结论 在空气充足时燃烧更剧烈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 。
(2)提高燃烧的 。
(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
3.燃烧不充分的缺点
燃料燃烧的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污染空气。
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现象: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 ,片刻后瓶内混合气体发生了 。
(2)解释
2.爆炸产生的条件
如果燃烧发生在 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想一想]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与燃烧、爆炸相关的安全标志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三、合理选择燃料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知识梳理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循环途径
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含量的 会导致 ,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
[想一想]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气体污染物吗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1.碳达峰与碳中和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被称为 ;达峰之后,人为碳排放与人为碳吸收达到平衡,即为 。我国力争 年前完成碳达峰, 年前实现碳中和。
2.实现“双碳”目标的措施
(1)减少 的利用,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 能源等。
(2)加大力度促进二氧化碳的 和 。如植树造林、通过人工方法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与封存(包括海洋封存、陆地封存、矿石碳化、地质利用、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等)。
低碳生活 为了使人类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需要我们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具体做法包括少用纸巾和一次性筷子、双面打印纸张、随手关灯、骑自行车出行等。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控制
第一节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梳理
一、1.着火点 氧气 着火点 氧气
3.(1)可燃 (2)充足的氧气 (3)最低温度
4.氧气 氧化反应
二、氧气 氧气 可燃物 着火点
第二节 促进燃烧与防止爆炸
知识梳理
一、2.(1)浓度 (2)温度 (3)接触面积
二、1.(1)安静地燃烧 爆炸
2.有限的 急剧膨胀
[想一想]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的爆炸、气球的爆炸。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是看爆炸的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3.放易燃物 烟火 带火种
三、点燃 污染性气体 安全 储存 运输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知识梳理
一、1.呼吸 燃烧 光合
2.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
[想一想]
二氧化碳无毒,而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气体污染物。
二、1.碳达峰 碳中和 2030 2060
2.(1)化石燃料 绿色 (2)吸收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