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识物质的构成 知识清单(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认识物质的构成 知识清单(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7: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
第一节 原 子
课时1 原子的结构 计量原子的质量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1.发现电子
1897年,    等人发现了原子中带负电荷的    ,说明原子是    的,并提出原子的“      ”模型。
2.发现原子核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            ,说明  。
②有一小部分  ,说明  。
③极少数的α粒子       ,说明    。
(2)实验结论
原子中肯定存在带    电的    虽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    的粒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数=    数(与中子数无关)。
(2)质量关系: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大得多,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上。
(3)体积关系: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    ,电子绕着    高速运动。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3.原子的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具有以下性质:
(1)质量和体积很小。
(2)相互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
(3)总在不断运动。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    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2.表达式
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其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课时2 原子与离子、分子
知识梳理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离核较   ,能量低的离核较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
3.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 分类 最外层 电子数 结构的 稳定性 化学性质
金属 一般少于  个 不稳定 易  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 属 一般多于  个 不稳定 易  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 气体   个(He为2个) 稳定 不易  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但要注意稀有气体中的氦原子,虽然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其化学性质与其他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为8)相似,而不与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如Mg、Ca等)相似。
4.离子
(1)形成: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    的    ;原子得到电子后,变成带    的    。
(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    是由离子构成的。
[想一想]
离子一定带有电荷,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呈电中性
第二节 元 素
课时1 元素与元素符号
知识梳理
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对元素的认识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不是一百多个。 (2)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单核粒子也属于同种元素。
(2)在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      。
2.单质与化合物
分类依据 单质 化合物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 只由   元素组成的     由       元素组成的 
3.元素符号
(1)书写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
②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字母区别,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
(2)意义
①宏观:表示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如Fe表示铁元素,还表示铁这种物质。
②微观:表示         。
对元素的认识 注意相似元素符号的辨别 (1)Ne、Na。(2)Al、Cl。(3)Ca、Cu。 (4)Mn、Zn。(5)Mg、Ag、Hg。
分子、原子、离子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2 元素周期表
知识梳理
元素周期表
1.最早的编制者
1869年,俄国化学家    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结构
3.原子序数
指每种元素的序号,它的数值等于其     。
4.单元格信息(以氢元素为例)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判断 A B 加“钅”部首的都是金属元素(汞除外),如A图; 加“气”“石”“氵”部首的是非金属元素,如B图。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课时1 化学式及其意义 化合价
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概念:用     和    表示    的式子。
2.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例如:金属铜是由无数      聚集而成的,化学式为    ;氯化钠是由           结合形成的,化学式为    。
3.化学式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的意义如表。
分类 意义 实例(H2O)
宏观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水由  组成
微观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
4.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向左读“    ”,如CaCl2读作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3O4读作      。
二、化合价
1.化合价的确定
(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决定的。
(2)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其化合价的数值是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表示方法
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标在元素(或根)的    ,如Cl、Ca、Na2S、NCl。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负价,要分清,莫忘单质价为零。
3.常见元素化合价规律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表现为    ,非金属元素有时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    。
(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    。
(3)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
(4)有些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多种化合价。例如,铁元素有    价和    价。
(5)某些根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
4.与化学式的关系
(1)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一般正价的元素(或根)写在    边,负价的元素(或根)写在    边,将正、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约至最简整数后,将其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根)的    。
(2)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    的原则计算确定。
课时2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量
1.概念
某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      的总和,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也叫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公式
化学式量=各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对应原子个数之和。
二、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如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6×2)=      。
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第三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
第一节 原 子
课时1 原子的结构 计量原子的质量
知识梳理
一、1.汤姆孙 电子 可分 葡萄干布丁
2.(1)①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空间 ②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 原子核带正电 ③被反弹了回来 原子核很小,但质量却很大 (2)正 体积 质量
二、1.正电荷 中子 负电荷
2.(1)质子 核外电子 (2)原子核 (3)小 原子核
三、1.1/12 
2.
课时2 原子与离子、分子
知识梳理
1.远 近
2.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的电子数
3.4 失去 4 得到 8 得失
4.(1)正电荷 阳离子 负电荷 阴离子
(2)氯化钠(答案不唯一)
[想一想]
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电性相反、数值相等,故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显电性。
第二节 元 素
课时1 元素与元素符号
知识梳理
1.(1)质子数 (2)氧、硅、铝、铁、钙
2.一种 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 纯净物
3.(1)①大写 ②大写 小写 (2)①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课时2 元素周期表
知识梳理
1.门捷列夫
3.原子核内质子数
4.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课时1 化学式及其意义 化合价
知识梳理
一、1.元素符号 数字 物质组成
2.铜原子 Cu 大量钠离子和氯离子 NaCl
3.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氢、氧两种元素 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物质分子的构成 两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4.某化某 氯化钙 四氧化三铁
二、1.(1)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
2.正上方
3.(1)正价 正价 负价 (2)零 (3)零 (4)+2 +3
4.(1)左 右 右下角 (2)零
课时2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知识梳理
一、1.相对原子质量
二、1.12×1 3∶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