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实验
实 验 方 案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 验 装 置
实 验 现 象 有 生成,反应前后天平 大理石表面产生 ,小气球 ,天平 (不考虑浮力影响) 白磷燃烧,产生 ,小气球 , 反应前后天平
实验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因此锥形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 (2)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二是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发生物质交换。
2.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等于参加 的各物质的 。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2)应用
①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问题;②求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③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元素;④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没有变化。
化学变化前后的变与不变 (1)六个不变: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2)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3)两个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分子的数目。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知识梳理
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概念: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达了 、 和 。
(2)反映出各物质之间的 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 。
(3)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观粒子的 ,
即 之比。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示例(以C+O2CO2为例)
项目 定性方面 定量方面
宏观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微观 碳原子和氧分子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分子 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1(即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1)必须以 为依据。
(2)必须遵循 (即配平)。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标。
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系数(化学计量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记清; 生成气体或沉淀,箭头来表明。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气体才能标注“↑”;溶液中的反应若生成物中有沉淀,沉淀后才能标注“↓”。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一般步骤
1.理论依据
化学反应都遵循 定律。
2.计算依据
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 之比等于 之比,可以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相关定量计算。
3.计算步骤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1.已知某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某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3.含杂质的有关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
5.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相关图、表的有关计算。
(1)设未知数时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2)当题目给出量的单位不统一时,一定要换算成统一单位。 (3)相关物质的化学式量必须计算准确,特别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漏乘。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梳理
一、1.蓝色沉淀 保持平衡 大量气泡 膨胀起来 保持平衡 大量白烟 先膨胀后变瘪 保持平衡 不变
2.(1)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二、2.种类 数目 质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知识梳理
一、1.化学式
2.(1)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2)质量 质量比 (3)数量关系 粒子数目
二、1.(1)客观事实 (2)质量守恒定律
2.反应物 生成物 质量 配平 条件 生成物 ↑ ↓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1.质量守恒
2.实际质量 相对质量
3.未知量 化学方程式 质量 比例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