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9 11:44:09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分值:6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024·天津红桥区高二上期末)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改变 D.国家统一的要求
2.(2024·天津环城四区高二下期末)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 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 《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 《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送刘备 《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
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
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3.(2025·白银高三月考)考古人员在蒙古国哈拉和林城(古代蒙古汗国首都喀拉和林)发掘出20多枚“日月光金”钱币(见下左图),这种胡汉双语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这种钱币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钱币(见下右图)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孔圆钱形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回鹘“日月光金”  辽“天禄 西夏“乾 金“大定
通宝”  祐元宝” 通宝”
A.宋朝对外贸易成果显著
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政权并立促进经济互补
D.经济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
4.(2024·河南豫东名校高二期中)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北宋)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寇瑊尝守蜀,乞禁交子。”由此可知,北宋的交子
A.信用基础存在不足
B.从四川扩展至全国
C.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引领了古代货币发展
5.(2024·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明初发行“大明宝钞”,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一千”。如表反映了大明宝钞折成铜钱比值的变化情况,表中变化
年份 1375年 1390年 1470年 1470年 1488年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1 000文 250文 12文 2文 1文
A.表明政府权威的不断下降
B.根源于铜钱数量的不断减少
C.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抑制了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
6.(202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表明
A.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已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7.(2025·郑州高二上阶段练习)为了反对政府铸造银币,1895年,美国某银行家集团借给联邦政府350万盎司的黄金。“双方商定,有一半黄金应当从国外输入,并且各个银行家将施加一切影响去防止提取黄金,直到契约期满。”上述做法
A.体现出美国国家干预的强化
B.客观上增强了英国金融的影响力
C.推动了世界金融中心的转换
D.加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8.(2025·哈尔滨高二上期中)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上述历史事实说明
A.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本国货币国际化发展
B.当前的英国和美国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
C.通过殖民与扩张是英美经济发展的共性
D.确立金本位有利于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9.(2024·白银高二下期末)1931年,英国联合各殖民地、自治领(加拿大除外)以及与英国在财政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成立英镑集团,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账务一律用英镑结算等。英镑集团的成立
A.延缓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B.体现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
D.打击了殖民地民族独立倾向
10.(2025·河北质检联盟高二期中)1967年,法国中央银行决定,把自己手里的英镑和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戴高乐甚至扬言,他将亲驾军舰运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许多国家仿效,一时间,黄金炙手可热。这反映出当时
A.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B.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加剧
C.国际经济旧秩序趋于瓦解
D.西欧国家的金融地位提升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1.(2024·福州三模)邓通受汉文帝宠信,获得蜀郡严道县的铜山,遂铸铜钱(见如图)。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邓通钱的流行
A.改变了汉初经济思想
B.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
C.体现了盐铁官营政策
D.中兴了秦朝货币制度
12.(2024·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与古钱(汉五铢钱等)等价使用,但民间纷纷盗铸二铢钱,引发混乱。齐、梁、陈政权也都进行过类似改革。南朝时期的铸币改革
A.满足了“土断”政策的需要
B.从侧面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D.为纸币的发行提供有利条件
13.(2025·广西部分示范性高中质检)交子诞生后,宋代政府将交子引入西北用于异地兑付钞引。首先,商人将粮草运抵至西北地区,本地政府发给商人相应的交引,然后商人凭交引至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商人在支取交子后,不能在四川以外行用,只能赴川地使用。这一规定
A.开启了川陕地区的经济联系
B.扩大了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量
C.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促进纸币发行管理模式的革新
14.(2025·泉州高三上期中)一战后,英国在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如表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加速英镑衰落
B.金本位制助力英国经济恢复
C.大萧条冲击了英国金融市场
D.英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
15.(2024·南昌模拟)有学者指出,与金本位条件下维持统一规则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不同,布雷顿森林协定使各成员国在法律形式上承诺遵守相关的规则,在该框架内用国际合作来取代各国政府以往只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决策。该学者意在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
A.用国际合作与协商取代单方面行动
B.有利于实现各国之间汇率的统一
C.巩固了美国在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6.(2024·沈阳郊联体高二期中)(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出现在四川。宋“统一”全国之后,四川还是一个使用本地货币的地区。由于铜钱短缺,政府规定在四川只能使用铁币,而铁作为货币而言过于笨重,40公斤铁的价值还不及28克银子。虽然官府仍然要求纳税人缴纳铜钱,但政府又禁止使用铜钱,这使货币的情况更加复杂……宋朝铜钱中的铜含量从83%降到46%,铁钱对铜钱的比率不定,官府规定一文铜钱值10个铁钱,而实际比率接近4。10世纪末,农民起义爆发,这体现平民们的不满情绪。四川商人针对这种复杂局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用来方便其长途贸易,当地人将铁存在商户中,拿着存单当期票。这些纸币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铁钱。
在11世纪初,朝廷特许16家商户专门发行纸币……1023年,官府设立“交子务”接手纸币专营。政府最初计划通行的纸币以三年为一期,然而这些规定逐渐松弛,纸币流通的时间延长。纸币的通行地区扩大到四川以外,到11世纪末时,已扩展到中国北方的全部地区。最初发行纸币时有29%的现金储备,而后来发行时现金储备量不断减缩,到11世纪70年代,面额1 000的纸币的实际价值已降到940文左右。
——摘编自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一战前,英国控制着200亿美元以上的国外投资,没有哪个金融中心可以比肩伦敦的地位。当时全球超过2/3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超过一半的长期投资也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到了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的3.5倍。支撑英镑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已然崩塌!——摘编自孙树强《英镑国际化的陨落》
材料三 首先,要聚焦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位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支撑中国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并非目的。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如何获得广泛的境外市场需求,提升境外经济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特别是“第三方”对人民币的需求。再次,要重视国际货币权力问题,货币问题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伴随着权力的存在。货币的国际化也自然会涉及和影响原有的国际货币权力关系。最后,要高度重视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性作用。
——摘编自赵媛《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纸币发行的背景,并概括宋代纸币发行、使用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变化的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6分)
 
 
 
 
 
答案精析
1.B [据材料可知,随着夏商周到秦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日益频繁,对货币的需求和依赖也逐渐增强。从“贝”到金属货币,再到统一的“半两”钱,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故选B项;材料并未直接提及冶铁技术的具体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审美观念的具体变化,且货币形态的变化更多地是出于经济实用的考虑,排除C项;货币形态从“贝”到金属货币的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远早于秦朝的统一,排除D项。]
2.C [从“送绢偿还”“户出绢二匹”等记载可以看出,绢帛在经济交易中频繁使用,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故选C项;在距今10 000至8 000年间,我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几次涉及丝织品的交易情况,不能就此断言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排除B项;《三国志·武帝纪》提到了魏国的田租和户出绢、绵的数量,仅凭这一数据无法推测出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排除D项。]
3.B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辽夏金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货币使用汉族文字、汉族圆形方孔形制,这表明少数民族货币文化深受汉族影响,故选B项;辽、西夏是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汉族货币影响少数民族,强调单方面影响,而非相互补充,排除C项;仅凭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货币不能得出“经济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的结论,排除D项。]
4.A [从材料可以看出,交子最初是由十六户富人主持发行的。但后来这些富人资产衰落,无法偿还债务,引发了很多争讼。这说明交子依赖于这些富人的财力和信誉,一旦富人出现经济问题,交子的信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交子的信用基础存在不足,故选A项;材料仅提及交子在蜀地(四川)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交子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纸币进行比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交子引领古代货币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
5.D [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由1375年的1 000文到1488年的1文钱,折钱数越来越低,体现了大明宝钞大幅度贬值,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明朝前期政府权威始终较强,故宝钞在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发行,排除A项;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源于政府对经济规律认识不足、滥发纸币等,而非铜钱数量的不断减少,排除B项;宝钞的贬值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C项。]
6.A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是由于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人民解放军占领了石家庄,故选A。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在1952年底,故C项错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故D项错误。]
7.B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美国银行家集团借黄金给美国政府,是因为反对政府铸造银币,出借黄金使得美国政府有了黄金储备,从而推动金本位制在美国的实施,而当时金本位制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故这一举措将扩展金本位制实施的国家范围,客观上增强了英国金融的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私人金融资本干预国家金融政策,不是美国国家干预,排除A项;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排除C项;黄金储备增多会增强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排除D项。]
8.A [19世纪初期英国以其政治经济实力促使本国货币成为世界中心货币,二战后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事实证明,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美国凭借政治经济实力实现货币国际化,而非当前两国是国际金融中心,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殖民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排除C项;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了金本位制的确立,排除D项。]
9.C [由“1931年”及所学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金本位制崩溃,英镑集团的成立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故选C项,排除A项;英镑集团成员国遍及世界多个地区,不符合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排除B项;一战之后,民族独立倾向加剧,英镑集团的成立并没有打击这一倾向,排除D项。]
10.A [据材料信息可知,1967年,法国及欧洲许多国家把手里的美元换成黄金,这说明美元的信誉下降,反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故选A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剧”夸大了题干中事件的影响,排除B项;法国这一举动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加速其崩溃,对国际经济旧秩序影响不大,排除C项;此时金融中心仍然在美国,排除D项。]
11.B [根据材料“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邓通因受到皇帝宠信,就获得了铸币的权力,其货币广泛流通,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思想,排除A项;盐铁官营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是西汉的货币,与秦朝货币制度无关,排除D项。]
12.B [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发展,对钱币的需求扩大,B项正确;铸钱和“土断”政策无关,排除A项;当时铸币改革仅是在南朝,对结束分裂局面并未直接产生积极作用,排除C项;二铢钱是铜钱,和纸币发行无关,排除D项。]
13.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商人要去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这就意味着四川要交出更多的交子,所以交子的发行量就增加了,故选B项;题目中并没有涉及之前川陕地区经济联系状况,“开启”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长途贩运贸易兴起,排除C项;题目中只是说了交子的使用范围,并没有提到纸币的发行管理模式的革新,排除D项。]
14.C [1929年大萧条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对英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英镑的购买力下降,C项正确;图中时间不包含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图表中英镑购买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不可能助力英国经济恢复,排除B项;材料只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无法体现英国的货币政策,排除D项。]
15.A [根据材料“各成员国在法律形式上承诺遵守相关的规则”“用国际合作来取代各国政府以往只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决策”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成员国的国际合作与协商,A项正确;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无法实现各国汇率统一,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维护的是世界金融秩序,并不涉及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D项。]
16.(1)背景:北宋巩固统治的需要;铜钱短缺;铁钱笨重,不利于流通;币制混乱;农民起义爆发,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剧增。
趋势:发行权力逐渐转移(发行权逐渐收归政府);经营规定逐渐松弛(流通时间逐渐延长);通行地区逐渐扩大;纸币价值逐渐贬值。
(2)变化:中心货币由英镑变为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因素: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3)积极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善;有助于推动建立更为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单元时空
单元概要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近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中国货币的演进: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宋代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
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世界货币体系协调了世界各国的货币关系,进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素养解读 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货币的演进,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表现。 时空观念:归纳中国货币演变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释: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认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家国情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币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心概念 法币 金本位制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中国的货币
时间 演进历程
夏朝 出土了________,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_____
西汉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________”铜钱
唐朝 唐初铸行“________________”钱,此后铜钱大都采用“通宝”“元宝”或“重宝”之类名称
北宋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称为“________”
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__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清朝 完全承认________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思维点拨 纸币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业的兴盛;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普遍运用;“钱荒”问题的出现。
2.近现代中国的货币
时间 演进历程
晚清 开始铸造________
中华民国建立后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1935年,实行________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____________,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________
思维点拨 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政治形势;巩固统治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影响。
概念阐释 法币
法币是中国1935至1948年流通货币的名称。当时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英美两国为控制中国的货币权,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制,令不可得摩取鋊(铅)。”“悉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至此,西汉货币制度得以稳定并沿用至隋,其间在王莽当政时曾遭到破坏,但后来又恢复。
——摘编自方小玉《从秦汉货币统一看楚称金衰亡过程》
材料二 16世纪,白银在流通领域快速崛起,在市场作用下,国家对于白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从国计与民生两方面探讨白银货币化过程,货币化即市场化,这一过程打乱了明初原有的几乎所有的制度安排,引发了国家一系列制度改革,市场与国家合力推动白银货币化发展进程,这正是前近代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向早期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推动中国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大合流。——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试答: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试答: 
 
 
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关系政权兴衰。
(1)秦朝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打击了王国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政权跨台。
(4)明清顺应形势,实现白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耕经济繁荣。
(5)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滥发法币,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崩溃,是导致国民政府败亡的重要原因。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历史纵横改编]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唐武德四年(621)开铸“开元通宝”,铜钱的铸字不再显示重量,并在之后的朝代逐渐形成铸印当时年号的惯例。这一变化(  )
A.体现了货币符号化的发展
B.促进了唐初经济的恢复
C.反映了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2.[教材内容改编]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扭转了全国金融体系混乱局面
B.表明解放区完成了货币统一
C.以经济手段助推了革命的发展
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1929)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建立 背景 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__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特点 以________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以________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便利美国推行______________
瓦解 原因 1929年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危机
影响 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了以各自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固定汇率制被__________________取代
概念阐释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图解历史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出现了大规模的淘金热,南非也发现了大金矿,金本位制迅速取代了以前流行的金银复本位制。至1900年,英国尽管失去了“世界工厂”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其主导世界经济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金本位和坚挺的英镑已经成为英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多边贸易和支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英国对亚非拉热带地区拥有的顺差加上金融服务、投资等方面的收入,大大弥补了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世界其余地区拥有巨额逆差。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二 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混乱局面。经过努力,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然而,随着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超过它在海外的赚取,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也抛售美元。面对上述情形,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全世界也逐渐学会了依靠国际协商和迅速交流信息来实现货币稳定。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试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变动的原因。
试答: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带来的影响。
试答: 
 
 
从“唯物史观”角度客观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美国霸权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1.[教材内容改编]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纸币发行本位的地位。不久,英国以每英镑对应7.322 38克黄金的标准发行货币,正式实行金本位制。英国此举旨在(  )
A.防止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C.保持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2.[教材内容改编]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说明(  )
A.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完善
B.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缓和
C.美元取得货币霸权地位
D.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明朝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3.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以金本位制为特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唯物史观
“交子”产生的世界意义
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
——摘编自《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的兴衰》
[解读]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一个主权国家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自主梳理
1.海贝 铜铸币 圆形方孔钱 五铢 开元通宝 交子
钞 白银 白银
2.银元 法币 金圆券 人民币 法定货币
核心探究
(1)措施:禁止地方铸币,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销毁郡国钱,流通三官钱;废除三铢钱,通行五铢钱。
影响:稳定了西汉的货币制度,使得货币制度得以长期沿用;减少了民间私铸钱币的现象,稳定了经济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
(2)新变化:白银货币化。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的推动;政府进行“一条鞭法”赋税改革。
针对训练
1.A [这一变化是指铜钱上铸造的文字从标记重量到铸印年号,钱币进一步摆脱了贵金属计重计价的性质,反映了货币符号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儒家思想影响无关,A项正确,D项错误。货币铸印年号对恢复唐初经济作用并不大,B项错误。“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在位前期,与材料时间“武德四年”(唐高祖在位时期)不符,C项错误。]
2.C [据材料“1948年12月1日”“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以金融手段助推了革命进程,故选C项;此时全国尚未统一,金融体系并未统一,排除A项;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统一的货币,但并未完成货币统一,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排除D项。]
知识点二
自主梳理
世界市场 美国 英镑 美元 世界霸权 经济大危机
浮动汇率制
核心探究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流行,英镑为主要国际货币;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
(2)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3)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针对训练
1.C  [此举指的是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金本位制,并将黄金与英镑直接挂钩,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此举有利于英镑在国际结算中地位的提升,旨在保持其对世界市场的控制,C项正确。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与材料时间“1816年”不符,A项错误。此时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其自身国情不符,B项错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金本位制的客观作用,而非英国的主观意愿,D项错误。]
2.C  [由“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这说明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C项正确。“已经完善”说法绝对化,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权益,不利于矛盾的缓和,B项错误。材料时间为“1944年7月”,此时二战尚未结束,D项错误。](共91张PPT)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五单元
单元时空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近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中国货币的演进: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宋代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
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世界货币体系协调了世界各国的货币关系,进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单元概要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素养解读 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货币的演进,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表现。
时空观念:归纳中国货币演变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释: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认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家国情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币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心概念 法币 金本位制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自主梳理
时间 演进历程
夏朝 出土了_____,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________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
西汉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______”铜钱
唐朝 唐初铸行“________”钱,此后铜钱大都采用“通宝”“元宝”或“重宝”之类名称
1.古代中国的货币
铜铸币
圆形方孔钱
五铢
开元通宝
海贝
时间 演进历程
北宋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称为“___”
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清朝 完全承认_____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交子

白银
白银
纸币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业的兴盛;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普遍运用;“钱荒”问题的出现。
思维点拨
时间 演进历程
晚清 开始铸造_____
中华民国 建立后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1935年,实行_____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_______,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 立前后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_______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_
2.近现代中国的货币
银元
法币
金圆券
人民币
法定货币
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政治形势;巩固统治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影响。
思维点拨
法币
法币是中国1935至1948年流通货币的名称。当时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英美两国为控制中国的货币权,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概念阐释
核心探究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制,令不可得摩取鋊(铅)。”“悉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至此,西汉货币制度得以稳定并沿用至隋,其间在王莽当政时曾遭到破坏,但后来又恢复。
——摘编自方小玉《从秦汉货币统一看楚称金衰亡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材料二 16世纪,白银在流通领域快速崛起,在市场作用下,国家对于白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从国计与民生两方面探讨白银货币化过程,货币化即市场化,这一过程打乱了明初原有的几乎所有的制度安排,引发了国家一系列制度改革,市场与国家合力推动白银货币化发展进程,这正是前近代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向早期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推动中国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大合流。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提示 措施:禁止地方铸币,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销毁郡国钱,流通三官钱;废除三铢钱,通行五铢钱。
影响:稳定了西汉的货币制度,使得货币制度得以长期沿用;减少了民间私铸钱币的现象,稳定了经济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思考
提示 新变化:白银货币化。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的推动;政府进行“一条鞭法”赋税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思考
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关系政权兴衰。
(1)秦朝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打击了王国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政权跨台。
(4)明清顺应形势,实现白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耕经济繁荣。
深化拓展
(5)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滥发法币,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崩溃,是导致国民政府败亡的重要原因。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针对训练
1.[历史纵横改编]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唐武德四年(621)开铸“开元通宝”,铜钱的铸字不再显示重量,并在之后的朝代逐渐形成铸印当时年号的惯例。这一变化
A.体现了货币符号化的发展 B.促进了唐初经济的恢复
C.反映了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一变化是指铜钱上铸造的文字从标记重量到铸印年号,钱币进一步摆脱了贵金属计重计价的性质,反映了货币符号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儒家思想影响无关,A项正确,D项错误。
货币铸印年号对恢复唐初经济作用并不大,B项错误。
“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在位前期,与材料时间“武德四年”(唐高祖在位时期)不符,C项错误。
2.[教材内容改编]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扭转了全国金融体系混乱局面
B.表明解放区完成了货币统一
C.以经济手段助推了革命的发展
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据材料“1948年12月1日”“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以金融手段助推了革命进程,故选C项;
此时全国尚未统一,金融体系并未统一,排除A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统一的货币,但并未完成货币统一,排除B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排除D项。
返回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自主梳理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1929)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1)
建立 背景 _________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特点 以_____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以______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便利美国推行__________
世界市场
美国
英镑
美元
世界霸权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1929)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瓦解 原因 1929年___________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危机
影响 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了以各自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固定汇率制被___________取代
经济大危机
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概念阐释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图解历史
核心探究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出现了大规模的淘金热,南非也发现了大金矿,金本位制迅速取代了以前流行的金银复本位制。至1900年,英国尽管失去了“世界工厂”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其主导世界经济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金本位和坚挺的英镑已经成为英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多边贸易和支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英国对亚非拉热带地区拥有的顺差加上金融服务、投资等方面的收入,大大弥补了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世界其余地区拥有巨额逆差。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材料二 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混乱局面。经过努力,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然而,随着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超过它在海外的赚取,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也抛售美元。面对上述情形,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全世界也逐渐学会了依靠国际协商和迅速交流信息来实现货币稳定。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提示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流行,英镑为主要国际货币;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思考
提示 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变动的原因。
思考
提示 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带来的影响。
思考
从“唯物史观”角度客观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深化拓展
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美 国霸权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针对训练
1.[教材内容改编]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纸币发行本位的地位。不久,英国以每英镑对应7.322 38克黄金的标准发行货币,正式实行金本位制。英国此举旨在
A.防止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C.保持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此举指的是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金本位制,并将黄金与英镑直接挂钩,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此举有利于英镑在国际结算中地位的提升,旨在保持其对世界市场的控制,C项正确。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与材料时间“1816年”不符,A项错误。
此时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其自身国情不符,B项错误。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金本位制的客观作用,而非英国的主观意愿,D项错误。
2.[教材内容改编]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说明
A.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完善 B.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缓和
C.美元取得货币霸权地位 D.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

由“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这说明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C项正确。
“已经完善”说法绝对化,A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权益,不利于矛盾的缓和,B项错误。
材料时间为“1944年7月”,此时二战尚未结束,D项错误。
知识体系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明朝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3.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以金本位制为特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学科术语
“交子”产生的世界意义
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摘编自《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的兴衰》
[解读]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一个主权国家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唯物史观
返回
课时精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A D A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B B C A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背景:北宋巩固统治的需要;铜钱短缺;铁钱笨重,不利于流通;币制混乱;农民起义爆发,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剧增。
趋势:发行权力逐渐转移(发行权逐渐收归政府);经营规定逐渐松弛(流通时间逐渐延长);通行地区逐渐扩大;纸币价值逐渐贬值。
(2)变化:中心货币由英镑变为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因素: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积极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善;有助于推动建立更为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6.
1.(2024·天津红桥区高二上期末)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改变 D.国家统一的要求

基础巩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可知,随着夏商周到秦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日益频繁,对货币的需求和依赖也逐渐增强。从“贝”到金属货币,再到统一的“半两”钱,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故选B项;
材料并未直接提及冶铁技术的具体发展,排除A项;
材料并未提及审美观念的具体变化,且货币形态的变化更多地是出于经济实用的考虑,排除C项;
货币形态从“贝”到金属货币的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远早于秦朝的统一,排除D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2024·天津环城四区高二下期末)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记载 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 《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 《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送刘备 《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
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
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送绢偿还”“户出绢二匹”等记载可以看出,绢帛在经济交易中频繁使用,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故选C项;
在距今10 000至8 000年间,我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排除A项;
材料仅提及几次涉及丝织品的交易情况,不能就此断言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排除B项;
《三国志·武帝纪》提到了魏国的田租和户出绢、绵的数量,仅凭这一数据无法推测出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排除D项。
3.(2025·白银高三月考)考古人员在蒙古国哈拉和林城(古代蒙古汗国首都喀拉和林)发掘出20多枚“日月光金”钱币(见下左图),这种胡汉双语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这种钱币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钱币(见下右图)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孔圆钱形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宋朝对外贸易成果显著
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政权并立促进经济互补
D.经济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鹘“日月光金”
辽“天禄通宝”
西夏 “乾祐元宝”
金“大定通宝”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辽夏金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货币使用汉族文字、汉族圆形方孔形制,这表明少数民族货币文化深受汉族影响,故选B项;
辽、西夏是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
汉族货币影响少数民族,强调单方面影响,而非相互补充,排除C项;仅凭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货币不能得出“经济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的结论,排除D项。
4.(2024·河南豫东名校高二期中)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北宋)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寇瑊尝守蜀,乞禁交子。”由此可知,北宋的交子
A.信用基础存在不足 B.从四川扩展至全国
C.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引领了古代货币发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材料可以看出,交子最初是由十六户富人主持发行的。但后来这些富人资产衰落,无法偿还债务,引发了很多争讼。这说明交子依赖于这些富人的财力和信誉,一旦富人出现经济问题,交子的信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交子的信用基础存在不足,故选A项;
材料仅提及交子在蜀地(四川)的情况,排除B项;
材料没有将交子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纸币进行比较,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交子引领古代货币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
A.表明政府权威的不断下降
B.根源于铜钱数量的不断减少
C.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抑制了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
5.(2024·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明初发行“大明宝钞”,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一千”。如表反映了大明宝钞折成铜钱比值的变化情况,表中变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份 1375年 1390年 1470年 1470年 1488年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1 000文 250文 12文 2文 1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由1375年的1 000文到1488年的1文钱,折钱数越来越低,体现了大明宝钞大幅度贬值,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明朝前期政府权威始终较强,故宝钞在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发行,排除A项;
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源于政府对经济规律认识不足、滥发纸币等,而非铜钱数量的不断减少,排除B项;
宝钞的贬值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C项。
6.(202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表明
A.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已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是由于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人民解放军占领了石家庄,故选A。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B项错误。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在1952年底,故C项错误。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故D项错误。
7.(2025·郑州高二上阶段练习)为了反对政府铸造银币,1895年,美国某银行家集团借给联邦政府350万盎司的黄金。“双方商定,有一半黄金应当从国外输入,并且各个银行家将施加一切影响去防止提取黄金,直到契约期满。”上述做法
A.体现出美国国家干预的强化
B.客观上增强了英国金融的影响力
C.推动了世界金融中心的转换
D.加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美国银行家集团借黄金给美国政府,是因为反对政府铸造银币,出借黄金使得美国政府有了黄金储备,从而推动金本位制在美国的实施,而当时金本位制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故这一举措将扩展金本位制实施的国家范围,客观上增强了英国金融的影响力,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私人金融资本干预国家金融政策,不是美国国家干预,排除A项;
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排除C项;
黄金储备增多会增强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排除D项。
8.(2025·哈尔滨高二上期中)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上述历史事实说明
A.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本国货币国际化发展
B.当前的英国和美国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
C.通过殖民与扩张是英美经济发展的共性
D.确立金本位有利于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世纪初期英国以其政治经济实力促使本国货币成为世界中心货币,二战后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事实证明,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发展,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美国凭借政治经济实力实现货币国际化,而非当前两国是国际金融中心,排除B项;
材料未反映殖民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排除C项;
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了金本位制的确立,排除D项。
9.(2024·白银高二下期末)1931年,英国联合各殖民地、自治领(加拿大除外)以及与英国在财政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成立英镑集团,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账务一律用英镑结算等。英镑集团的成立
A.延缓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B.体现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
D.打击了殖民地民族独立倾向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1931年”及所学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金本位制崩溃,英镑集团的成立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故选C项,排除A项;
英镑集团成员国遍及世界多个地区,不符合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排除B项;
一战之后,民族独立倾向加剧,英镑集团的成立并没有打击这一倾向,排除D项。
10.(2025·河北质检联盟高二期中)1967年,法国中央银行决定,把自己手里的英镑和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戴高乐甚至扬言,他将亲驾军舰运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许多国家仿效,一时间,黄金炙手可热。这反映出当时
A.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B.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加剧
C.国际经济旧秩序趋于瓦解
D.西欧国家的金融地位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信息可知,1967年,法国及欧洲许多国家把手里的美元换成黄金,这说明美元的信誉下降,反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故选A项;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剧”夸大了题干中事件的影响,排除B项;
法国这一举动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加速其崩溃,对国际经济旧秩序影响不大,排除C项;
此时金融中心仍然在美国,排除D项。
11.(2024·福州三模)邓通受汉文帝宠信,获得蜀郡严道县的铜山,遂铸铜钱(见如图)。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邓通钱的流行
A.改变了汉初经济思想
B.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
C.体现了盐铁官营政策
D.中兴了秦朝货币制度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材料“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邓通因受到皇帝宠信,就获得了铸币的权力,其货币广泛流通,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B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经济思想,排除A项;
盐铁官营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
材料是西汉的货币,与秦朝货币制度无关,排除D项。
12.(2024·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与古钱(汉五铢钱等)等价使用,但民间纷纷盗铸二铢钱,引发混乱。齐、梁、陈政权也都进行过类似改革。南朝时期的铸币改革
A.满足了“土断”政策的需要
B.从侧面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D.为纸币的发行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发展,对钱币的需求扩大,B项正确;
铸钱和“土断”政策无关,排除A项;
当时铸币改革仅是在南朝,对结束分裂局面并未直接产生积极作用,排除C项;
二铢钱是铜钱,和纸币发行无关,排除D项。
13.(2025·广西部分示范性高中质检)交子诞生后,宋代政府将交子引入西北用于异地兑付钞引。首先,商人将粮草运抵至西北地区,本地政府发给商人相应的交引,然后商人凭交引至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商人在支取交子后,不能在四川以外行用,只能赴川地使用。这一规定
A.开启了川陕地区的经济联系
B.扩大了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量
C.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促进纸币发行管理模式的革新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商人要去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这就意味着四川要交出更多的交子,所以交子的发行量就增加了,故选B项;
题目中并没有涉及之前川陕地区经济联系状况,“开启”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长途贩运贸易兴起,排除C项;
题目中只是说了交子的使用范围,并没有提到纸币的发行管理模式的革新,排除D项。
14.(2025·泉州高三上期中)一战后,英国在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如表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加速英镑衰落
B.金本位制助力英国经济恢复
C.大萧条冲击了英国金融市场
D.英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29年大萧条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对英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英镑的购买力下降,C项正确;
图中时间不包含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图表中英镑购买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不可能助力英国经济恢复,排除B项;
材料只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无法体现英国的货币政策,排除D项。
15.(2024·南昌模拟)有学者指出,与金本位条件下维持统一规则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不同,布雷顿森林协定使各成员国在法律形式上承诺遵守相关的规则,在该框架内用国际合作来取代各国政府以往只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决策。该学者意在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
A.用国际合作与协商取代单方面行动
B.有利于实现各国之间汇率的统一
C.巩固了美国在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材料“各成员国在法律形式上承诺遵守相关的规则”“用国际合作来取代各国政府以往只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决策”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成员国的国际合作与协商,A项正确;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无法实现各国汇率统一,排除B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维护的是世界金融秩序,并不涉及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D项。
16.(2024·沈阳郊联体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出现在四川。宋“统一”全国之后,四川还是一个使用本地货币的地区。由于铜钱短缺,政府规定在四川只能使用铁币,而铁作为货币而言过于笨重,40公斤铁的价值还不及28克银子。虽然官府仍然要求纳税人缴纳铜钱,但政府又禁止使用铜钱,这使货币的情况更加复杂……宋朝铜钱中的铜含量从83%降到46%,铁钱对铜钱的比率不定,官府规定一文铜钱值10个铁钱,而实际比率接近4。10世纪末,农民起义爆发,这体现平民们的不满情绪。四川商人针对这种复杂局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用来方便其长途贸易,当地人将铁存在商户中,拿着存单当期票。这些纸币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铁钱。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11世纪初,朝廷特许16家商户专门发行纸币……1023年,官府设立“交子务”接手纸币专营。政府最初计划通行的纸币以三年为一期,然而这些规定逐渐松弛,纸币流通的时间延长。纸币的通行地区扩大到四川以外,到11世纪末时,已扩展到中国北方的全部地区。最初发行纸币时有29%的现金储备,而后来发行时现金储备量不断减缩,到11世纪70年代,面额1 000的纸币的实际价值已降到940文左右。
——摘编自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二 一战前,英国控制着200亿美元以上的国外投资,没有哪个金融中心可以比肩伦敦的地位。当时全球超过2/3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超过一半的长期投资也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到了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的3.5倍。支撑英镑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已然崩塌!
——摘编自孙树强《英镑国际化的陨落》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三 首先,要聚焦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位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支撑中国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并非目的。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如何获得广泛的境外市场需求,提升境外经济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特别是“第三方”对人民币的需求。再次,要重视国际货币权力问题,货币问题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伴随着权力的存在。货币的国际化也自然会涉及和影响原有的国际货币权力关系。最后,要高度重视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性作用。——摘编自赵媛《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纸币发行的背景,并概括宋代纸币发行、使用的变化趋势。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背景:北宋巩固统治的需要;铜钱短缺;铁钱笨重,不利于流通;币制混乱;农民起义爆发,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剧增。
趋势:发行权力逐渐转移(发行权逐渐收归政府);经营规定逐渐松弛(流通时间逐渐延长);通行地区逐渐扩大;纸币价值逐渐贬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变化的因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变化:中心货币由英镑变为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因素: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
答案 积极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善;有助于推动建立更为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