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2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基础巩固】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 )
A.《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D.国民革命开始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 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创造了条件,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列文章与李大钊有关的是( )
A.《变法通议》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法通议》的作者是梁启超,《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太炎的作品,《敬告青年》是陈独秀的作品,《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的作品。由此可知,与李大钊有关的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共二大召开 D.南昌起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非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排除A项;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属于后续发展,不是诞生标志,排除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和党诞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针对中共一大召开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召开地点是长沙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D.参加大会有50多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因为巡捕的搜查,转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项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上召开,排除A项;党的最低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参加一大的只有13名党员,排除D项。故选C项。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中共一大主要是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等,未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未涉及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排除C项;八七会议主要是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与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当时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是
A.中央局 B.兴中会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国同盟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排除A项;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排除B项;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于1905年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D项。故选C项。
【能力提升】
1.如表是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学者提出或翻译的言论,据此可知他们( )
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的。 ——陈独秀 历史是螺旋状的前进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李大钊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陈望道
A.拥护马克思主义 B.走进工农群众生活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内容可知,陈独秀强调阶级斗争对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李大钊指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陈望道引用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三者言论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阶级斗争、唯物史观、无产阶级革命)即三人言论直接呼应马克思主义理论,A项正确;“走进工农”虽相关,但题干未提及实践层面,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早期主题,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阶段不符,排除C项;“讴歌十月革命”虽与李大钊有关,但题干言论侧重理论而非革命本身,排除D项。故选A项。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战后之妇人问题》一文,明确表达了“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才能够改变妇女的命运。”该文章(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地位 D.揭示了妇女对战争的憎恶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李大钊的文章明确提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改变妇女命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因该文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其传播,A项正确;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主要是民主与科学,且该文发表于1919年(五四运动同年),并非奠定基础,排除B项;“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地位”涉及反封建礼教,但文章核心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揭示了妇女对战争的憎恶”偏离主题,文章重点并非战争憎恶,而是社会制度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体现了(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少知识分子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体,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觉悟,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侧重思想启蒙,与题干中“工人运动”的直接结合无关,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宣传无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有一定干扰性,但题干未明确提及党组织领导(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更强调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常常通过报刊书籍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下图(来源:202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本)所示报刊和著作( )
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 《革命军》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1号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A.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
C.都以宣传民主革命为目的 D.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左图为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宣传了维新思想;邹容的《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统治;《青年杂志》是陈独秀1915年创办的,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右图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综上这些刊物都在特定时期宣传进步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维新运动并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相应,排除B项;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宣传的是维新变法,并没有宣传民主革命,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刊物的时期,清政府早已灭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终结,排除D项。故选A项。
5.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21.7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黄埔军校的成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格中的时间(1921.7)、地点(上海—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及意义(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均指向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1922年)的内容,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和(黄埔军校)均发生于1924年,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6.“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材料最能体现的建党精神是( )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B.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C.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D.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和所学知识可知,“主义真”体现对真理的坚持,“不动摇我们的信仰”体现对理想的坚守,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契合,A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依靠群众以及勇于胜利相关内容,排除B项;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在题干誓言里无对应体现,排除C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非题干誓言所表达的建党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加给中国人民(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据此,中国共产党( )
A.提出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C.明确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 D.找到了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和革命动力等问题,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A项正确;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不是中共二大决定国共合作,排除B项;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没有明确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C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非中共二大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8.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民族资本主义日渐衰落
C.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成立后,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重要工作。1921年8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专门领导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发动、领导下,才有1922 - 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如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 ),D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一直存在,并非1922 - 1923年工人运动高涨的 “主要新因” 。工人运动此时高涨,核心是有组织引领,而非单纯因军阀黑暗(此前也黑暗,运动未达此规模),排除A项;1922 - 192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发展后调整阶段,且工人运动是争取权益,与民族资本主义衰落无直接 “推动高涨” 关联,排除B项;帝国主义经济掠夺长期存在,不是此阶段工人运动突然高涨的关键。工人运动需要组织、号召,经济掠夺是背景,非主因,排除C项。故选D项。
9.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如图所示的1912—1921年的历史线索图能反映出该阶段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B.从专制走向民主
C.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D.从分裂走向统一
【答案】A
【解析】据题干“1912-1921年的历史线索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革命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之后随着历史发展,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革命领导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目标也向实现人民解放等方向发展,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发生改变,A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已标志着推翻君主专制,“从专制走向民主”不能体现这一阶段显著变化,排除B项;这一阶段革命任务始终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未发生转变,排除C项;1912-1921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分裂状态,并非从分裂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是玉章说:“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嘉兴南湖游船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4)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五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答案】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
(3)中共一大召开;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5)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的高尚品质。(意思对即可)
【解析】
(1)目的:据材料一“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将五四运动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概括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性质:根据五四运动的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新革命方法:根据材料二“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得出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
(3)事件: 根据材料三“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故“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共一大召开。
中心任务: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影响:根据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5)高尚品质:本题相对开放,可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的高尚品质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1.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近代的救国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自救失败】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
——摘编自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列强称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制度借鉴】
材料二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被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孙瑛《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正确道路】
材料三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分别指出谭嗣同与黄兴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派别。
(3)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导工人运动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各个阶层的救国探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1)目的: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但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谭嗣同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黄兴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变化:从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4)救国探索要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要不断改革创新等。
【解析】
(1)目的:据图片“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及材料“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可知,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影响:据材料“(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派别:谭嗣同:据材料“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可知,谭嗣同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黄兴:据材料“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被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可知,黄兴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
(3)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变化:据材料“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可知,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4)启示:据材料可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可以总结出:救国探索要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要不断改革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延伸】
1.有学者认为“李大钊‘与时俱进’、‘与时俱化’的思想,出发点是号召人们把握住‘今’、把握住‘现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他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实际,在随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在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该学者强调李大钊重视( )
A.联系群众 B.建设 C.时间观念 D.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李大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尤其值得关注。题干的“‘与时俱进’、‘与时俱化’”“他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实际,在随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在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表明作者强调李大钊重视实践活动,D项正确;联系群众、建设、时间观念不是作者强调的李大钊重视的问题,排除ABC项。故选D项。
2.下图为1920年《劳动界》第一期刊登的陈独秀对工人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 )
“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裳,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所以说‘劳工神圣’……资本家仗着金钱的势力,放出严厉的手段,来压制我们,……倘若不愿意,就该赶快起来和资本家奋斗!……时候已不早,不要在那里徘徊观望了。快些大家来奋斗罢!”
A.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B.用工人政党组织工人运动
C.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D.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道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裳,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所以说‘劳工神圣’……资本家仗着金钱的势力,放出严厉的手段,来压制我们,……倘若不愿意,就该赶快起来和资本家奋斗!……时候已不早,不要在那里徘徊观望了。快些大家来奋斗罢!”,可知,陈独秀用通俗的语言启发工人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斗争。这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工人阶级,不是“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工人政党,排除B项;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道路的是毛泽东,排除D项。故选C项。
3.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可知,蔡和森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而中国也和农业国俄罗斯-一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C项正确;蔡和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更容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并没有完全否定社会革命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排除A项;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不等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B项属于过度解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4.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表明(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忽视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应是反帝反封建,而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有了初步的认识,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任务的变化,并没有反映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排除B项;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而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2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基础巩固】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 )
A.《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D.国民革命开始后
2.下列文章与李大钊有关的是( )
A.《变法通议》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共二大召开 D.南昌起义
4.针对中共一大召开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召开地点是长沙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D.参加大会有50多人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6.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当时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是
A.中央局 B.兴中会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国同盟会
【能力提升】
1.如表是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学者提出或翻译的言论,据此可知他们( )
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的。 ——陈独秀 历史是螺旋状的前进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李大钊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陈望道
A.拥护马克思主义 B.走进工农群众生活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战后之妇人问题》一文,明确表达了“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才能够改变妇女的命运。”该文章(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地位 D.揭示了妇女对战争的憎恶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体现了(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
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常常通过报刊书籍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下图(来源:202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本)所示报刊和著作( )
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 《革命军》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1号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A.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
C.都以宣传民主革命为目的 D.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5.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21.7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黄埔军校的成立
6.“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材料最能体现的建党精神是( )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B.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C.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D.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加给中国人民(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据此,中国共产党( )
A.提出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C.明确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 D.找到了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8.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民族资本主义日渐衰落
C.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9.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如图所示的1912—1921年的历史线索图能反映出该阶段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B.从专制走向民主
C.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D.从分裂走向统一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是玉章说:“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嘉兴南湖游船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4)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五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11.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近代的救国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自救失败】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
——摘编自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列强称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制度借鉴】
材料二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被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孙瑛《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正确道路】
材料三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分别指出谭嗣同与黄兴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派别。
(3)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导工人运动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各个阶层的救国探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
1.有学者认为“李大钊‘与时俱进’、‘与时俱化’的思想,出发点是号召人们把握住‘今’、把握住‘现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他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实际,在随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在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该学者强调李大钊重视( )
A.联系群众 B.建设 C.时间观念 D.实践活动
2.下图为1920年《劳动界》第一期刊登的陈独秀对工人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 )
“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裳,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所以说‘劳工神圣’……资本家仗着金钱的势力,放出严厉的手段,来压制我们,……倘若不愿意,就该赶快起来和资本家奋斗!……时候已不早,不要在那里徘徊观望了。快些大家来奋斗罢!”
A.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B.用工人政党组织工人运动
C.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D.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道路
3.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4.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表明(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