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五四运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五四运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6:26:5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①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事迹,感知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北大红楼遗址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问题设置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陈独秀
答案提示: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哪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发端,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以及陈独秀的生平,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3:除陈独秀外,早期有哪些人物因《新青年》聚集,共同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答案提示: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教师提示: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了解蔡元培思想、了解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4: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哪些内容?
材料一: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荒陵古墓中之宪法,非光天化日中之宪法也;护持偶像权威之宪法,非保障生民利益之宪法也。
——节选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材料二: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提倡民主就是要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愚昧
材料三: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5: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党史百问:4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在近代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答案提示: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③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问题设置1: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提示:战胜国;①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 废除“二十一条”③ 收回青岛主权;失败;五四运动导火线;弱国无外交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以及教材,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阅读教材,梳理五四运动发展。
答案提示:1919;北京;总罢课;上海;罢工;罢课;罢市;上海;被捕学生;曹汝霖;签字
教师指导:主力:学生——工人阶级。中心:北京——上海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五四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和要求?
教师指导:五四爱国学生为什么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的口号,是因 1919 年巴黎和会外交惨败而起:
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主权被践踏,故喊 “外争主权”,要求收回山东权益、拒签和约;
北洋政府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等)勾结日本、出卖国家利益,故喊 “内除国贼”,要求清除卖国势力。
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诉求,是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的爆发。
我们来看这样一份宣言,同学们有何感受?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答案提示:这份宣言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感与无畏的抗争精神。“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精准点明斗争关键,“土地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 彰显民族气节,呼吁同胞奋起,让人深切感受到五四青年为国家存亡挺身而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以及以及教材,了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注重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4: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吗?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为什么取得初步胜利?
答案提示:
原因:广泛的我群众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5:我们如何定义五四运动的性质呢?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奋斗的运动中。每个个体都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而奋斗。
——彭明《五四运动史》
当时提倡(新思潮)的还不过是少数的人,大多数还是莫明其妙,不相关。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了。
——摘自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答案提示: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分析五四运动性质,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6: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分析,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拓展延伸:中国近代化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知道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课后检测】
1.(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2.(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16年9月,某刊物多次在《申报》刊登广告,称“凡读过本志的人,都知道本志是时常要求进步的”,还有诸如“改造国民思想,提倡文学革命”等令读者眼前一亮的广告词。这“一份唤醒沉睡中国的名刊”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生活》
3.(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全国学联立即号召和组织各地学生投入拒签和约的斗争,工人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亦非常坚决。他们表示:“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答案提示:DCBC
【板书设计】
壹 新文化运动兴起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五四运动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事迹,感知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导入
在今天北京的五四大街,矗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红色砖楼。这里曾是北京大学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见证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座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
北京大学红楼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发起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宣传民主科学,解放人们思想,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陈独秀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历史解释】哪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发端,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6年第二卷改名
早年留学日本,为辛亥革命积极参与者。
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年,陈独秀与李大钊一同创办《每周评论》,后续积极推动五四运动开展并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其于上海建立中国首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还曾任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及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历史解释】除陈独秀外,早期有哪些人物因《新青年》聚集,共同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了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荒陵古墓中之宪法,非光天化日中之宪法也;护持偶像权威之宪法,非保障生民利益之宪法也。
——节选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哪些内容?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哪些内容?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节选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思考: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
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提倡民主就是要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愚昧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民主制度
民主思想(反专制)
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反愚昧、迷信)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哪些内容?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文章形式)
陈独秀
发表《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的新文学
王羲之《兰亭集序》片段: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胡适模仿同类场景的创作:
春天快完了,我们在绍兴兰亭做修禊的事。许多有才德的人都到了,老的少的都聚在一处。这里有高的山,陡的岭,密的树林,长的竹子,还有清浅的流水,湍急的浪花,绕着左右两边,我们引这水做流觞的曲水,大家挨着坐在水边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党史百问:4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在近代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③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2.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合理要求?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结果怎样?这和五四运动有何关系?
4.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
战胜国
①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 废除“二十一条”
③ 收回青岛主权
失败
五四运动导火线
弱国无外交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历史解释】阅读教材,梳理五四运动发展。
北京篇
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30多名爱国学生
5月5曰, 学生举行 ,济南、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起来响应,先后举行罢课。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上海篇
6月5日,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北京、唐山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工人 、学生 、商人 的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北洋政府释放 ,罢免 等人职务
6月11日,陈独秀等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继续斗争,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由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 。
1919
北京
总罢课
上海
罢工
罢课
罢市
上海
被捕学生
曹汝霖
签字
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中心:北京——上海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和要求?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思考:五四爱国学生为什么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说说你对这份宣言的感受。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的口号,是因 1919 年巴黎和会外交惨败而起:
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主权被践踏,故喊 “外争主权”,要求收回山东权益、拒签和约;
北洋政府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等)勾结日本、出卖国家利益,故喊 “内除国贼”,要求清除卖国势力。
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诉求,是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的爆发。
这份宣言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感与无畏的抗争精神。“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精准点明斗争关键,“土地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 彰显民族气节,呼吁同胞奋起,让人深切感受到五四青年为国家存亡挺身而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吗?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上海商人罢市
学生游行
上海工人罢工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1919年马星驰作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广泛的群众基础
【历史解释】我们如何定义五四运动的性质呢?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奋斗的运动中。每个个体都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而奋斗。
——彭明《五四运动史》
当时提倡(新思潮)的还不过是少数的人,大多数还是莫明其妙,不相关。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了。
——摘自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①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广泛的群众性
社会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1840
1919
1949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历史解释】观看视频,感受五四精神,归纳精神内核。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拓展延伸:中国近代化探索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近代化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大事件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
前期主力中心:学生、北京 后期主力中心:工人、上海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
背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16年9月,某刊物多次在《申报》刊登广告,称“凡读过本志的人,都知道本志是时常要求进步的”,还有诸如“改造国民思想,提倡文学革命”等令读者眼前一亮的广告词。这“一份唤醒沉睡中国的名刊”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生活》
课堂检测
1.(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C
D
课堂检测
3.(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全国学联立即号召和组织各地学生投入拒签和约的斗争,工人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亦非常坚决。他们表示:“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B
课堂检测
4.(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