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全真模拟提升培优卷(北师大版)
第3单元 观察物体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单选题
1.依次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下图,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2.淘气看到一座房子和一棵树,他向前走先后看到三幅图(如下),看到的三幅图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3.如图,晚上明明在路灯下散步,在明明由A 点走向 B 点的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4.下面有五张照片,最左边的是从空中拍摄的。房前有一棵大树,一张石桌和一条小路。其余的照片分别是在地面上的什么位置拍到的?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5.如图所示,在房子外的屋檐E处有一台监视器,房子前面有一面落地的广告牌BD,那么监视器看不到的区域是( )。
A.三角形AFD B.三角形ABD C.三角形ACE D.四边形BDEC
6.能够说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大的诗句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7.金小圈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8.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多能用( )个小正方体。
A.6 B.7 C.8 D.9
9.如图,鹏鹏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座房子,他看到下面这三幅图片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0.在空中看到的公园休息室如左图所示。奇奇在休息室的①②两个位置各拍了一张照片,则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休息室有3扇窗户和一个门
B.休息室的背面有一扇窗户
C.休息室的窗户都在它的正面和背面
二、判断题
11.夜晚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越长;离路灯越远,影子越短.( )
12.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同一根电线杆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都不同。( )
13.离物体越近,看到的物体越大。( )
14.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摆在一起,分别从正面、左面两个方向看,形状可能相同。( )
15.在没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站得越高,望得越远。( )
16.当观察的角度不变时,站得越高,看到的区域就越大。( )
三、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有一辆小汽车在行驶,前方阻挡有甲、乙两座建筑物,当小汽车行驶到位置A时,司机只能看到建筑物 ,如果想看到另一座建筑物,司机应把小汽车往 方向开。
18.A、B、C、D四辆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当行驶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由于受到前车遮挡, 车的司机一定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19.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20.公园中的纪念碑上刻着先烈们的事迹。下图是同学们在不同位置瞻仰时拍摄的照片,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位置 时离纪念碑最远,此时看到的范围最 。
(2)聪聪站在位置 和位置 可以看到纪念碑的侧面。
(3)如果想要了解先烈们具体的事迹,应该站在位置 看到的最清楚。
21.以下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3个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
(1) 和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 和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2.乐乐和同学们来到一处房子前,下图是房子的俯视图。请判断这四张照片是站在哪个方位拍到的。(填“东”“南”“西”或“北”)
23.奇奇和妙妙一起去李奶奶家,奇奇走在前面,他看到的是 ,妙妙看到的是 。(填序号)
24.如下是小区的一个摄像头。妙妙从A点走向D点,她在 点开始进入监控区域,在 点开始走出监控区域。
25.给添上一个小正方体,若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则有 种添法;若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则有 种添法。(小正方体之间至少有一个面相接)
26.夜晚,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近,人的影子越 ,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远,人的影子越 。(填“长”或“短”)
四、计算题
27.下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两面墙,两个箭头中间的部分表示没有被遮挡的部分。如果蜡烛在A点,请你画出蜡烛照亮的墙壁后面的区域,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表示1cm2)
五、操作题
28.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29. 明明和佳佳在一堵墙的两面玩捉迷藏游戏,如果明明站在A 点,请你在图中用阴影画一画,帮佳佳找出可以躲藏的区域。
六、解决问题
30.如图是一次军事演习中A军的碉堡里的两盏探照灯扫射的区域。
(1)B军士兵通过封锁线时,什么区域不容易被A军士兵发现? 为什么?
(2)从什么区域通过封锁线最困难?说说你的理由。
31. 如图所示,丽丽家住第五层,门前有棵大树,当丽丽走到什么位置时,正好完全看不到家,画图说明。 (用△表示丽丽的位置,忽略人的身高)
32.妙妙妈妈抱着快递箱回家。如果妙妙妈妈步行的速度是1.5米/秒,从现在的位置出发,再经过几秒妙妙就看不见妈妈了?先画图,再计算。(妈妈的身高忽略不计)
33.家里的小正方体快递箱堆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
(1)移动图中的一个小正方体,使得每两个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重合,如果新图形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是一样的,可以怎么移动?(至少画出两种不同的移法)
(2)移动图中的一个小正方体,使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34.如图,星期天早晨刘老师在平坦的人行道上散步,前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有两座建筑物A和B。
(1)刘老师散步到位置①时,能够看到建筑物B吗?请你画一画。
(2)如果刘老师从位置①处继续往前走,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3)刘老师走到什么位置时,就看不到建筑物B,请在图中标出位置②。
35.如图,小青从①位置走到②位置,爸爸站在楼顶。
爸爸能看到在①位置的小青吗?爸爸能看到在②位置的小青吗?并画图说明。
36.笑笑和淘气分别站在体育场围墙的内外,笑笑站在A处,淘气站在B处。
(1)请画出笑笑站在A处通过大门能看到体育场内的范围。
(2)笑笑在A处能看到在B处的淘气吗?
(3)随着笑笑逐步走近体育场大门到达C处,笑笑能看到体育场内的范围会越来越 。(呈现你的依据)
37.下午放学后,聪聪走在回家的路上。前方有一座建筑物,当他走到A点时,可以看到落日,如果他继续向前走,那么他看到落日是如何变化的?当他走到B点时,还能看到落日吗?为什么?
38.如图,有一艘帆船正在河面上行驶,前方有一座小山和一座塔。
(1)帆船在A位置时,船上的人能看到塔的哪部分 画一画。
(2)如果船继续向塔前进,船上的人看到的塔的部分将如何变化
39.如图,星期天早晨刘老师在平坦的人行道上散步,前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有两座建筑物A和B。
(1)刘老师散步到位置①时,能够看到建筑物B吗?请你画一画。
(2)如果刘老师从位置①处继续往前走,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40.实践二: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用一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搭了一组积木。
(1)小明搭这组积木共用了 个正方体木块,体积是 立方厘米。
(2)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是( )。
A. B. C.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解答】解:依次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下图,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C。
【分析】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3个正方形,上面一层1个正方形,并且右侧对齐;
从上面看,看到两层,上面一层3个正方形,下面一层1个正方形,并且中间对齐;
从右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2个正方形,上面一层1个正方形,并且右侧对齐.
2.D
【解答】解:淘气先看到房子的左侧面②,然后看到正面③,最后看到右侧面①。
故答案为:D。
【分析】快到房子时,先看到左侧面,然后是正面,最后是右侧面。
3.C
【解答】解:晚上明明在路灯下散步,在明明由A 点走向 B 点的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越接近路灯,影子越短,然后逐渐边长。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4.C
【解答】解:房前有一棵大树,一张石桌和一条小路,图一是从①拍摄的;图二是从③拍摄的,图三是从④拍摄的;图四是从②拍摄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要观察物体的哪个面,就看到物体的那个面。
5.B
【解答】解:监视器看不到三角形ABD区域
故答案为:B。
【分析】E处与广告牌BD的顶点连线的延长线到地面A点,得出三角形ABD区域为监视器盲区。
6.B
【解答】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站得更高,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故答案为:B。
【分析】A:说的是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态不同;C、D:均未说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大。
7.D
【解答】解:A:该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该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该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与题意不符,C错误;
D:该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符合题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别画出四个选项中立体图形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与题目给出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进行比较。
8.B
【解答】解:第1层:6个
第2层:1个
6+1=7(个)
即这个图形最多由7个小正方体拼成。
故答案为:B。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中间;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所以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下层需要3×2=6个小正方体,上层需要1个正方体,由此即可解答.
9.A
【解答】解:他看到下面这三幅图片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
故答案为:A。
【分析】 首先,假设鹏鹏从某个起始点开始观察房子,随着他的行进,视角会随之改变,从而看到房子的不同侧面。 那么得出他看到下面这三幅图片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
10.C
【解答】 A: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扇窗和一个门,符合题意;
B:从2的位置可以看到休息室的后面有一扇窗,符合题意;
C:从图片可以看出正面,左面和后面都有窗户,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 的位置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和左面,能看到正面有一个门和一扇窗,左面有一扇窗; ②的位置看到的是房子的后面和右面,其中后面有一扇窗,右面只有墙,据此回答。
11.错误
【解答】解:夜晚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光源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作答即可。
12.错误
【解答】解: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同一根电线杆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有时相同。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一天的下午影子的长度总于上午某一时间点的影子的长度相同,但方向不同;据此解答即可。
13.正确
【解答】解:离物体越近,看到的物体越大。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观察物体时,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
14.正确
【解答】解: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上下摆在一起,从正面、左面看,形状相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上下摆在一起,从正面、左面看,都是一竖列,上下两个小正方形。
15.正确
【解答】解:在没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站的越高,视野越好,没有遮挡时就会望的远。
16.正确
【解答】解:当观察的角度不变时,站得越高,看到的区域就越大,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当观察的角度不变时,站得越高,视野就越广,则看到的区域就越大。
17.乙;东
【解答】解:当小汽车行驶到位置A时,司机只能看到建筑物乙,如果想看到另一座建筑物,司机应把小汽车往东方向开。
故答案为:乙;东。
【分析】可以将汽车的位置看做一个点,然后与建筑乙的顶点连线,就可以确定观察的范围,据此解答第一个空格;
要看到前面的更高的建筑物,则需要汽车后退,据此解答第二个空格。
18.C
【解答】解:
由于受到前车遮挡,C车的司机一定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故答案为:C。
【分析】从最西面一个红绿灯向D车的最高沿作直线,C车不在视野内,则C车的司机一定看不到前方的红绿灯。
19.5
【解答】解: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知,立体图形由前后两排组成,前一排至少有1个,后一排至少有3个;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知,下面一层至少有3个,上面一层至少有1个,所以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5。
【分析】分别根据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观察和推理确定每个位置所需的小正方体数量,将每个位置所需的小正方体数量相加可以得出最终答案。
20.(1)④;大
(2)①;③
(3)②
【解答】(1)离纪念碑最远的时候观察的范围的最大,故同学在④的位置最远,此时看到的范围最大;
故答案为:④;大
(2) 聪聪站在位置①和位置③可以看到纪念碑的侧面;
故答案为:①;③
(3) 从图示分析,位置②离纪念碑最近,而且正对纪念碑,因此在这个位置能够最清楚地看到纪念碑上的文字;
故答案为:②
【分析】(1)由近到远观察,离物体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小;离物体越远,看到的范围越大;
(2) 聪聪要看到纪念碑的侧面,需要站在与纪念碑形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位置①和位置③分别位于纪念碑的两侧,从这两个位置观察,可以看到纪念碑的侧面;
(3) 如果想要了解先烈们具体的事迹,应该站在能够清晰看到纪念碑上面文字的位置,即离得近且是正面。
21.(1)②;③
(2)①;②
【解答】解:(1)图形①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②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②和③看到的形状相同;
(2)图形①从正面看到的是,图形②从正面看到的是,图形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①和②看到的形状相同。
故答案为:(1)②;③;(2)①;②。
【分析】(1)①从左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两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右侧对齐;
②、③从左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两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2)③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三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右侧对齐;
①、②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三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1)图形①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②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③从左面看到的是;所以②和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图形①从正面看到的是,图形②从正面看到的是,图形③从正面看到的是;所以①和②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2.北 西 南 东
【解答】解:根据房子四个方向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得出分别是北西南东
故答案为:北西南东
【分析】第一张照片看到的是房子的背面,大树在右侧,是从北方看到的。第二张照片看到的是大树和被大树遮挡住一部分的房子的侧面,是从西方看到的。第三张照片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大树在左边,是从南方看到的。第四张照片看到的是房子的侧面,大树被房子遮挡住一部分,是从东方看到的
23.①;②
【解答】解:奇奇距离李奶奶家近,且奇奇在直道,所以奇奇看到得是①,同理妙妙看到的②
故答案为:①,②
【分析】奇奇在直道,所以看到的马路是直的,看到的牛是正面,而妙妙在弯道,所以她看到的马路时弯的,看到的牛也是侧面的
24.B;D
【解答】解:妙妙从A点走向D点,依次经过B点、C点、D点,而B点到D点之间为监控区域,故妙妙在B点开始进入监控区域,在D点开始走出监控区域。
故答案为:B,D。
【分析】观察题干信息,摄像头与地面的两个点B点和D点由虚线相连,故B、D两点之间即为监控区域,故而妙妙从A点走向D点,走到B点时进入监控区域,走过C点,直到走出D点离开监控区域。
25.5;4
【解答】解: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则有5种添法;
若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则有4种添法。
故答案为:5;4。
【分析】第一空:添的小正方体放在那个小正方体的上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都不变;
第二空:最右边有1个添的地方,右上角的地方可以添的地方有3处,一共有4种添法。
26.短;长
【解答】解:夜晚,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近,人的影子越短,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远,人的影子越长。
故答案为:短;长。
【分析】 , 如图,把路灯的灯泡看作一个端点,过人头顶作射线模拟照射过的一束光线,射线与地面的交点到人站的点之间的线段就是人影子的长度,通过图上不难发现人越靠近路灯,人的影子就越短,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远,人的影子就越长。此题我们可以晚上亲自去有路灯的地方实践一下。
27.画图如下
由图可知,照亮的区域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cm、8cm
所以 S=×3×8=12(cm2)
答:该区域的面积为12cm2。
【分析】从A点出发,沿着箭头的尖端向外延伸到边缘,即可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最后根据题目给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即可得出答案
28.解:
【分析】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3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从左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2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从上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2个正方形,上面一层3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29.解:
【分析】佳佳可以躲藏的区域是从A点向这堵墙两端的点作两条射线。
30.(1)解:在图中EO1O2区域不易被A军士兵发现,因为这是两盏探照灯的扫射盲区。
(2)解:从图中CEB区域通过封锁线最困难,因为这是两盏探照灯都能扫射到的区域。
【分析】(1)探照灯的扫射范围通常呈扇形,当两盏探照灯的扫射范围不完全重叠时,它们之间的区域就形成了一个盲区。在这个区域,B军士兵可以相对安全地通过,因为A军的探照灯无法直接照射到这个区域,从而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
(2)当两盏探照灯的扫射范围重叠时,这个重叠区域就成为了A军的视野最密集的区域。在CEB区域,B军士兵的行动将受到两盏探照灯的双重监控,被发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通过这个区域的难度最大。
31.解:
【分析】从丽丽家到经过大树的最高点作一条射线,射线与路的交点就是丽丽正好完全看不到家的位置。
32.解:画图如下,
60×2=120(米)
120÷1.5=80(秒)
答:从现在的位置出发,再经过80秒妙妙就看不见妈妈了。
【分析】当妈妈走到A点时,妙妙就看不见妈妈了。此时妈妈正好走了 60×2=120(米),妈妈的速度是1.5米/秒 ,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既可以求出经过的时间。
33.(1)
(2)
【分析】(1)题可以将这5个正方体平铺,然后摆动出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是一样的图形即可,也可以摆出二层,即下面4个、上面1个,或者下面3个、上面2个;
(2)题因为是移动一个正方体,还需要保持原立体图形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即保持形状不变,最上方的正方体肯定不能动,只需要考虑下面的4个正方体如何移动即可。
34.(1)位置①能看到建筑物B
(2)解:B的部分是越来越小。
(3)解:
【分析】由生活实际可知,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据此解答;
观察点的位置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但是看到的物体比较小;观察点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但是看到的物体比较大,据此解答。
35.解:能;不能;
【分析】由生活实际可知,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爸爸在楼顶,可以看到①位置的小青,因为没有遮挡物挡住爸爸的视线;小青接近院墙时,院墙会挡住爸爸的视线,看不到。
36.(1)解:
(2)解:不能
(3)笑笑能看到体育场内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分析】(1)根据题意,通过A点与大门两个端点的连线,两条连线延长线之间范围内就是笑笑站在A处通过大门能看到体育场内的范围,据此作图;
(2)观察图可知,B点不在A的视线范围内,看不到;
(3) 随着笑笑逐步走近体育场大门到达C处,围墙遮挡范围越来越小,所以笑笑看到体育场内的范围越来越大,据此作图。
37.解:看到的部分越来越少;当他走到B点时就看不到落日了,因为他的视线被这座建筑物挡住了。
【分析】观察点的位置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据此画图解答。
38.(1)解:
帆船在A位置时,船上的人能看到塔的部分。
(2)解:
如果船继续向塔前进,船上的人看到塔的部分越来越小。
【分析】(1)船上的人能看到塔的点线上面的部分;
(2)分两段分析,从A到B,船上的人看到塔的部分越来越小;经过小山后,没有遮挡物,能看到塔的全貌。
39.(1)解:如图:
刘老师散步到位置①时,能够看到建筑物B。
(2)解:
如果刘老师从位置①处继续往前走,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会越来越小,因为B慢慢被A挡住了。
【分析】(1)沿着①和A的位置做一条射线,射线上面的部分是能看见的空间,据此解答;
(2)越往前走,看到B的部分会越来越小,最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40.(1)7;7
(2)B
【解答】解:(1)小明搭这组积木共用了1+3+2+1=7个正方体木块,体积是7×1=7立方厘米;
(2)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是B中的图。
【分析】(1)这组积木共用的正方体的木块=第二个图中每个正方形上面的数字之和;这组积木的体积=这组积木共用的正方体的木块×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
(2)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从正面看,第一列有2个正方体,第二列有1个正方体,第三列有3个正方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