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在山的那边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在山的那边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2 11: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山的那一边
在山的那一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点)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难点)3.
联系实际,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作者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痴(
chī)想
凝(níng)成
喧(xuān
)腾
一瞬(shùn)间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①
痴想
:发呆地想。

隐秘
:隐藏,不外现。③
铁青
: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④
凝成
:凝结而成。

诱惑
: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⑥
喧腾
:喧闹,沸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3.整体感知:(1)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默写下来。
(2)想一想:
“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山”指的事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指的是理想境界。
(3)议一议:本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2。
【课堂探究】1.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或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标注在课本上。2.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思考一下:
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第一节,写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3.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随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二,将答案写在课本上。【拓展延伸】完成课后练习三
【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2.熟记下列名言,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