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7: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2.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
铁质农具、牛耕的出现
矛盾
设县、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
分封制瓦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王室衰微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王室衰微
原因
名称 制度 管辖范围 与诸侯关系
西周
春秋
诸侯国不再分封,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不再世袭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朝觐纳贡
表现:
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层层分封,授土授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共主”,诸侯需定期朝觐纳贡
①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东周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处于最高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面积缩小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① 。 ——《史记·周本纪》
①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材料研读】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征战,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崩 乐坏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地位变化: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操纵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淮夷
问题一: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
问题二:找到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所在位置。
问题三:说说有哪些诸侯先后称霸?春秋五霸是指?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庐


春秋故事会—讲讲春秋时期各位霸主们的故事!
齐桓公首霸诸侯
【思考】阅读教材第30页相关史事并结合齐国的地理位置,归纳概括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任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①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②地处沿海,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商业,经济发达
③借用“尊王攘夷”口号,葵丘会盟,号令诸侯
春秋时期青铜胄
春秋时期青铜戈
阅读教材第29-30页,回答春期时期的霸主有哪些?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成语典故?
春秋争霸形势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老马识途
一箭之仇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厉兵秣马
秦晋之好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拓展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故事吗?
诸侯争霸
【问题探究】结合地图及材料,归纳诸侯争霸所带来的影响?
春秋后期形势图
春秋初期形势图
①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
影响:
诸侯争霸
材料1: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②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材料2: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③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和痛苦。
影响: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
山西 浑源 春秋晚期牛尊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劚(zhu),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美金:青铜;恶金:铁;劚:大锄
(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
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私田开垦,公田荒废
井田制走向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
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商业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课堂小结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铁器)、牛耕出现
手工业
商业
进入铁器时代
王室衰微
制度变化:分封制瓦解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诸侯争霸
原因(背景):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发展不平衡
口号:尊王攘夷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影响(评价):有利于局部统一,也促进民族交融;但给人民带来灾难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2.“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
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
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 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
C
C
3.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