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对比分析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势力范围的变化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事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2.【知识拓展】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②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增强;侵略时间变长;侵略区域扩大;订约国和条约增多。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通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赔款额大幅增加;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基础巩固练
1.(眉山中考)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2.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 .开始染指台湾
C.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D.由东部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3.【家国情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用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这些行为都( )
A.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C.维护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性 D.彰显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4.【新考法·史料类型】“在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中,随着僧格林沁的铁骑全军覆没,清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次日,咸丰帝前往避暑山庄,授权恭亲王奕?与洋人议和。”下列照片可以用作研究上述内容的( )
八里桥战役发生之地(1860年费利斯·比托摄)
恭亲王奕?(1860年费利斯·比托摄)
A.一手史料 B .二手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5.(铜仁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中国造成的深远危害主要体现在( )
A.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丧失关税自主权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直接导致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本侵占
D.摧毁中华文明的象征,加剧民族危机感
6.“英法又率兵犯天津,官军屡挫,遂陷京师,焚圆明园。文宗幸热河,派恭忠亲王与各国议和”,恭亲王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A.列强可享有领事裁判权
B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清政府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7.【历史解释】(黔东南丹寨县月考改编)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8.【挑起战争】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 事件”和“ 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9.【不平等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 ,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1860年, (填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能力提升练
10.(贵阳南明区月考)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皇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政策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世纪中期,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B .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C.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12.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书信一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还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1)依据书信一,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2分)
书信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书信二中,雨果用“强盗”表达对哪两个国家的强烈谴责?(2分)请举例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1分)
书信三 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打开了它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它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它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它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美国驻华公使给友人的书信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写出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2分)
(4)结合三封书信及所学知识,写出“此次远征行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分)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对比分析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势力范围的变化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事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2.【知识拓展】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②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增强;侵略时间变长;侵略区域扩大;订约国和条约增多。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通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赔款额大幅增加;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基础巩固练
1.(眉山中考)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C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2.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D )
A.打开中国门户
B .开始染指台湾
C.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D.由东部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3.【家国情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用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这些行为都( D )
A.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C.维护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性 D.彰显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4.【新考法·史料类型】“在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中,随着僧格林沁的铁骑全军覆没,清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次日,咸丰帝前往避暑山庄,授权恭亲王奕?与洋人议和。”下列照片可以用作研究上述内容的( A )
八里桥战役发生之地(1860年费利斯·比托摄)
恭亲王奕?(1860年费利斯·比托摄)
A.一手史料 B .二手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5.(铜仁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中国造成的深远危害主要体现在( D )
A.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丧失关税自主权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直接导致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本侵占
D.摧毁中华文明的象征,加剧民族危机感
6.“英法又率兵犯天津,官军屡挫,遂陷京师,焚圆明园。文宗幸热河,派恭忠亲王与各国议和”,恭亲王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D )
A.列强可享有领事裁判权
B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清政府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7.【历史解释】(黔东南丹寨县月考改编)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B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8.【挑起战争】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 亚罗号 事件”和“ 马神甫 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9.【不平等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 《天津条约》 ,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1860年, 《北京条约》 (填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能力提升练
10.(贵阳南明区月考)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皇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B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政策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世纪中期,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 )
A.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B .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C.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12.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书信一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还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1)依据书信一,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2分)
理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战争的目的一致。(2分)
书信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书信二中,雨果用“强盗”表达对哪两个国家的强烈谴责?(2分)请举例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1分)
国家:英国、法国。(2分)行为: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等。(1分)
书信三 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打开了它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它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它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它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美国驻华公使给友人的书信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写出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2分)
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2分)
(4)结合三封书信及所学知识,写出“此次远征行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分)
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长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