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串素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掌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结合相关史料辩证评价义和团运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家国情怀 通过义和团运动和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知识梳理
1.【温馨提示】《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易错提醒】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不反对清政府,不具有反封建性(“扶清灭洋”的口号最能体现)。
@基础巩固练
1.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为了( B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C.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周恩来总理曾说:“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掠夺和屠杀……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B )
A.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B .鼓舞了人民反侵略的斗志
C.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 D.是第一场反侵略斗争
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C )
A.火烧圆明园 B .旅顺大屠杀 C.廊坊阻击战 D.威海卫战役
4.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此报道可佐证( D )
A.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B.义和团民众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5.【新考法·历史纪年换算】干支纪年法采用“天干”“地支”的文字组合而成,60年为一个循环。很多事件以此命名,如百日维新发生的1898年是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1900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应是( D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A.乙未年 B .辛丑年 C.壬寅年 D.庚子年
6.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材料中的“它”应是( B )
A.山海关 B .东交民巷 C.九龙半岛 D.大沽炮台
7.【历史解释】“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些规定说明了( D )
A.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 .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C.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 )
A.武力震慑 B .文化侵略 C.心理征服 D.制度征服
9.【奋起抗争】义和团曾提出“ 扶清灭洋 ”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 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0.【丧权辱国】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辛丑条约 》,它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能力提升练
11.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B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击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A.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12.【跨学科·数学】如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对比图”。这一现象( A )
A.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B .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
C.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 燃烧的北京城法军抢来的耕牛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2分)
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是排斥,要求消灭洋人和一切外洋事物,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2分)
(2)材料二中,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八国联军的行径充分显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同时也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2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同意。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分)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串素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掌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结合相关史料辩证评价义和团运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家国情怀 通过义和团运动和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知识梳理
1.【温馨提示】《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易错提醒】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不反对清政府,不具有反封建性(“扶清灭洋”的口号最能体现)。
@基础巩固练
1.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C.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周恩来总理曾说:“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掠夺和屠杀……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B .鼓舞了人民反侵略的斗志
C.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 D.是第一场反侵略斗争
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火烧圆明园 B .旅顺大屠杀 C.廊坊阻击战 D.威海卫战役
4.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此报道可佐证( )
A.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B.义和团民众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5.【新考法·历史纪年换算】干支纪年法采用“天干”“地支”的文字组合而成,60年为一个循环。很多事件以此命名,如百日维新发生的1898年是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1900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应是(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A.乙未年 B .辛丑年 C.壬寅年 D.庚子年
6.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材料中的“它”应是( )
A.山海关 B .东交民巷 C.九龙半岛 D.大沽炮台
7.【历史解释】“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些规定说明了( )
A.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 .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C.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
A.武力震慑 B .文化侵略 C.心理征服 D.制度征服
9.【奋起抗争】义和团曾提出“ ”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0.【丧权辱国】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它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能力提升练
11.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击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A.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12.【跨学科·数学】如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对比图”。这一现象( )
A.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B .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
C.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 燃烧的北京城法军抢来的耕牛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2分)
(2)材料二中,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