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二上第二单元 2《树之歌》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二上第二单元 2《树之歌》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23:51:15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场景歌》 课型 新授
课 标 分 析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1.识字与写字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够正确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掌握了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规则,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汉字书写可能还不够规范和美观。 2.阅读方面。能借助拼音较为流利地朗读简单的课文,对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和简单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 的情感表达。 与掌握程度逐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有一定的倾听习惯,但在理解他人观点和进行互动交流方面 3.口语交际方面。能够用较为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日常交流中还有待提高。
学 习 目 标 1.能运用数量词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正确认读“梧、桐”等15个生字,规范书写“杨、壮”等10个字。 2. 能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学 习 任 务 务 任务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任务2:学习儿歌后两句,随文识字 任务3:指导书写“棉、杉、化、桂” 任务4: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环节 学评任务 评价标准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让学生尝试根据提示的词语背诵课文前半部分,回顾上节课讲到的知识点。 能正确认读词语并根据提示正确背诵: ☆☆☆
二、学习儿歌后两句,随文识字 1.出示儿歌第三句以及木棉和桦树的图片,学生看图读第三句,领会南北方的不同。(出示课件23) 2.出示儿歌第四句以及银杏、水杉和金桂的图片,学生看图读句子。(出示课件24) (1)引导理解“活化石”。 ①(出示课件25)教师出示银杏和水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理解“活化石”:猜一猜,银杏和水杉为什么叫“活化石”? 点拨补充:银杏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水杉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就是说恐龙出现的时候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2)(出示课件26)组织讨论:小组研究一下“金桂”是指什么?(桂花开花呈金黄色,因此叫金桂。) 3.背诵指导。(出示课件27) (1)出示儿歌后两句: ①记忆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②记忆特点:喜暖、耐寒、活化石、满院香。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喜暖耐寒 活化石 满院香) ③尝试背诵。 (2)出示整首儿歌,学生填写空格处。 能背诵《树之歌》: ☆☆☆
三、指导书写“棉、杉、化、桂”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棉、化、桂”字左窄右宽,其中“化”左右等高。“杉”左右宽窄相当。 2.学生练写,展评。 能正确流利的书写: ☆☆☆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3) 本文是一首儿歌,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了11种树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35)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 能完成实践活动目标: ☆☆☆
作 业 设 计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背诵《树之歌》,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树之歌》 课型 新授
课 标 分 析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1.识字与写字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够正确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掌握了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规则,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汉字书写可能还不够规范和美观。 2.阅读方面。能借助拼音较为流利地朗读简单的课文,对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和简单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 的情感表达。 与掌握程度逐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有一定的倾听习惯,但在理解他人观点和进行互动交流方面 3.口语交际方面。能够用较为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日常交流中还有待提高。
学 习 目 标 1.能运用数量词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正确认读“梧、桐”等15个生字,规范书写“杨、壮”等10个字。 2. 能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学 习 任 务 务 任务1:开启识字研学之旅,畅游自然美丽景色 任务2:学生字 习方法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目标1)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树?(出示课件3)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不同树木的图片,学生观察。 2.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学生齐读课题。 能正确说出树木名称:☆☆☆
(目标1、2)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再读课文找树木 (1)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跟着视频读课文,用笔把树木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出示课件4) (2)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3)每句话都介绍了至少一种树木,请同学们把圈出来的树木的名称读一读。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出示课件5) 能准确圈出树木名称并正确认读: ☆☆☆
) 归类识字 (1)提出要求: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6)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但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而且还从读音上找到了规律,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学生交流) (2)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出示课件7) 能说出木字旁的字和树木有关,并说出一些木字旁的字: ☆☆☆
(目标3) 三、了解树木特点,逐句学习儿歌 活动1:了解树木特点,逐句学习儿歌 1.请学生仔细读儿歌,找出第一句树木的特点。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9)出示第一句儿歌和杨树、榕树、梧桐树的图片,学生填写句子空白处,参照图片尝试背诵。 提示:梧桐树叶像手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仿写比喻。(出示课件10) 你还观察过哪些树叶的形状?出示银杏树叶、泡桐树叶、柳叶、荷叶的图片,指名回答。 背诵指导。(出示课件11) ①记忆树木: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 ②记忆特点: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教师相机板书。(板书:高壮 像手掌 叶儿红 披绿装) ③尝试背诵。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 ☆☆☆
(目标1) 四、指导书写“杨、壮、桐、枫、松、柏” 活动2:识字方法来梳理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杨、壮、桐、枫、松”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 2.学生练写,展评。 书写结构合理,笔画规范: ☆☆☆
作 业 设 计 (1)你还认识哪些树?到生活中去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有什么特点。 (2)练习写好这节课学习的生字。
板 书 设 计(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二年级上
2. 树之歌
树木
·你都知道哪些种类的树木?
·你知道的树木有哪些习性?
·这些树木有哪些特点?
·你能想到树木有什么样价值?
主题识字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
活动1:花草树木我会辨
01
任务一:认识树木 归类识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识字秘籍了吗?
2
细观察,有发现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声旁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形旁








木字旁——偏旁归类识字法
形声字
2
细观察,有发现
形旁和树木有关




3
想一想,再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木字旁”的字?
叶落归根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请你仔细读儿歌,用“ ”标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02
任务二:了解树木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温暖的南方
寒冷的北疆
南方和北疆气候有什么不同?
看图读第三句,领会南北方的不同

加一加:而+寸=耐
“耐”还可以组哪些词?
耐劳
耐用
耐心
耐力
认识生字

宝盖表示和家有关。
“寸”可组词“寸步不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像看家一样寸步不离地守卫着,就是“守” 。

jiānɡ
古代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块相邻的土地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化石历史久远,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化石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为什么叫“金桂”呢?
桂树开花是金黄色的,因此叫金桂。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pāo
树木的名称。
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
大自然中还有数不清的树木。下面我们来看两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
猜树叶,拓树种
与树木有关的名言有很多。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zhì
gēn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到根里。
比喻离开故乡多时,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功。
一笔写成
高于右部
左折点在田字格中心
03
任务三:学写生字
左窄右宽
点提上下呼应,提收笔在横中线
在横中线上起笔
稍短
高于右部
紧贴竖中线
高于右部
“风”上窄下宽
高于右部
在“木”的旁边收笔
在横中线上收笔
与左侧同高
左长右短
上小下大
在竖中线上
学写字
起笔高于右侧
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
我知道“杉”的形近字有:
形 彩
左窄右宽
左右等高
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写在横中线上
这一横最长
我知道“桂”的形近字有:
蛙 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