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19: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及灭亡的史实,认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吸取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启示。
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历程,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质并对其进行辩证客观评价。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3.通过对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认识到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只有在扬弃中才能获得发展。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名字由来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临终前,他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自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灭亡,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都城继续延续下来。
①时间:
②首都:
③版图范围:
395年—1453年
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④社会状况: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二: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材料三: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化上承袭古希腊,政府结构原则大致源于古罗马...法律和官僚是从罗马晚期直接演化而来。——《欧洲中世界史》
农业
商业
①地理位置优越,欧亚非三洲交汇处
②农业商业发达,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为何能延续下来并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材料一:……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农业区——埃及(地中海粮仓)/叙利亚
商贸区——地中海沿岸港口都市
③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统治者查士丁尼的卓越才能
“黄金时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3.拜占庭帝国版图: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4.统治代表:查士丁尼(拜占庭帝国极盛一时)
6世纪时期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黄金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疆域
二、《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其人
查士丁尼大帝和廷臣们
527年继任,执政帝国38年,用22年征战四方。
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个人简历
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用36年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查士丁尼一世:离帝国的宏大梦想最近的帝王
“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二、《查士丁尼法典》
2.统治措施
强敌环伺
查士丁尼一世任命军事才能卓越的贝利萨留担任统帅,向西灭掉了意大利境内的东哥特王国、北非境内的汪达尔王国、以及西班牙境内的西哥特王国。他统治时期基本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域,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湖,昔日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疆域重现。
领土356万平方公里
(1)对外进行扩张
二、《查士丁尼法典》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2.统治措施
①背景:国力强盛、疆域扩大
②时、人:529年 查士丁尼
③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⑤成果:《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理概要》《新法典》统
④编纂机构:法典编纂委员会
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3.《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的出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二、《查士丁尼法典》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相关史实:查士丁尼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他说:“我过去是恺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二、《查士丁尼法典》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起源
发展
完备
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
公民法VS万民法: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习惯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
帝国时期
关系:继承并发展
罗马法发展演进历程
特点:阶段性与联系性的统一
4.《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
材料 法典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效用,奴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
材料 法典规定:“严重虐待奴隶的,官厅可强制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从合法奴隶地位中被释放出来的人,一律给予自由公民的资格。”
材料 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②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③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④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⑤实质:皇帝维护统治的工具。
二、《查士丁尼法典》
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汉谟拉比法典》
已知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建设的第一步,是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人类社会法制建设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1、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2、法治建设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3、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
二、《查士丁尼法典》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帝国灭亡过程
困境
(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解决
措施
军区制:把行省改为军区,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后期地方独大,削弱王权
困境
(2)9世纪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问题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解决
措施
求助西方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遭遇趁火打劫
(3)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帝国灭亡过程
拜占庭皇帝向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西欧求助
十字军名义上是为援助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是为土地和财富而战
请求支援!!
①背景:当军区制逐渐瓦解,长期的对外战争又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掠夺东方财富;
消灭异教徒(伊斯兰教)
③结果:十字军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4)希拉克略皇帝实行军区制,并彻底击败波斯帝国,他本可以凭借这一伟大功绩与凯撒、大西庇阿等伟大将领比肩……但另一个新兴帝国的突然崛起,让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这就是阿拉伯帝国。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帝国灭亡过程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征服者
穆罕默德二世
vs
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帝国灭亡的原因:
①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阿拉伯人、奥斯曼人等)
②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③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④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材料:导致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尼科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你能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外 部原 因
内 部原 因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①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闭关保守使文明衰落。
②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坚持对外开放。
③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启示
四、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观察图片,想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希腊石柱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兼收
并蓄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特点: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四、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材料二: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 ——摘编自陈志强《盛世余晖》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合的产物……位于东方伊斯兰世界和西方拉丁基督教世界之间的拜占庭,不仅充分吸收了这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也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①对世界: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空间上-桥梁作用)
②对西欧: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承前启后作用)
俄罗斯国徽
拜占庭图腾
③对东欧: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2.根据材料和课本归纳,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课堂小结
1、时间:395年—1453年。
2、疆域:地跨欧、亚、非。
3、黄金时期:查士丁尼
4、法制成果:《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 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5、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
6、文化
①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承前启后——为文艺复兴做铺垫。
拜占庭帝国
随堂训练
1.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该“帝国”应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D
C
3.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西欧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
D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