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
1914年11月,在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袁世凯身穿黑色十二章衮(ɡǔn)服,缓缓登上天坛寰(huán)丘,举行祭天之礼。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是不是如他宣布的那样“赞成共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概况及结果,分析其复辟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帝制复辟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阻碍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了解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史实,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理解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和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一、复辟帝制
军 阀
北 洋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集团)
清末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
北洋政府
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北洋军主要将领组成的军事统治集团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名词解释
一、复辟帝制
1.复辟帝制背景;
①袁世凯的个人欲望膨胀;
②民国初的动荡局势;
③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材料:二次革命被轻易的镇压下去,这使袁世凯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的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的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一、复辟帝制
2.总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
先谋正式大总统
再谋终身大总统
最后谋帝制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故宫太和殿就职。
故宫太和殿内景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在闹剧中登场
3.谋正式总统
一、复辟帝制
4.谋终身总统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对内政策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谋求独裁专制,违背民主共和原则
皇位非我袁氏不可!
表明:
袁世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袁世凯成为终身且世袭的大总统
一、复辟帝制
3.谋终身总统
(1)对外政策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侵害我国重大主权,绝不应当与之谈判,坐而亡不如战而死。”——《亚细亚报》
签订“二十一条”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原因:为了实现皇帝梦,换取日本的支持
4.谋求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龙椅上的袁世凯
袁世凯祭天仪式
为了准备登基大典,袁世凯专门设了筹备处,用80万元做了两种龙袍,用12万元做了新朝玉玺,用60万元住了金印五颗。至此,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丑剧达到高潮。 ——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代史三十讲》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没办法人民让我当皇帝!
一、复辟帝制
二、护国战争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立国于今世,自有今世所以生存之道,逆世界潮流以自封,其究必归于淘汰,愿大总统稍捐复古之念,力为作新之谋。
——梁启超《上袁大总统书》
本来依附袁世凯的梁启超,毅然与之决裂。他与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2.准备阶段
二、护国战争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战争爆发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以看病为名,化装潜出北京,转道日本抵达昆明。随后组建护国军,出兵讨袁。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 声罪致讨 ……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1915年12月)
阅读材料,分析蔡锷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反对。
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
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二、护国战争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胜利
5.意义: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袁世凯的葬礼
称帝83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二、护国战争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3内容,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①根本原因: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潮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渐入人心
③袁世凯众叛亲离
④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启示:封建帝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时间: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
背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旧国会恢复
1917年7月初,张勋拥爱新觉罗·溥仪复辟,国会被解散
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
结果:
孙中山意识到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救目的,遂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相关史事
三、军阀割据
一个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令国家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军阀为了权力和自我扩张而相互攻占,毫无逻辑、理智可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北洋军阀(袁世凯)
桂系军阀
滇系军阀
直系军阀
晥系军阀
奉系军阀
湘军、淮军
清末新军
北洋新军(袁世凯)
地方新军
1.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三、军阀割据
1912—1928年,中国的1400多个大小军阀发动了140余次地方性及省际战争。从袁世凯死去的1916年6月到1928年6月,有六个人成为国家元首,组成25个以上内阁。对此,李大钊的清算最是泼辣,他把当时的政治生活比作“宰猪场式的政治”,而军阀是吃人民“血肉骨头”的“文武豺狼”。
——孙德鹏《疲劳的颜色》
直接原因:核心人物死亡
袁世凯死后,由于北洋军阀失去了中心人物,原来的大一统局面不复存在,各派军阀割据称雄。
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在华相互争夺,扶植各自代理人。
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割据原因:
三、军阀割据
3.表现
冯 国 璋
曹 锟
段 祺 瑞
张 作 霖
唐 继 尧
军阀将领 控制地区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掌控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张作霖
段祺瑞
冯国璋
方式: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三、军阀割据
4.目的: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6.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军队人数、军费增加,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③连年混战,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解放才能救中国!
5.方式: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①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发展原因: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3亿多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总量。其中,纺织、面粉行业发展最快。
2.概况:
3.结果:
随着欧洲战事结束,列强卷土重来,加之军阀混战不断,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代表:
荣敬宗
荣德生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卢作孚(1893-1952)
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
侯德榜(1899-1974)
“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世界制碱业权威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课堂小结
谋正式总统: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谋终身总统:总统制、无限期连任,指定继承人
谋日本支持:“二十一条”
谋正式总统: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导火线:袁世凯称帝“中华帝国”
发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进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原因:核心人物死亡、列强扶植代理人、双半社会性质
派系:奉系、皖系(控制北京政府)、 直系、滇系、桂系
影响: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政府
的统治与
军阀割据
帝制复辟
军阀割据
护国战争
随堂训练
1.某历史人物去世后,时人撰写挽联:“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这反映出当时( )
A.清廷压迫百姓 B.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C.军阀割据混战 D.封建制度业已终结
2.“此役是关乎国体之战,亦如蔡锷所言,是‘为四万万人人争人格’”,“经此役后中国传统的君主制正式告终,其后溥仪在民国六年的复辟及二十一年的伪满洲国,也只不过是由军阀、日本人操纵的傀儡而已。”“此役”发端云南,牵动全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此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国民大革命
B
C
3.民国建立不久,流传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联尾点出“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
A.清朝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护国战争爆发
4.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B
D